一網打盡
一網打盡(拼音:yī wǎng dǎ jì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宋·魏泰《東軒筆錄》。
一網打盡指全部捉在網中,一個也不漏;比喻一個不漏的全部抓住或徹底清剿。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成語出處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四:“劑待制元瑜既彈蘇舜欽,而連坐者甚眾,同時俊彥,為之一空。劉見宰相曰:‘聊為相公一網打盡。’”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一網打盡”。
成語故事
北宋時,都城開封每年秋天都舉行賽神會。一年,眼看賽神會的日子又到了,進奏院主官蘇舜欽叫屬下找點東西賣掉,弄點錢喝賽神酒。這進奏院是個清水衙門,找不著什麼值錢的東西,就把積攢的一堆拆下的公文封套紙賣了,但也沒有幾個錢,蘇舜欽就拿出10千錢資助,其他人也有出些錢的。
賽神會酒席辦得不錯,大家喝得挺高興。沒想到,太子中舍官李定一向與蘇舜欽有怨恨,這次酒宴又未邀請他參加,因此對蘇舜欽極為不滿。他到朝廷告蘇舜欽賣掉公家東西,鋪張浪費。接著,與蘇舜欽素來不和的朝廷御史劉元喻奏請宋仁宗查辦蘇舜欽。宋仁宗不問青紅皂白,免去了蘇舜欽的官職,同時把那天參加宴會的人都給了處分,連大詩人梅堯臣也受到迫害。
不久,蘇舜欽抑鬱成疾死了。歐陽修惋惜地說:“真想不到,因為賽神會的事,一時俊傑人物都舉網而盡了。”
可幹了這件缺德事的御史劉元喻還自以為有功,揚揚得意地到處炫耀說:“我把他們一網打盡了!”
成語寓意
“一網打盡”把抽象的想象化為具體的現象,像在水裡捕魚一樣,把與自己相對立的或是壞的人全部消滅,更利於人們的理解。但是,現在一個不漏的全部抓住的解釋多被廣泛接受使用。“一網打盡”講究的是智取而不是強攻,透過使用智慧,經過全面的思考,並要有得失的權衡,要做到治本而不只是治標,就要徹底地消滅禍害。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面對那些危害國家利益的犯罪分子,一定不能心慈手軟,要根據法律程式將其處理,不能出現漏網之魚。成語告訴人們,對人民不利的事物,如果人們都能掌握其缺陷並將其消滅,那麼就能取得最終徹底的勝利,在困難面前尤應如此。
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一網打盡”指全部捉在網中,一個也不漏;比喻一個不漏的全部抓住或徹底清剿。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運用示例
作家·姚雪垠《李自成》李自成到那時候,申其罪而殺之,連他的死黨也一網打盡。
作家·聞一多《謹防漢奸合法化》:“人民也會想到:‘使漢奸合法化的,自己就是漢奸,人民的決心是要一網打盡。’”
成語辨析
一網打盡—一掃而光
“一網打盡”與“一掃而光”意義相近,兩者皆有徹底清除的意思;
區別在於“一網打盡”多用於事物上的全部抓住;
“一掃而光”則多用於把食物吃的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