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屬中醫上的“中風”範疇,其形成多是在氣血內虛的基礎上,因勞倦內傷、憂思惱怒、嗜食厚味及菸酒等誘因引發,導致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直衝犯腦,最終發為本病。該病多以“氣虛為本、血瘀為標”為主,因此,氣虛血瘀當為本病的基本病因,治療上應以益氣活血為主,常用消栓腸溶膠囊、通塞脈片等。
消栓腸溶膠囊
消栓腸溶膠囊,取自清代名醫王清任的補陽還五湯,由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7味藥組成。具有補氣、活血、通絡的功效。適用於缺血性中風氣虛血瘀症,患者表現為:眩暈、肢麻、癱軟、昏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蹇澀,面色恍白,氣短乏力。
該藥切中氣虛血瘀的病機,“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方中重用生黃芪為君藥,大補元氣以促血行,祛瘀而不傷正;地龍善走全身,通經透絡,為臣藥;當歸擅於活血兼養血,亦能養陰潤燥,有祛瘀血而不傷陰血之妙,為佐藥;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為使藥,活血化瘀,逐瘀通絡。諸藥合用使氣旺血行,瘀祛絡通,用於氣虛血瘀之中經絡、偏癱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地龍主要成分為蚓激酶,能溶解血栓、纖維蛋白、抗凝、抗血栓,同時可軟化血管,恢復動脈彈性。川芎中的川芎嗪能抑制血小板活化。赤芍亦可透過抑制凝血酶和啟用纖溶酶原而發揮抗血栓作用。
當歸可透過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增加細胞表面電荷,達到促進細胞解聚,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變性的作用。黃芪、桃仁、紅花均具有擴張血管、利尿消腫、降低血壓的功效。黃芪還可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活力,抗氧化、減輕腦缺血性損害。
因此,消栓腸溶膠囊可以透過抗血栓、改善血流動力學、保護血管內皮功能、保護神經等方面對急性腦梗死起到積極有效的治療。透過對機體多靶點、多途徑作用,能夠多環節阻斷急性腦梗死引起的病理生理發展過程,起到改善腦部供血,修復神經功能,縮小梗死麵積,改善臨床預後等治療效果,顯示出了中醫藥的臨床優勢。
通塞脈片
通塞脈片,是在古方四妙勇安湯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由黃芪、黨參、石斛、玄參、金銀花、當歸、懷牛膝、甘草8味中藥組成,具有活血通絡、益氣養陰的功效。用於輕中度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缺血性中風中經絡)恢復期氣虛血瘀證,症狀表現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語不利、肢體感覺減退或消失等。以及用於血栓性脈管炎的毒熱證。
因臨床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療效確切, 被列為國家中藥二類保護品種。根據中醫異病同治的原理,通塞脈片可用於治療氣血虛弱,陰血不足,瘀血癥等多種疾病。如治療缺血性腦缺血、 冠心病心絞痛、腦動脈硬化的失眠、健忘、痴呆等症,也可用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的康復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等症的輔助治療。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通塞脈片中黃芪總黃酮、懷牛膝總皂苷、甘草總黃酮等均對動物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另外,皂苷類化合物如甘草酸、甘草次酸、熊果酸、齊墩果酸等亦顯示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該藥呈現出多成分、多靶點、整體調節的作用特點,其主要活性成分群可透過調節炎症、增加斑塊穩定性、保護內皮細胞、參與血脂調節、脂代謝、抗凝等作用,參與對動脈粥樣硬化病理過程不同環節的調控,進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發展。
藥效學實驗結果顯示,該藥可降低腦缺血模型大鼠的行為評分、腦梗塞率、腦含水量;可加快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耳廓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變學;可加快正常小鼠耳廓的血流速度;還可加快急性微迴圈障礙家兔的眼球結膜微迴圈血流速度。表明通塞脈片能改善腦梗死後的神經行為障礙、縮小梗死麵積,對臨床改善腦缺血缺氧的症狀十分有利。
總之,消栓腸溶膠囊、通塞脈片這兩個中成藥均來自於古代名方,經過千年實踐以及現代藥理研究,奠定了在抗動脈粥樣硬化、改善腦梗死症狀、縮小腦梗死麵積、保護神經等方面的有效基礎,適合氣虛血瘀型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腦梗恢復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