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從未轉向,只是微調
政策導向未變,只是微調。近期央行喊話部分放鬆開發貸和按揭,隨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地產行業支柱產業的表述,強調以穩為主,有序發展。這兩天又有傳聞央行鼓勵銀行給十二家國有開發商提供貸款,定向收購困難民營企業的專案。但導向從來沒變,堅持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堅決降槓桿。只不過做一些力度的微調,防止過急過快,造成系統性風險。
從暖風吹,到堅冰化,會有一個滯後期。從喊話到形成政策,估計要兩到三個月,從政策出臺到產生效果,估計還要三個月的時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市場恢復還需要時間和耐心。目前各金融機構和市場客戶都還在觀望,如果明年三月份觸底,六月份恢復常態,都已是比較樂觀。
倒下的企業有個共性,都是近年發展快速,負債率比較高的民營頭部房企。這一輪國企、外企和小型房企反而相對安全,三道紅線如同興奮劑檢測,國企查出可以不用停賽,外企免測,小型房企由於沒有進主賽場,之前也借不到太多錢,反而安全。
凡事不僅畏果,更要畏因。地產行業陷入此時困境,是在外部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走上這條規模狂奔的獨木橋。一是政策,土增稅,限價和兩年開工,導致開發商都只能做剛需流量盤;二是資本市場,以土儲規模為標準,來衡量增長性,決定公司價值;三是金融機構,前兩年的相對寬鬆,提供大量流動性,包括影子銀行。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爬得高的,摔得就重。
放棄幻想,認認真真降槓桿。地產的春天不會再有,行業的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要換一種方式應對新的環境。行業已經不再是年輕人,不可以再喝酒蹦迪熬夜,要改成保溫杯裡泡枸杞的中年狀態,要認認真真降槓桿,養生才能活得久些。未來優秀房企的負債率可能不是70%,而是30%。
行業仍然健康,前方還有曙光
作為國計民生的支柱產業,地產行業並不像想象中的暴利和高泡沫。首先,地產行業的毛利率在A股行業中只能排到第九位,甚至低於農林牧副漁。其次,整個行業加一起,利潤比不過一支菸,市值比不過一瓶酒。中國菸草20年的利稅12800億,超過地產行業所有上市公司利潤總和,茅臺的市值,也一度超過所有房企市值的總和。再次,這一輪全球貨幣放水,導致全球房價暴漲,而中國這兩年的房價基本平穩。
房地產行業除了背鍋俠之外,其實還有五個重要的功能角色。一是城市建設者,這些年改變城市面貌和居住條件有目共睹;二是來料加工商,只賺點加工費,房價漲幅主要來自於原材料的漲幅;三是財富的搬運工,把土地批發來,再零售出去,幫助廣大群眾增加了財產型收入,是共同富裕的貢獻者;四是稅收代徵者,地價如同城市配套使用稅,2020年行業買地就貢獻給地方財政8.4萬億,還不含相關聯的各類稅收;五是經濟壓艙石,整個房地產行業佔GDP約17%,加上下游,要超過20%。可以更辯證地看房地產行業的功過得失,很多角色還需要維持。
房地產市場四個主體間的角色關係,如同股票發行上市。其中地方政府是控股股東,購房者是散戶,銀行是資金方,房企好比負責發行且包銷的券商。其中銀行旱澇保收,券商只收發行投顧費,股票上漲時只對大股東和散戶最有利。由於有土增稅,券商基本沒有自營盤,股價漲時與其並沒有太大關係,但股價跌時,券商要兜底損失,因為地價和造價已經預先投入。如同鸕鷀,脖子上扎著紅線,捕到魚,不可能吃到大的,捕不到魚,餓肚子是肯定的。
房地產行業還是有未來。中國的城市化率離發達國家還有近20%的差距,經濟發展增速仍然是全球第一梯隊,未來十幾年,房地產的十幾萬億的體量仍然可以維持。哪怕城市化完成,進入穩定的成熟市場,如同美國和日本,也有每人每年一平米的建設量,按人均三十平米,三十年更新一次計算,中國穩定期每年十億平米建設量總是有的,仍然是個大海。沒有倒閉的行業,只有倒閉的企業,曙光將再現,要保持信心。
如何重塑信心與穩定市場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中,可以看到2022年穩字當頭的核心思想,穩字在文中一共出現了24次。22年的經濟內外部環境壓力都大,房地產行業不能在這個時候再給國家添亂,應該發揮好壓艙石的作用。壓艙石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穩,但注意壓艙石永遠是壓艙石,不會變成發動機。
由於一系列的爆雷事件,讓政府、銀行和購房者都信心全無。政府大幅度提升監管措施,銀行不敢放貸甚至提前收貸,購房者不敢買房,一怕買錯,交不了房,二怕買貴,市場降價。如果22年市場要穩,就要恢復各方信心,讓市場正常流動起來。在中央大政策導向下,提供七條實施過程中的小建議:
