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少年在熱搜上刷屏了,而且不止一天。
熱度這麼高的片子,好評率還奇高,正常來說,跟著群眾走,一般不會翻車,畢竟,相信群眾,用口碑說話。
誒?怎麼才剛剛1億票房啊?我還以為是十幾億票房呢!
但畢竟是影評,不能人云亦云,那我們就需要剖析為什麼《雄獅少年》的票房,在現在缺乏競爭力的電影檔期和充滿機遇的電影市場之中,依然表現出了相比過往動畫電影更差的原因。
在開始討論之前,我們先來確定主創給自己作品的定位——我們要做現實主義的國漫,
這些反抗生活的行動來證明,普通人能夠堅持夢想,其實就是一件偉大的事情。
故事、人物與喜劇
《雄獅少年》的故事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少年動畫的劇情:因為被人欺凌,所以希望出人頭地,而一個巧合的機遇讓他有了去學習和發展的動力,因此他和夥伴們拜師學藝、進步神速、功效漸成。
就在這個時候家中遭遇變故,他需要放棄夢想,為了生計奔波,但在這個過程之中他沒有失去夢想,依然堅持他過去的技藝的練習,就在他忍不住要徹底放棄的時候,他過去的隊友需要他的幫助,於是他再度披上戰袍,為友出征,並最終拿下桂冠。
這樣的劇情屢見不鮮,已經成為模板化的套路,其劇情設計具有先天性的“非真實性”,其本質上是透過臆想的故事情節,來傳達製作人員對於某樣價值觀的傾向。
我一向是對套路化的劇情持肯定態度的,因為一個劇情的套路,它具有實用性,那就意味著觀眾對於該型別的接受程度較高,能夠滿足觀眾的情感排程需求,而主創團隊也可以藉助成熟的大綱,在內部細化填充,來呈現不同的故事效果,但問題恰恰就出自於這個故事的大綱設計。
一個“非真實性”的故事框架,卻要填充“真實系”的故事細節,這在根本上就存在著明顯的割裂與分歧,一個故事的推進是需要在框架之下自圓其說的,而一個非真實的故事,卻要觀眾帶入“現實”來理解。
妄圖用現實的沉重感給觀眾帶來所謂的“故事深度”,而在故事結構上卻沒有為更加真實化的內構進行最佳化,觀眾就會一直處於兩種不同屬性的價值取向之間被來回拉扯,而不能真正沉浸到故事的體驗之中,試問一個在生活中屢屢碰壁的普通人,會像主角一樣有著突飛猛進的開掛人生麼?顯然不會。
影片中將真實變為不真實的催化劑,卻沒有給予故事足夠的時間線進行轉變,本身就是對於故事本身的不尊重,這樣急功近利的縫合,缺乏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不是一個成熟的劇本應該有的表現。
如果你真的要真實,那就描寫主角真正的訓練水平最終失敗,亦或者所謂的奇蹟根本不會發生,即使獲得了成績依然不會改變家庭的現狀,他們用非真實性的戲劇化方式去處理故事細節,卻妄想用“現實主義”堵上質疑者的嘴。
人物的成長是本作的看點,但本作卻將除了男主以外所有的角色成長几乎帶過或者放棄,他們的角色弧光充斥著大量的不合理與自相矛盾,亦或者壓根不給予正面的描述。
例如主角身邊的阿貓和阿狗,他們的角色成長是幾乎被放棄的存在,作為舞獅隊的核心成員,他們連處事動機和行事邏輯都沒有給予具體的展現,為什麼?就因為不是主角,只是陪伴主角的配角,所以他們的人物可以是空白的?作為主角成長路上的關鍵角色,卻在劇情的設計上如此草草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