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陶力、易佳穎 上海報道
12月24日,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舉辦了“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農產品供應鏈如何重塑?”線上研討會。
研討會邀請了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從缺乏存在感,到如今首頁入口,農產品電商的現狀如何?農產品電商還有哪些丞待解決的問題?下一步,如何發展?等等。
據《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中國農產品網路零售規模達2088.2億元,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到98%,有效打通了農產品上行和農村消費升級的末梢迴圈。
在研討會上,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存坤分享了在面對農產品電商帶來諸多挑戰的技術應對,以及對於未來保鮮技術發展趨勢的解讀。“目前,果蔬的損耗率還在25%-35%之間,也就是說差不多有1/3的這個水果在採後流通環節損失掉。而圍繞果蔬整個大流通,從採前,到採後的儲藏、加工、流通、銷售等整個供應鏈,都可以採用適合的保鮮技術。”
電商模式下的機遇
在陳存坤看來,隨著今年這個咱們農產品流通的形式變化越來越多,農村電商作為一個新興的物流形態在越來越發揮重要的作用,對農業經濟和鄉村振興,都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資料顯示,網路零售城鄉流通體系逐步打通,農村市場消費潛力得到有效釋放,農村市場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增長點。2021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同比增長21.6%。而電商模式之下,從產地到銷地的整個流透過程中,都要涉及運輸的相關技術、裝備,包括人力,而這其中既存在機遇,也面臨挑戰。
“原來的農產品是側重於靜態保鮮,即是採摘完之後在產地儲藏,或者拉到銷地後儲藏,例如香蕉。靜態保鮮要求儲存的時間比較長,在整個流透過程中的,是在上市過程中需要儲存保鮮。”
陳存坤進一步解釋道,電商現在要求的是動態保鮮,即採摘完之後,在極短的時間內,用極快的速度送到消費者的手中,這是電商最大的不同,這要求我們在電商流透過程中儲藏果蔬等農產品,去改變它的生理基礎的變化,比如衰老、腐爛等。在流透過程中如何保鮮一致,成為了一個行業的新興命題。
從實踐角度,陳存坤提到,電商運輸的包裝設計會成為研究重點。電商要求流透過程一要快速,二要減震,三要保溫,考慮到生鮮果蔬的特性,包裝還需要抑菌,這就對新興的電商的包裝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也將使得電商保鮮材料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大發展趨勢
“中國農產品市場量巨大,每年的農產品產量在將近12億噸,僅蔬菜就有七億多噸,水果則是將近三億噸。”陳存坤指出,現在基本的供給已經滿足,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營養和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水果從流通到銷售最後到消費者餐桌上,既要品質要好,又要高營養價值。
由此,他進一步表示,保鮮技術未來發展趨勢有三大方向。一是綠色安全的物理保鮮技術。傳統的保鮮手法,比如葡萄、蒜薹、大蔥等果蔬,會使用到的一些化學保鮮劑。以後要減少化學保鮮劑的用量,用無殘留、無傷害、對營養無影響的物理保鮮劑,提高保鮮品質。
二是,物流裝置機械化。農產品流通的機械化,智慧的裝備化,也是保鮮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從產地到銷地的整個流透過程中都會用到相關的裝置,無論是控溫、控溼,還是品質管理,沒有精準的裝置就難以實現。和發達國家相比,大型、高效能的流通設施雖好,但卻難以推廣。一方面需要開發智慧化的裝置,同時也要低成本。目前從我國國情出發,成本低成效好的機械裝置才是適合中國廣大農村基層使用的。
三是運輸材料的開發,無論是電商還是正常流通,都離不開包裝去減少果蔬的機械傷,同時控制腐爛和病害的發生。不僅是減震緩衝的材料,蓄冷材料能夠在微環境中殺菌也是未來的重點研發方向。比如利用臭氧,控制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來減少溫度波動,從而進一步控制果蔬的生理代謝,和呼吸強度,杜絕衰老過快。
自2014年以來,中央一號檔案都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作出部署。支援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體系已經形成,釋放了良好政策紅利。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網路零售額開始明顯增長,並呈逐年擴大趨勢。從 2014 年到 2020 年,農村網路零售額由 0.18 萬億元增長到 1.79 萬億元,增長了 9.9 倍。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