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漫畫原設之外,僅從TV版的角度來談達也,和也,小南之間的關係與成長。
第一,我不喜歡總是給達也打上“讓弟弟”的標籤。就個性而言,達也能滿足兄長(雖然同齡,但心理上是兄長)中的大多數優秀品質,但達也對和也“讓”了一回事,從很大程度上說是“懶惰”。
這類懶惰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達也的天賦遮蓋了大多數人所需的努力,對於達也來說,要做到“不壞”,甚至“不錯”,不必費力。並且從心理上說,和也是“自家人”,“他贏就是我贏”。
直到長大後,他們才開始認識到小南總有一天要做一個選擇的時候,問題就來了。但即使如此,達也還是有一種「小南嫁給和也,也挺好」這種心態。
這樣的"讓"大可不必去過分美化,因為在衝突的情節中,一旦一方被美化,就會情不自禁地醜化另一方。(我這樣做了,但你受到了,這是自私的)
那麼,來看和也。與也的心境也很微妙,他要用自己的出色“去配”小南。由於他知道(或擔心)小南是喜歡達也的,他也知道達也在三個人中的角色定位為“大哥哥”,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他也知道達也的“懶惰”是不想內卷。
不過,和也顯然也不想在未來贏得小南(他認為自己想要贏)是因為達也放棄了。與亦亦心中最完美的結局應該是,達也像自己一樣認真表現出色,追求小南,卻最終得勝。和也是希望達也很認真,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認為自己會輸(或希望能贏)。
在這過程中,情緒起伏不定,即使想一點辦法細心想,那才是真正的細膩。而重要的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小南在他們心裡的分量將會越來越大。
最終,小南在和也死的前後,心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與也死之前,她其實和達一樣,是想做一個安靜的普通人,在背後支撐和也。又正因為她是這樣的心態,她和達也之間的感覺更加自然。也許在心裡,她早就想象出了這樣一種情形:和達也一起,默默地注視和發光。
但這是個時代的事情,70後的小夥伴們也許更能體會到。小南這一代少男少女所接受的價值,一次承諾就是一生。因此那段時期的校園戀愛,會更加謹慎。而且那個年代還有一個很壞的風氣,就是很多愛情都是由身邊的人“維繫”出來的。例如父母看好,比如同學間的“流言蜚語”,“配對”。這種表面上看起來是以開玩笑的娛樂性質界定的“CP”,有時很傷人。由於當事人真愛的一方,很容易“默默付出,忍痛放棄”(選最好的情侶這一集其實可以細品,非常有年代感),如果能品出達也打出「默默無聞,忍痛割愛」(選最好的情侶,其實可以細品,非常有年代)。
人物形象一旦被貼上了標籤,必將失去細膩的情感,而《Touch》感動我們的方式也許也將成為熱血沸騰。
因此希望大家在觀影的時候,不要給這些角色定義標籤,也不要對每個角色有很強的目的性。
放開你自己,讓你自己回到學生時代,沒有心沒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