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蘭
山東青島人,1964年9月出生,研究員。1984年7月本科畢業於山東農業大學;1987年7月碩士畢業於江蘇農學院(現揚州大學)蔬菜學專業;1999年3月博士畢業於日本國立巖手大學。現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育種學科首席專家,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葉根菜遺傳育種研究室主任,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大白菜遺傳改良崗位專家;兼任中國園藝學會十字花科蔬菜分會副理事長,首都師範大學、揚州大學、北京農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
“當家菜”的菜把式
說起大白菜,算得上是中國人菜籃子裡的“當家菜”,栽培面積和消費量在全國各類蔬菜裡都排第一。然而,看似普通的大白菜也面臨著種質改良、新品種開發等一系列問題,要育出好種子,可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張鳳蘭從事大白菜育種工作已經33年,她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大白菜育種課題組的第三代“掌門”,她和團隊研究培育和推廣的大白菜品種就有80餘個,秋播大白菜、耐抽薹春大白菜、耐熱夏大白菜、娃娃菜、速生葉用大白菜(快菜)……這些品種有的口感好,有的產量高,有的抗病強,有的好運輸,讓人們的餐桌體驗不斷改善。,從1987年參加工作到現在,30多年的時間,張鳳蘭和白菜有個約會,專心打造多彩絢麗的“白菜王國”。她說,北京人吃到的大白菜,80%都來自他們白菜遺傳育種團隊培育的品種。
“白菜王國”的種業先鋒帶頭人
張鳳蘭是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大白菜育種崗位科學家;培育出80餘個春夏秋播配套、滿足多樣化需求的新品種,鞏固了我國秋大白菜品種的國際領先優勢,解決了長期缺乏冬春和夏季栽培專用品種的難題,實現了大白菜週年生產和均衡供應,帶動了我國大白菜品種的更新換代,多個品種成為大白菜主產區的主栽品種。品種推廣到全國28個省,累計推廣7000餘萬畝,品種佔全國市場份額的25%,品種推廣面積和市場佔有率具國內同行第一。在大白菜應用基礎研究、品種培育和推廣、成果轉化以及解決產業重大實際問題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同時,2015年底開始,張鳳蘭還兼任京研益農(北京)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在她的帶領下,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蔬菜種業的領航企業。
張鳳蘭是我國蔬菜遺傳育種領域的學科帶頭人,針對我國第一大蔬菜作物大白菜多抗優質耐貯運秋播品種缺乏、新流行病害根腫病等危害嚴重、耐抽薹春夏播品種被國外壟斷等突出問題,歷經30多年系統攻關,在建立大白菜分子育種技術和創制優異親本的基礎上,培育出突破性新品種,帶動了品種更新與產業轉型升級。以第一完成人獲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2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1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2017年她主持的“大白菜優異種質創新和多樣化系列品種選育與推廣”專案獲得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5件,國際專利1件,審(鑑)定白菜品種80餘個,6個品種獲植物新品種保護授權,發表研究論文280餘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Plants、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SCI收錄刊物發表文章41篇,累計影響因子148.7,SCI論文總他引次數526次,主編或參編《中國大白菜圖鑑》、《中國大白菜育中學》等11本專著。
白菜育種引領民族蔬菜種業走向世界
張鳳蘭帶領團隊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使老百姓餐桌上的白菜品種日益豐盛。老百姓不僅吃得起、吃得好,而且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張鳳蘭也因此先後獲得首都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及成就獎、全國農業先進個人等榮譽和稱號。
作為國內最早選育和推廣娃娃菜品種的團隊,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2007年率先推廣的“京春娃2號”,給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之後,團隊又陸續推出“京春娃3號”“京春娃4號”,這些品種的推廣應用,打破了國外品種的壟斷,實現了高階品種的“本土化”。不僅如此,他們還有一些大白菜品種遠銷美國、俄羅斯、馬來西亞等7個國家,為民族蔬菜種業走向世界起到了引領作用。
未來蔬菜種業“科技強”“企業強”“產業強”
種業是農業的“晶片”,國家正全力以赴推進種業振興,蔬菜種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堅持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加快提升蔬菜種業企業創新能力,努力實現蔬菜種業“科技強”、“企業強”、“產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