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講述】
解決好“三農”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的大事。我們黨在成立之初就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把為廣大農民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先後釋出二十多個中央一號檔案專題部署“三農”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作為農業科研工作者,黨史學習教育讓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百年大黨的“三農”情結,更加堅定勇擔使命、砥礪前行的信心。
從博士畢業回母校東北農業大學任教,至今已20年,我趕上了國家重視科技創新的好時代。種業是農業的“晶片”,面對國產大豆產業發展的跌宕起伏,作為一名大豆人,我帶領科研團隊致力於打好中國大豆種業翻身仗。
要打好種業翻身仗,最重要的是品種的突破。20世紀70年代,“東農42”是當時國內能夠對外出口創匯的主要大豆品種之一。但該品種產量低、易倒伏,需要改良升級。回校工作之初,吳宗璞和高鳳蘭兩位老師為我提供了育種材料,指導我將高蛋白食用大豆作為育種方向。
一個大豆新品種的培育非常漫長,要從配置雜交組合開始,後代群體透過5至6年連續自交,表現穩定才能進行決選。決選出的品系要先在試驗基地進行兩年鑑定試驗,隨後參加省裡及國家的品比試驗、區域試驗、生產試驗,透過品種審定後才可以大面積推廣。歷時十幾年,我帶領大豆遺傳改良團隊破解了野生大豆優異性狀利用和栽培大豆定向改良育種難題,形成了系列大豆新品種。
團隊選育和參與育成的24個大豆品種累計種植面積超過2200萬畝,經濟效益達180億元,其中以“東農豆252”為代表的系列品種已成為黑龍江省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拳頭產品。在東北農業大學精準扶貧的甘南縣東陽鎮東發村,“東農豆253”成為駐村扶貧工作隊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法寶,帶動了訂單農業和網路電商的發展。
受黨史學習教育的滋養和薰陶,我們同時在科研攻關和帶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堅定邁進。我帶領學生們成立的“東小農黑土豆坊”,以優質大豆為原料,開展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營銷,不斷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業模式,如今已發展成“菽香四益·東農豆坊”連鎖店。
目前線上的店鋪一年的營業額超過200萬元,線下的“菽香四益·東農豆坊”專案在學校食堂開設三個分店,初步形成連鎖模式。參與其中的學生們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更新觀念,也得到很多鍛鍊。專案開展以來,形成了一個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平臺,如今豆坊負責人已經接棒到第八任,多名同學保送到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科研院所攻讀碩博學位。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作為農業科研工作者,要牢記“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解決大豆種質資源的創新和育種中的一些關鍵卡脖子難題,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張士英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