1、支援二手房正常交易:
保證二手房市場,既是部分首置和首改客戶的正常需求,又是穩定一手房正常交易量的重要因素。希望保障購買二手房的按揭支援,同時建議取消二手房指導價,購房者個體之間,應遵循市場定價。二手房價控制的核心是市場預期,最大的預期來自於地價的上漲。
2、支援剛需首套購房:
首套無論從實際需求還是政策導向上,都應該支援,建議降低首套購房的首付成數與按揭利率,減輕其負擔。
3、專案監管有序分類:
建議住建部統一規定監管規則,地方政府參照執行,不要額外加碼。但可以根據企業投入金額和信用等級分類管理,回收現金不能超過投入金額,可以用銀行保函替代專案監管資金。既保證安全,又恢復行業部分流動性。
4、資金投放盡量均衡:
一是總量均衡,結合三年降槓桿的大目標,保障年度投放量,不過快下降;二是企業均衡,在國企和民企之間,按照存量的比例,分類均衡投放,避免旱澇失衡;三是區域均衡,對東北、西南、西北等經濟不發達區域,也鼓勵適度投放些開發貸與按揭。
5、集中供地全年一次公示:
從年初就公示城市總供地計劃、三批次時間,年內確保全部供出。底價不應該每次調升,起拍價略低於建議上一年成交均價。限價透明,直接在檔案上明確,不限價也說明清楚,控制好預期。
6、成立市場平準基金:
日本地產崩盤時,政府出面成立了平準基金,專項用於收購專案和資產,化解債務危機,維護資本市場信心,然後透過資產管理公司處置或REITS退出。中央可以牽頭大型國資地產和金融機構聯合成立,針對危機企業的專案資產和海外美元債收購。
7、儘快出臺房產稅:
房產稅是最好用的長效機制,全部人都有預期一定會出臺,不如早點讓靴子落地。只要稅率可接受,一能增加地方稅收,二能透過差額稅率,實現定向徵收。差額稅率出臺後,其實可以取消掉短期限購限貸等政策,甚至可以10-20%的土地出讓時不限售價,讓市場的歸市場,保障的歸保障。
房地產的青銅時代
房地產的青銅時代已經降臨,黃金與白銀時代都已經一去不復返,未來要做好過“苦日子、緊日子、難日子、窮日子”的準備。但窮則思變,變則通達,行業可能會有六個底層邏輯的變化:
1、從三高到三低的內生型增長模式:房企從高增長、高槓杆、高週轉的三高發展模式,會轉變成低利潤、低增長、低槓桿的三低發展模式。房企轉向內生型增長,低速但平穩。中年人的新陳代謝總是慢些,也是正常。
2、冰河期行業持續縮表:未來十年,行業整體進入持續的縮表期,行業負債率會從平均75%以上逐步降低到40%以內。這個過程一定是痛苦的,但趨勢不會變,而且生病了,總得治。但行業的縮表不會影響到房價,房價總體水平依然會穩中有升,只不過增幅沒有過去快,與GDP同步。
3、寒武紀物種爆發:寒武紀除了冰河,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物種大爆發,地產的冰河,也會迫使很多企業謀求各種出路,可能會催生出多種相關聯的新賽道,如同之前有物業服務,未來可能有長租公寓、養老、商業、資管或其他新物種。但是新物種基本上是以存量資產的管理能力、服務能力等輕資產模式。
4、企業分化加劇:民企在這一輪會有大量倒閉或萌生退意,大致分成三個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徹底倒下,三分之一存活變成小而美的公司,還有不到三分之一,能維持的正常低速發展。同時國企在行業的總量大概會提升到百分之七十。
5、城市分化加劇:一二線與三四線大幅拉開差距,一二線核心城市房價平穩上漲,交易量相對穩定,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量價會持續下調。經濟發展人口流入的城市,房價是會持續跑贏均值。同時一個城市的不同板塊間也會大幅偏差,市區成熟板塊的複合增長率會遠高於城郊板塊。
6、精細化發展階段:生存下來的企業,會從粗放式發展要變成精細化發展。戰略要精,管理要細,戰略聚焦優勢,管理抓細顆粒度。跟製造業靠攏,要以客戶為導向,向能力要飯吃,向經營求效益。行業的產品和服務也會由此而得到持續提升。
青銅時代其實也是很不錯的,也遠比黑鐵時代要強,黑鐵也就僅僅是二十幾年前,只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而已。
凡打不敗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西奧多·蘇斯·蓋斯說過:
當壞事情發生時,你有三種選擇:你可以讓它定義你,讓它摧毀你,或者讓它使你變得更強。
行業的萌芽、發展、成熟,乃至於今天的深度調整發展,都是一個正常的規律。行業過去太順利,缺少暴風雨的洗禮,這一場中年危機,既是考驗,又有利於行業未來的平穩發展。要尊重常識、敬畏規律,在暴風雨中,讓自己變得更堅強。
(來源:旭輝集團微信公眾號,作者:旭輝集團CEO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