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其實在心目中對自己的定位早已不是成為一個單一以技術為長處的暖通和舒適家居的從業者,但作為一個別人眼中的狂熱技術控,我最近開始把我的寫作平臺,從有道雲筆記改到自媒體。
自媒體有幾點讓我感到興奮的地方:
1. 人才輩出,在諸多的答主中,隱藏著各方面的高手,他們的無私分享,絕對是可以成為技術控的絕佳知識來源。
2. 在諸多題主的提問和答主的回答中,隱藏著超多的一線實際資訊和實際案例,這些來自實際生活和實踐的案例,恰恰可以彌補我們很多科班出身或者作辦公室的技術人員的短板,可以用來驗證和挑戰你已有的思考和結論。
但和任何網際網路平臺一樣,豐富的觀點和資訊,也帶來了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互懟和爭論,兩方各執一詞,誰都不能說服對方。 我饒有興趣地觀看了知乎上比較激烈的幾場論戰,發現論戰的參與者,其實都很優秀,對某項產品、技術或產品,在某個點或者某些方面認識很深刻,甚至我這種從業幾十年的老頑童都自嘆不如。 但為什麼還會有爭論和論戰呢? 我的發現是這些朋友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更加全面地看待某項暖通技術、產品或者系統。 所以我把我的一些思考和方法論寫下來,供大家參考:如何更全面地看待某項產品、技術或者系統。
首先,就像我最近一直和朋友們交流的,對於某項技術、產品,首先對它有足夠深的瞭解,你才能對它應用自如,有時候大家對某項產品或技術產生不同的看法,實際上是由於雙方對於這個產品或技術的理解深度不同。 但同時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只是從孤立的技術點或者區域性的視角去看,往往不能更完整地看到這個技術或產品的全貌。這種從深度單一維度深挖的精神值得鼓勵,但方法和度需要注意。 暖通本質上是一個應用技術,如果就單一技術、產品、系統,只在深度這一個維度上深挖,挖出來就是一口井,在井裡你看不到事情全貌,有時候挖得越深,你就會陷得越深。 所以我個人的想法是,對於暖通這樣一門應用技術,在單一點上深挖,適可而止。 同樣需要兼顧以下兩個維度。
所謂應用技術,是要應用於實踐的,這就不可避免地與周圍其他事物產生關聯,所以就引出來我所想要說的第二個維度:廣度。 暖通的技術、產品和系統,不可避免地與周邊相關事物和發生聯絡:氣候特點、使用習慣、客戶需求、建築圍護結構保溫、經濟因素、地區差異等等很多的事情。 你必須在挖技術深度到一定程度後,及時關注與暖通相關聯的問題,在廣度這個維度上繼續開挖:有一定深度,又在另一個方向上挖掘,你會得到一條河。 河與井不一樣,河就會流動起來。 你會發現如果你的思維到了這個層級,突然之間,你就可以對不同的情況靈活應對,遊刃有餘,不再像呆在井裡一樣,只會沿用一個固定的模式去處理產品、技術與系統問題。
當我們有了深度與廣度這兩個維度之後,我們就可以來到第三個層級與維度:時間。由於我們的國情,暖通技術、產品和系統的發展速度太快了,用二三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別的國家幾十年的歷程。 這種發展速度就會把歷史、現實和未來之間的距離壓縮得很短,混在一起,極大地提高了我們思考和實踐的難度:如果你只停留在歷史,你會因循守舊,落後捱打。 如果你只關注現在,只認為“存在就是合理”,那麼當未來迅速來臨時,你會束手無措。如果你只考慮未來,殘忍的現實會給你教訓,行裡也常說一句話:領先一步叫領先,領先兩步就是烈士了。 所以我們必須從歷史、現在和未來這個時間的維度去前面看問題:這項技術、產品或系統,歷史上是如何形成的?現在的狀況和應用是怎麼樣的?未來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和變化?在深度、廣度和時間三個維度上,都進行開闊思考後,你就得到了一片海洋。 有了海,你就會發現“海納百川”,你突然可以理解與你不同的那些觀點,其實也有閃光之處,你完全可以吸收、學習和利用,突然之間海闊天空,你就進入思想的自由王國,任你馳騁。
回到知乎上的一些關於暖通技術、產品或者系統的爭論,如果我們放到這三個維度上去思考,結論也許完全不一樣。大部分的知乎上暖通和舒適家居的爭論、抬槓和互懟,幾乎都源自雙方不同的視角和立場,很多時候並非誰對誰錯,而是視角不同,各自站在自己的視角和立場說話。從爭論中看到對方立場的閃光點,反思自己的立場和視角,並把自己的立場和視角推到更高的高度,無疑是我們做技術和商業思考時,必須要去做的。 也是知乎這一彙集不同立場與觀點的場合下,我們必須理性思考的地方,否則誤導終端消費者、行業從業者。
這些只是閒暇時的一些思考,其實我也在努力的過程中,很多方面只是想到,還沒做到。提前祝知乎上關注暖通、舒適家居的朋友們新春快樂,新年事業蓬勃,技術精進!
鳥叔隨筆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