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只有它會飛,大家猜猜它是誰?
這類動物在地球上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它們並不十分引人注目,這就是蝙蝠。
對,蝙蝠是唯一一類真正演化出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它們有多特殊?
蝙蝠,在德語中意為:會飛的老鼠。
三國時期的曹植,曾在《蝙蝠賦》裡稱蝙蝠盡似鼠形、謂鳥不似,這並不難理解,說的是蝙蝠長得像老鼠,但是又有些近似於鳥。
通常來看,人們常用“飛禽走獸”來形容鳥類和獸類,但這麼說也不太正確,因為自然界裡,仍能找到一些鳥類不會飛,例如鴕鳥和企鵝等。
同樣,也有一些獸類不會走,例如生活在海洋裡的鯨類;
而嘴巴很像齧齒類或狐狸的蝙蝠類,雖說不會像大多陸棲獸類那般,常在地上行走,但蝙蝠卻能如卵生動物鳥類般在空中飛翔。
簡單來說就是,蝙蝠並不產卵,小蝙蝠的誕生方式和小貓很像,故而被稱為哺乳動物。
那麼,哺乳動物蝙蝠為何如此特殊?它們的身上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從生活習性來看,大部分蝙蝠都在白天休息,夜間覓食,它們非常靈活。
與鳥類有著顯著的區別,鳥類的身上有羽毛,而蝙蝠的身上沒有羽毛,蝙蝠的身上有的是一層細細的軟毛,這一點和哺乳動物身上所長的皮毛完全一致。
另外,鳥用翅膀飛行,而蝙蝠擁有和哺乳動物所具備的四肢,唯一不同的是,在進化的過程中,蝙蝠的前肢進化了,在前肢、後肢和尾巴之間,出現了翼膜,有了這層薄薄的翼膜,蝙蝠才變得更擅長飛行。
仔細觀察蝙蝠的翅膀,你會注意到一種有趣的相似性。如果我們忽視掉蝙蝠的翅膀和身體之間的那層皮膜,你會發現蝙蝠的翅膀和人類的手很像。
生活中,蝙蝠並不怎麼出現在人類的視野中,但似乎它們每次一出現都伴隨著不祥。
於是,在西方,蝙蝠大多被視為惡魔的化身,它象徵著厄運。
而古人卻認為蝙蝠能他們帶來福氣,並且虔誠地期待著蝙蝠能夠光臨自己的屋宇。
蝙蝠究竟是福是禍?答案讓人意外。
實際上,大多數種類的蝙蝠對人類而言有益,這話要從何說起?
有一些研究指出,一隻食蟲種類的蝙蝠,短短一小時裡能消滅上千只蚊子,沒有一種動物能有這樣的效率。一個遺憾的事實是,由於出生率低,蝙蝠也成了一種很容易瀕臨滅絕的動物。
也許你仍未意識到這樣一件事,即,蝙蝠在地球生態鏈中,也佔據著重要的角色,倘若有一天蝙蝠真的消失了,那時人類所要面臨的壓力應該也絕不會輕鬆。
在眾多的蝙蝠種類中,體型較大的狐蝠,它的翼展能達到2米,這會成為狐蝠的一大優勢嗎?
事實上,這使得它們更容易成為人類的食材。
很多地方的狐蝠已經因此幾近消亡,如馬來大狐蝠等都因此成了瀕危動物,而關島的狐蝠更是在1968年就已滅絕。
所以說,大家大可不必妖化蝙蝠,真正需要反思的或許還是人類自身。
那這樣一個神奇的物種究竟是怎麼來的?
這恐怕能追蹤到2億年前,畢竟蝙蝠和地球上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而今,化石中,我們有幸見到了最早的蝙蝠,它生活在5000萬年前。
然而,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 ,人類對蝙蝠的進化過程,始終感到很迷茫。
它太過神奇,比如說,它們在進化中,最終選擇了在夜間活動,漸漸地,它們養成了群體出動和夜行的習性,談到這些,總會讓人感到害怕。
問題是,為什麼蝙蝠這種動物能在夜間沒有光亮的情況下,很好地飛行並捕食昆蟲呢?
蝙蝠是如何導航的?
相比視覺,其實蝙蝠的聽覺和嗅覺更為敏銳,順帶一提,蝙蝠在選擇這些特點的同時,也發展出了內溫性機制,這能做到什麼?答案是能維持體溫恆定,這能讓它們在寒冷的夜晚裡,也能很好地保持在生理峰值活動。
也許我們還要感謝蝙蝠,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人類身上很多優秀的特質,都是這些“小不點”祖先留給我們的。
言歸正傳,我們繼續來聊蝙蝠是如何導航的。
首先,蝙蝠能在夜間完美的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耳朵和發音器官。
你是說蝙蝠能靠耳朵和發音器官飛行?儘管這聽上去很不可思議,很多研究都已表明,蝙蝠在飛行時,會發出一種尖叫聲,這種尖叫聲,人類無法聽到。
蝙蝠于振翅之間就準確地完成了聽、看、計算與繞開障礙物的全部過程
但是這些超聲波的訊號,一旦在飛行路線上碰到其它物體,超聲波訊號就會立刻反射回來,蝙蝠接收到這一資訊大概需要多久呢?基本可以說蝙蝠于振翅之間就準確地完成了聽、看、計算與繞開障礙物的全部過程。科學家更願意將這種現象稱為回聲定位。
我們要怎麼理解回聲定位?
你是否曾站在峽谷邊上大聲喊叫?那時,你發出的聲音很快會遇阻然後反彈回來,這會讓你聽到自己的回聲。
從物理上來說,波總以固定的速度移動。如果你能得到一個地方的聲音傳播速度,自然而然,你就能利用它順利地計算出峽谷的寬度。
蝙蝠也能根據這種方法計算距離,根據這一原理,人類製造出了雷達。不過,雷達和蝙蝠身上的儀器相比,明顯蝙蝠的精確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