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四季度例會新聞稿中,有兩個提法引起我的關注。
1、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2、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首先從大的範圍判斷是,受經濟下行壓力大影響,2022年貨幣政策略松是值得期待的,央行在新聞稿中也有提及。
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
這表現在近期的降準降息,這種情況只在2020年疫情之後才出現,那個時候貨幣是比較松的,到了2020年下半年股市樓市均出現了一波行情。
不過,同樣是降準降息,現在的情況和2020年初有較大不同。
第一,2020年的降息是MLF利率下調的結果,是央行主動下調(MLF利率)的結果。而今年12月的降息不是。
在這裡先給大家補充點知識,上述我們提到的降息是LPR利率下降,LPR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意味著銀行貸款利率降了。但LPR並不包含存款利率,所以存款端並沒有降息。
LPR的計價是:
LPR=MLF利率+銀行綜合成本
MLF利率主要是由央行確定,銀行綜合成本主要是資金成本,比如銀行資金充裕了,借錢成本降了,LPR也可能降。
本月MLF利率沒變,但今年7月份和12月央行兩次全面降準,降低了銀行綜合成本,這才使得LPR下降,即大家所說的降息。
可見,近期的降息可以理解為降準後出現的效果,而去年的降息可以理解為央行直接引導下的結果。
有什麼不同?一句話:前者的政策力度弱一些,後者的力度則強一些。
第二,對貨幣供應量和宏觀槓桿率的提法有不同。
2020年央行多次提到“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同時也提到“應該允許宏觀槓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
最終,2020年廣義貨幣M2增速從個位數反彈到了兩位數。2020年我國宏觀槓桿率從2019年末的246.5%攀升至270.1%,增幅為23.6個百分點。
2、到了2021年,央行的提法轉回到了“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2021年全國廣義貨幣M2增速又回到了個位數,2021年前三季度宏觀槓桿率共下降了5.3個百分點,三季度末是264.8%。
現如今央行在年末的會議中重提這兩句話,預示著2022年不會“大水漫灌”,也不會過於寬鬆。
整體上貨幣供應量應該比2021年略高,但不會高於2020年,M2增速應該在9%-10%這樣的水平。
對股市樓市有何影響?
M2增速是貨幣增長的指標,宏觀槓桿率是負債指標。兩者看似對立,實則關聯性很強。說白了M2增速過高,宏觀槓桿率往往會反彈。
舉個例子:
銀行給你發放了100萬的房貸,對你來說個人負債增加了100萬,但對開發商來說存款卻增加了100萬。
M2是居民、企業現金及存款總和,這當中主要是存款。宏觀槓桿率很大一部分是個人負債率。
所以,宏觀槓桿率要想穩定房價肯定不能上漲過快,M2不大幅反彈股市也不會出現“瘋牛”。
目前房地產政策和金融政策仍略松,2022年樓市適度回暖是很有可能的,但不會重演2020年的快漲。而股市也差不多,即使會有反彈,但空間不可能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