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池魚
依靠自己。
當你老了以後,與其說依靠自己,不如說依靠一個健康的身體。你只要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管到了什麼年紀,都擁有人生絕對的自主權。只要身體健康,可以吃想吃的東西,去想去的地方,見想見的人,人生就不會太孤單,生命也就總還有新的意義。
最怕的是,行動已經跟不上思想,心裡想去的地方明明有很多,但行動卻只能受困於方寸之間,甚至是窄窄的輪椅,抬頭永遠是相同的天,低頭一直是類似的地。
這個時候,不論是誰,可能都難以成為你真正的依靠。
所以,不管到了什麼年紀,都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尤其年輕的時候不要仗著自己底子好,各種不管不顧,做一些有害健康的事,每年都要注意體檢。
我老家一個爺爺,今年已經90多歲,雖然歲數大了,但身體硬朗,走路也還是很利索,自己能走能動,她直到現在,晚年生活依舊過得很不錯,也比較讓後人省心。說白了,只要自己身體健康,在依靠自己這條道路上,就永遠擁有足夠的資本,這也是老了以後能夠過好生活的全部底氣,畢竟最基本的是,不用求人。
依靠子女。
子女,應該是每個人這輩子牽掛最多,感情也最深厚的人,因為血脈相連,光憑著這一點,就足夠成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孝文化基本可以說是根植於心,其實你去生活中看看,就會發現真正不孝順的人,絕對只是少部分人而已,更多的人本著自己的良心,本著感情,對於父母親情都有一直割捨不斷的義務。
所以,人老了以後依靠子女,其實是件很正常的事。這種依靠,在個人身體健康的時候,更多是指情感上的一種寄託吧,就像老人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多回來看看一樣,哪怕就是回來坐一下,心裡也是感到開心的。
而等到身體不好的時候,這時候只要有孩子,不管自己願不願意,更是需要依靠子女來幫助自己做一些事。
可能在很多人的想當然裡,會認為自己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都不需要孩子,自己還能動就自己照顧自己,自己不能照顧的時候就花錢找人照顧。其實,事情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往往沒有那麼簡單。尤其是我親眼見到家裡的老人,在老了以後的心態轉變,年輕的時候不管如何強勢,如何說自己不靠孩子,真的老了以後往往都不是這樣。
年紀大了,本來身體和心理都會更加脆弱一些,更容易感到孤單,想要有所依靠是很正常的事。
再者就是,當你自己真的身體不好的時候,就連找人這樣基本的事,要是沒人給你把關,可能你都找不好。
不管怎麼樣,自己的孩子總比外人靠譜和細心,照顧得也會更體貼一些,外人的話就是純粹的拿錢辦事,會用錢來計算自己的付出,這種情況下,有所忽略在所難免。
依靠朋友。
在網上刷到一個影片,是一群看起來已經六七十歲的老太太,她們在一起拍照,一個在前面拍,一個在擺好看的pose,另外還有好幾個蹲在路邊給拍照的人,撒樹葉製造氛圍感。當時,我的好朋友把影片轉發給了我,然後說:“等到我們老了以後,一定也要這樣。”
朋友這個角色,雖然比起親情來,總是多了一絲疏遠,但於很多人的生活來說,同樣不可或缺。
人生能夠擁有幾個好朋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曾經在網上看到一段熱評:
和人世間那些熱氣騰騰的朋友在一起吧。是他們讓你生活如同鬧市,奮力把你從不敢求助的孤獨中拽出來,擁著你往前走去,他們讓你在日常的孤寂中感覺到年節的暖,你不敢說謝謝,但你知道生活的花團錦簇,某一刻終於和自己有關。
朋友,其實很多時候不一定非得推心置腹,只要為人真誠即可,人生在世,個人肯定還是會有屬於自己的秘密,有些路也總得獨自走過。但這些,其實和你交朋友並不衝突。
我總是看到有人說,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那些無用的社交可以不需要,其實也大可不必。我們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普通的生活,普通的想法,也有時間去做那些所謂的無用社交。再者,什麼叫有用的社交,什麼叫無用的社交?其實,都不過是看個人怎麼定義罷了。
人老了以後,如果有朋友可以依靠,尤其是年輕時就一起走過來的朋友,大家能夠時常坐在一起,聊聊天,說說話,也不失為一件幸事。
我媽現在在家的生活,基本就是朋友讓她熱鬧起來的,我們平時不在家,我爸和她基本屬於話不投機半句多,一說多了兩個人就吵架,從年輕的時候便是如此。
她有一群好朋友,從50多歲到70多歲,基本都是年輕的時候相識,甚至小時候就認識,老家是一個地方的,有時她一個人不想出去,但在家裡卻也閒得無聊,只要約了一個伴的話,兩個人出去都有動力。她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沒那麼乏味。
當然,要是自己排斥不願意交朋友的話,倒也不必非得勉強,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你只需要選擇讓自己最輕鬆最開心的事,沒有必要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只是與此同時,也沒必要讓自己為了不合群而不合群。
老去這件事,是生命永遠的話題,不管是誰,最終都會面臨這個結果。希望每個人,在老去這條路上,都能擁有從容地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吧。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選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