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在中國街舞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舞協街舞委員會與華為達成了深度戰略合作,這是繼今年5月中國歌舞劇院、9月國家話劇院之後,華為與線下劇院/劇團的又一合作落地。
可以看到,線上雲演播正逐漸從小規模嘗試,走向大規模佈局。這背後的潛臺詞其實是:寬頻網路與新興技術的發展正在深刻改變演藝行業與消費者的關係。
過去,想要沉浸式觀賞一場演出,只能某時某刻去到某個固定的地點,不提供個性化服務,只享受“短暫”的美好。
而現在,演藝行業與消費者的關係正在從垂直化變得水平化。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開始尋求更個性化、更悅己的消費體驗。消費需求的變化直接驅動演藝行業的成長,更新運營模式、創新使用者體驗、拓寬演播渠道已經成為這屆演藝人的“基本功”。
而這一切演進的基礎,都是因為技術能力已成熟到能讓產業發生改變——自由視角、虛擬視角、骨骼跟蹤、體採集……技術正在“昇華”藝術。
中國舞協街舞委員會與華為達成深度戰略合作
洞察使用者需求,倒推演藝行業大眾化破圈
如果說過去演藝行業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主要的精力投入在於修內功;那麼在今天這個使用者時間碎片化、需求多元化的時代,酒香也要擺上桌才能催化藝術與使用者的“化學反應”,修內功之餘,還須練外功,即藝術需要擁抱數字化。
事實上,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國家相關政策一直在引導藝術擁抱數字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就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提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國家“十四五”規劃將文化產業擺在突出位置,文化和旅遊部制定的《“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要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不管是此前的中國歌舞劇院、國家話劇院,還是此次的中國舞協街舞委員會,他們都是構建“文化新基建”的踐行者。他們與華為的合作指向的都是同一個目的:透過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打造演藝產業的雲演播模式;透過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並舉,打破原有演藝生態的束縛與路徑依賴,開創新的表現形式與內容形態,真正迎合當代使用者需求,實現大眾化破圈。
以街舞為例,在此次中國街舞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說了這麼一段話,對街舞藝術的發展方向做了更進一步解讀,他強調,要主動融入文化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推動內容、技術、模式、業態和場景的融合創新,讓街舞更適宜現代化網路傳播和體驗消費。“當前網際網路平臺都非常看好街舞,都想與之商業合作,我們也要抓住機遇,在街舞行業踐行實踐,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並舉之路。要以街舞踐行文化賦能,加強IP的開發與轉化,與消費品、服務業更好地融合。希望大家透過創新驅動,融合發展,不斷湧出街舞產業的新空間。”
而街舞只是一個縮影,疫情影響下加速發酵的雲演播模式正在快速滲透進各個細分藝術領域,推動各方重新打磨演藝生態。而這一切的基石,都源於這樣一個名詞:高新影片技術。
技術賦能藝術,助力產業創新內容生產
2019年8月,廣電總局正式對外提出“5G高新影片”概念,而華為是最早的探索者之一。更高技術格式、更新應用場景、更美視聽體驗,目前,華為的高新影片生產系統——MediaCube,已經成功將多種高新影片場景融入到了全國多家劇院的線上內容中。
