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歐亞文明互動、中原民族和少數民族文化交融的歷史程序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佛教興起之後不久,便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莫高窟代表著4世紀到14世紀中國佛教文化的最高成就。
除了眾所周知的莫高窟壁畫,莫高窟藏經洞裡發現的文書中,漢文佔六分之五,粟特文、佉盧文、吐蕃文、梵文、回鶻文、西夏文、蒙古文、突厥文、于闐文、吐火羅文、希伯來文等各民族文字寫本約佔六分之一。
讀懂這些文字,就可以讓我們一睹4世紀-14世紀活躍於絲綢之路上的各個民族,以及他們對對中國所產生的影響。
粟特文
粟特語是伊朗語族中一種古代東部語支。
粟特人曾經在烏茲別克阿姆河與錫爾河一帶建立了康居國,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對玉門關以西新疆及中亞地區的統稱)。
粟特人從我國的東漢時期直至宋代,往來活躍在絲綢之路上,以長於經商聞名於歐亞大陸。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有名的粟特人後裔,比如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和史思明,唐朝從此由盛而衰;比如大書法家”米芾“。
佉盧文
佉盧文是起源於古代犍陀羅,是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的文字。
後來流行於中亞廣大地區,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通商語文和佛教語文。
犍陀羅藝術對中國隋唐美術影響很大,成就了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敦煌石窟等一批中西合璧的中國古代藝術瑰寶。
公元十世紀末,犍陀羅藝術伴隨佛教從克什米爾地區傳入吐蕃(今青藏高原地區)後,對藏傳佛教藝術的形成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吐蕃文
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自松贊干布至朗達瑪傳位九代,延續兩百多年。
公元641年(貞觀十五年),唐朝以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755年唐朝發生“安史之亂” ,由於唐朝抽調大量對付吐蕃的軍隊去平叛亂軍,使得西部防務空虛,吐蕃趁機佔領了隴右、河西大片地區。
8世紀末,吐蕃內亂。沙州(甘肅敦煌)人張議潮發動起義,河西、隴右地區重新歸附於唐朝。
吐蕃王朝崩潰後,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漢文史籍仍泛稱青藏高原及當地人民為“吐蕃”或“西蕃”。
梵文
梵語是現今印度國家法定的22種官方語言之一,但已經不是日常生活的交流語言,2001年僅有1.4萬人掌握該語言,是印度官方語言中使用人數最少的語言。
在世界上所有古代語言中,梵語文獻的數量僅次於漢語,遠遠超過希臘語和拉丁語。廣義的梵語文獻包括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達婆吠陀》,包括大量的梵書、經書、奧義書,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以及大量古事記。
中國自後漢時開始譯經,如鳩摩羅什法師(344-413)所譯的【妙法蓮華經】。
漢明帝(東漢第二位皇帝)將洛陽的鴻臚寺改名為白馬寺,用以讚揚來自印度的迦攝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以白馬馱經來到洛陽。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號稱”中國第一古剎“。
許多漢語和藏語的詞彙,從梵文佛經直接音譯過來。例如“剎那”、“菩薩”等。
回鶻文
回鶻文是公元8至15世紀高昌回鶻人用粟特文創制的一種文字。
回鶻原稱回紇,是中國維吾爾族、裕固族的先祖,另有一部分來到了中國北部,並逐漸融入那裡的人民。
回鶻汗國助唐平定安史之亂,和唐王朝保持著緊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往來。
808年,回鶻保義可汗連續擊破吐蕃、大食,征服葛邏祿,收復北庭、龜茲,疆域達到費爾干納,令唐代絲路交通重新開啟。
成吉思汗興起後,命令原乃蠻掌印官塔塔統阿以回鶻字母拼寫蒙古語,成為回鶻式蒙古文,而滿文則借自回鶻式蒙古文字母。
西夏文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朝代。
唐末党項拓跋首領李思恭因平定黃巢有功,拜夏州節度使,封“夏國公”, “夏”的國號即來源於此。
西夏立國時,勢力擴充套件到黃河河套地區與河西走廊,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
外關係上,表面對遼、宋、金稱臣,實則對內獨立稱帝。前期與遼和北宋經常發生戰事,保持三國鼎立的局面,後期與金並立。
公元1227年,征戰西夏過程中成吉思汗病死六盤山,西夏被蒙古滅亡後,西夏王陵被蒙古軍挖地三尺,盡皆破壞。
元朝改西夏故都中興府為寧夏路,寧夏的名稱沿用至今。
吐火羅文
吐火羅人這個叫法是希臘人的他族命名,入侵巴克特里亞的希臘人把帕米爾以西的人稱作吐火羅。
吐火羅人是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古代民族之一,傳統領域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疆界以北是天山,以南是崑崙山,疆界以東是戈壁灘,以西是帕米爾高原,天山南麓的龜茲人和焉耆人、吐魯番盆地的車師人以及塔里木盆地東部的樓蘭人,皆為吐火羅人。
中國史籍裡描述的吐火羅人是大鬍子、深眼窩和高鼻樑的人。
現代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是歐洲人、中亞人和印度人等許多人種的聚居地,並非只有一個人種。
元8世紀塔里木的吐火羅人最後被維吾爾突厥人在公元8世紀同化。
河西走廊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是絲綢之路曾經最繁華的路段之一。
歷史上,各個民族來了又走,走了又來,留下許許多多的歷史記憶。
宋代後期,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海上貿易崛起,而絲綢之路的地位日漸凋敝,曾經的輝煌卻在敦煌莫高窟被埋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