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我們以“課程·課堂·課業”的融合為核心,逐步夯實“行規、教規、學規、家規和評規”“五規合一”的教學底線,從而助力政策落地,助推學校發展。
所謂“行為規範”,是逐步落實禮貌用語、文明用餐、守時惜時、懂得感恩、尊重他人、安全鍛鍊和講究衛生等基本要求,按階段目標、分步驟細化與內化。所謂“學習規範”,即從一年級開始狠抓學習規範,踐行課前準備、師生問好、站姿和坐姿、握筆姿勢、寫字姿勢、朗讀和默讀、學會傾聽、舉手發言、合作交流、調控規則、課後整理課桌和學習評價等專案。所謂“家教規範”,即有序關注“樹立教師威信、助力美言教師、監督書寫和姿勢、督促作業與訂正、家教呼喚父母成長、家教迴歸生活常識和家校共育閱讀種子”等家教專案。
我想重點解讀一下教學規範和評價規範。關於“教學規範”,本學年特別關注教師候課制和不拖堂,每節課的教案、課件、上課和板書的一致性,課堂核心活動指向素養目標培育的有效性,特別是作業最佳化、訂正與二次批改,重點納入教師教學常規考評細則等。同時推行優秀教師教學新常規“私人定製”,讓優秀教師可以擠出時間做一些教學研究難點和堵點等專業化的提質破解之事。
聚足“課程”規範,指向“學什麼”。在課程體系方面,突出“走讀、基地、研學”等實踐類課程育人價值,形成“學科課程專案化(師本型)”“社團課程精品化(生本型,知識、體藝、實踐三類)”“特色課程品牌化(校本型)”和“德育課程系列化(根本型)”的基本框架。關注跨學科內容適當整合,統籌綜合實踐、學科實踐、勞動教育、德育活動、體育鍛煉、藝術素養培育等方面,努力實現課程設定從常態拓展走向結構最佳化。
聚力“課堂”規範,指向“怎麼學”。在課堂變革方面,構建“整體設計”理念下的“以生為本,以標為綱,以學為主、以教為方”的“精準學教”課堂形態,探索大概念、大單元、大情境和大任務的教與學,突出基礎、主幹和核心課程內容,深度踐行“三導式”課堂變革新樣態,努力將教材變成學材,教案變成學案,進而將課堂由講堂翻轉成學堂。
聚焦“課業”規範,指向“學得怎麼樣”。在課業最佳化方面,研製“分級分段分項”課業設計與實施意見,基於校本“三題(即編作業題、解作業題和說作業題)研修”開展最佳化行動,加強對作業的來源、設計、佈置、批改、分析、反饋、輔導等全過程管理,重點研究學段作業、學年作業、學期作業、單元作業、章節作業、課時作業以及課內臨時動態作業等,除了常規書面作業外,努力設計聽說題、活動題、合作題、開放題、操作題、跨學科及綜合實踐等型別的作業,以發展學生真實問題解決能力。
關於“評價規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強化校長“首席督評”機制。我們啟動了小學常態 “巡課-觀課-議課”督評機制,校長要協同副校長、教務處長及全體研訓員等教學管理者共推過程督評,每學年真正透過“採擷本”中的“教規”和“學規”階段目標要求,特別針對薄弱年段、薄弱學科、薄弱教師、薄弱班主任和新苗教師的常態課堂跟蹤,做到巡課者採擷本簽名與上課者備課本評課記錄改進有留痕,記錄真實成長足跡。
二是最佳化“新苗教師”成長機制。蒐集、摸底和提升新苗教師(三年內)的課堂常規和教學技能,聚焦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在師資搭配上,年級學科教師、班主任配備強弱互助、均衡組合;在資源共享上,年級學科教師“集體備課”真正落地;在班級管理上,班主任對本班任課教師的常規管理基本要求和組織口令要同步督促,形成訓練合力;在提升短板上,對各青藍結對教師的過程指導和績效考評區分度要加大;在常規提質方面,對夯實教與學底線的有效性指導要加強。
三是內化視導整改“回頭看”機制。本學年開展以“夯實常規,補齊弱項,提升質量”為主題的學校整改落實“回頭看”行動,具體做法:一是必備主題圍繞“教學質量提升、教學常規建設、素養作業最佳化、特殊年段把關”四個專題開展,促進教師對“教、學、研、評”一致性的理解。二是自選主題圍繞“課程體系建設、素養課堂打造、新苗教師培養、五規合一底線、五全悅讀底色”五個專題開展,引導各校在學科教學中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踐行專案化學習等學習方式,以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和學科關鍵能力。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教師發展中心)
《中國教師報》2021年11月10日第4版
作者:黃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