2020年9月華為與廣州大劇院合作,讓使用者線上體驗全沉浸的粵劇場景,與大師們“面對面”切磋;2021年5月華為與中國歌舞劇院合作,《舞上春》讓使用者以“編導”的視角,從任意角度“考核”劇團業務;2021年9月華為與國家話劇院合作,也將讓使用者在不同藝術家間隨意切換視角,獲得更全面的“追劇”體驗……華為的高新影片技術正在全面賦能線上雲演播,而這種賦能也在隨著技術的演進持續迭代。
在此次中國街舞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華為公司中國區大影片業務部Marketing部長張曉冬的分享中,除了多屏多視角、自由視角、4K自由縮放、8K FOV VR之外,還出現了虛擬視角、骨骼跟蹤、體採集這些較新的名詞。
“在整個雲演藝中,大家看到任何一種創新型、融合型的體驗,其實背後都融入了多種技術”,張曉冬說。
華為公司中國區大影片業務部Marketing部長張曉冬
他分享了幾個案例,如自由視角讓使用者透過操控介面,能夠從任意角度自由旋轉觀看被拍攝物體/場景的業務形態。可以充分發揮多角度、多細節、自由觀看的特點,增強使用者對於節目的參與感、互動感。而疊加虛擬視角技術則能夠使自由視角體驗更加細膩和順滑,利於放大藝術效果。疊加骨骼跟蹤技術則不僅能夠讓電視轉播更具吸引力,還能助力舞蹈、戲劇等培訓教學等,可對演員的實時位置、姿態進行識別分析。
再如體採集技術能夠實現虛擬場景+6DOF全新舞蹈觀看體驗,任意軌跡漫遊、靈活場景切換、全方位時空凝結、真實光影效果……
在以使用者心智為中心的市場環境下,想要讓小眾藝術真正走向大眾群體,就需要讓使用者需求貫穿整個藝術生命週期。這意味著從內容生產環節,就需要將演藝與傳播深度協同,摸索出全新的內容生產模式。而現在,華為高新影片技術的賦能,讓演藝內容得以更深地與使用者產生互動,更多的玩法和更優的體驗,正在為演藝產業帶來更好的口碑和更高的價值。在幫助演藝行業更好地實現藝術表達的同時,也有助於擴大優質內容的影響力,拓展新的消費渠道。
拓展消費渠道,豐富演藝產業商業模式
在資訊爆炸,大眾媒介消費多變的環境下,使用者使用習慣多屏化,生活場景環境複雜分散,直接導致了內容傳播戰線拉長。而演藝行業想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化破圈,就需要圍繞一個完整的使用者軌跡去構建傳播戰略,多渠道齊出力才能形成廣泛的公眾效應。
而華為“端、邊、管、雲”的技術協同,不僅在助力演藝行業打造新業態、新模式,也在促進新消費。
具體來看,雲非編、雲導播、2D轉3D、雲渲染、5G揹包帶來的新服務能夠重構生產模式,促進常態化內容生產供給;虛擬表演、AR/VR、自由視角、演藝直播帶來的新場景,能夠重構消費模式,構築差異化、互動式體驗;而5G、MEC、切片、遠端製播、媒體AI帶來的新架構則能夠重構業務模式,使能持續商業變現。
如果說線下劇院只是一塊小池塘,那線上渠道就是一片汪洋大海。隨著5G/F5G的發展,雲演藝的消費群體有望實現裂變式增長。
目前,國內5G手機終端連線使用者已達4.97億戶,100M以上寬頻連線使用者4.96億,1000M以上寬頻連線使用者3386萬,IPTV大屏使用者3.47億,以及咪咕影片、天翼超高畫質、沃影片等眾多小屏使用者,他們都是潛在的雲演藝使用者群體。
消費場景和使用者行為的多元分散造就多屏交叉趨勢,透過多個螢幕的有機聯動,才能覆蓋使用者消費過程的更多環節和場景。而華為攜手運營商,可以實現跨屏覆蓋,拉動藝術傳播力。
目前,在華為、劇院/劇團、運營商的三方協同下,5G影片專區、IPTV大屏專區相關產品已陸續上線,實現了線上傳播與線下演藝的跨螢幕跨場景互動整合,並透過單點付費、會員、套餐權益等不同形式構建商業閉環。對於演藝產業而言,這無疑助其打通了更多的商業路徑,同時對於運營商而言,也增加了可體現5G/F5G差異化服務的內容填充。
張曉冬透露,華為將持續致力於演藝生態合作,推進演出演播融合發展。除了前文提到的中國歌舞劇院、國家話劇院、中國舞協街舞委員會之外,華為還在推進和更多國字頭院團的合作,將雲演藝延伸至更多不同的藝術門類中去,如交響樂、民樂等,把過去的小眾文化帶到千家萬戶,並釋放出全新的商業價值。
而從中獲益的將不僅僅只是演藝產業本身,還有正致力於平臺打造、尋求5G/F5G差異化服務的運營商,以及渴望獲得優質內容、個性化服務的使用者。隨著雲演藝內容形態的“改頭換面”,其所帶來的行業價值和商業價值,早已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