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長:
你好,我和老公結婚已經有8年了,現在有兩個女兒,本應該是挺幸福的日子,可就是感覺越來越和他沒有辦法很好相處,天天不是吵就是鬧,我平日是一個特別節儉的人,可他不僅不會珍惜取到我這樣的人,反而經常會因為我的持家而不滿。
過日子用錢的地方多,不省能行嗎,怎麼明明的優點,他不珍惜讚美就罷了,還要這樣瞧不上我。很喜歡你分析的立場,所以想諮詢下,是我錯了嗎?還是老公有問題。
持家,節約是好的美德,日子就是需要規劃和精打細算,但關鍵是尺度,沒有誰是錯的,只有立場,需求和眼界的不同。
其實換一個角度想想,生活中因為生存,積攢收入不捨得花錢,所以處處省錢甚至吝嗇到自己,但很多事到最後反而造成了更多的浪費,也付出了更多的時間精力去解決處理。
錢不是省出來的,是投資出來的
曾經一位女性就更直觀地體現了節省代價的問題,尹鈺為了省錢,搬到遠離市中心的小區,為了省錢,避免油費,保養費,停車費,生活中代步工具每天就是電動車,放棄買車的念頭,哪怕丈夫再三要求,說孩子馬上要上大學了,車子是必需品,接送方便,反女人的理由則是,省下的這筆錢,買點什麼吃不香,又能持續增添家裡多少衛生紙。
結果為了不遲到,總是要更早地起床,也因為長期電動車落下了風溼的毛病,看似是節省的背後,如果不用更多錢去治療,就需要自己無盡的忍耐。
有一次訂了機票去旅行,本來的特價票歡喜得要命,可就因為想節約點打車費,坐地鐵到了檢票口遲到了10分鐘,只好重買正價機票補上這次旅行,結果省下了打車的幾十元,虧損了幾百塊。
靠自己省吃儉用攢出的工資,只能保證吃飽肚子,卻改變不了生活品質,更無法拓展更好的人生。
在省錢的過程,必定需要犧牲一部分來換取,比如說時間,精力,而恰巧這才是更多盈利的關鍵,抓著死工資不放,用健康和時間來消耗生命,不能說是錯的,可的確會越過越窮。
與時俱進下,如果你不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大多數職業崗位都不具備不可替代性,因此到時候恐怕靠省的那點錢,真的很難養老,也很難應對生活的危機,更何況刻薄自己的過程中,身體很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又同時加大了用錢保養治療的機率,因此窮缺錢也就成為了惡性迴圈。
錢越“省”越容易積累出大問題,用更多的錢去處理
生活中還有不少這樣的人,生活不注重養生,也不注重品質,覺得只要能吃能用就好,當身體不舒服,為了省錢,小毛病自己扛著忍著不去檢查就醫,直到拖出大毛病,又去籌備高額難以承受的醫藥費。
《幸福的方法》書中,作者沙哈爾根據人們花錢的方式,提出了四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忙碌奔波型、幸福型、虛無主義型、享樂主義型。
其中,不捨得花錢的人就屬於忙碌奔波型。這型別的人為了能生活得更好,想方設法省錢,把省錢當成一種樂趣。
這也是很多日子並不富裕人的通病,覺得只要省吃儉用就能讓自己過得更好些。用盡可能最少的錢,只要買到基本可以生活的東西就好。可結果呢,不僅沒能省下錢,反而花了更多錢,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貧窮。
塞·約翰生曾說:
“既會花錢,又會賺錢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享受兩種快樂。”
或許我們未必都能成為創業者,也不是說節省可恥不對,而是學習如何更好經營自己的生活,把精力不要住關注在“省”而是如何拓展更多的財富,增加與家人愛人更多的互動當中。
而為什麼往往越是這樣的窮人,缺錢的人越難幸福?
理念衝突,也實質影響到對方的生活品質
其實很簡單,一方面是夫妻雙方理念不同,一個覺得省是生活的根本,另一方則認為這樣的摳門吝嗇,當消費觀念出現衝突,當自身的“節約”影響到另一半的生活,那麼就很難再和諧相處。
清貧的日子缺乏儀式感,很難有情感互動
有時候儀式感對於節省的人必定是多餘的,也許消費不了多少錢,但日子的細節的關注,會讓人更能體會到幸福,也更有機會產生情感的共鳴互動,每天枯燥乏味的機械生活,對方一旦有要求還要被指責多餘浪費,那麼漸漸的也就變得不再有溝通的慾望,直到疏遠淡化感情。
錢不是萬能的,但它能減少降低矛盾的衝突,但更多情況,其實並非真的窮到消費不起,而是覺得能省則省導致的分歧衝突。
人生很長,需要花錢的地方真的很多,但記得不要讓過度的節省吝嗇影響到自己的感情和生活。
END
文/感情中轉站
(作者:筱雨,心理諮詢師,專注情感領域,擅長戀愛關係挽回修復,婚姻矛盾分歧,以及原生態家庭導致心靈創傷療愈,孤獨的人生旅程,傾聽你的委屈和壓力,幫來訪者提升兩性相處的技巧,挽回自己的愛人,經營好自己的感情,努力成為更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