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逆北
01少年威廉之煩惱
中西方的政治歷史上,最不缺少的就是窮奢極欲的君主,他們站在權力與榮耀的頂峰,將野心和慾望發揮到了極致。在這種絕對權力所帶來的誘惑面前,很少有皇帝或國王能夠將自己的慾望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如果有,那麼他必然能做出不小的功績來。
普魯士王國的君主腓特烈·威廉一世(也有翻譯為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便是如此。他生活的年代,正處於西方宗教改革如火如荼的開展,威廉一世本人也受到了當時盛行於歐洲的加爾文宗教影響,當他當上國王后,便將這樣一種青年時期所形成的宗教意識,帶入到政治實踐當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威廉一世繼任王位之際,內外部環境變化都相當微妙。從外部來看,原先叱吒風雲、攪動歐陸政治格局的軍事強國瑞典趨於衰落,其霸權已經受到了法國和沙皇俄國等後起之秀的挑戰,而普魯士王國能否利用這一霸權轉移的時機,進一步擴充自己的力量,成為了普魯士外務的首要問題。
(普魯士軍隊在發動衝鋒)
既然要對外擴張,那麼軍隊和金錢自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威廉即位後才發現,他的前任國王留給自己的東西並不多。與法國等動輒出動十餘萬兵力相比,普魯士軍隊僅有四萬餘人,而且戰術思想和槍械陳舊,亟待更新。
除此之外,普魯士的財政也因為前任國王的任性揮霍而捉襟見肘,普魯士王國中央的財政官員想增加稅收,還總遭遇到地方容克軍事貴族的消極抵制,城市裡面的市民也敵視政府的增稅方案,因此,無論是軍隊戰鬥力還是金錢供給方面,普魯士王國都與鄰國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02軍事發展優先
威廉本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本就是一個缺乏生活樂趣的人,不但自己不喜歡音樂或繪畫,還不允許自己的兒子去涉及。當王太子(即日後稱雄歐洲的腓特烈大帝)為了對抗父親的施壓而出逃失敗後,威廉為了警示太子,竟然不顧他反對將掩護其逃亡的好友處死。
威廉曾經研習過新教加爾文宗的內容,對於其中禁慾主義和虔敬主義等內容頗多感觸,據相關學者研究,威廉還受到了流行於低地國家的新斯多葛派影響,對禁慾苦修更為信篤。不過,如果單純如此,威廉很可能會變成一個南朝梁武帝式的人物,即不務正業,讓國家自生自滅。但是,威廉則不同,他的心中懷揣著一種憂患意識,在他看來,自己必須將加爾文宗的禁慾和虔敬主義融入到國家治理中,才能讓普魯士在德意志諸邦國中獨樹一幟,鶴立雞群。因此,他很快全身心投入到具體的政務當中。
首先,他將過往宮廷當中奢靡鋪張的排場一律摒棄掉,然後整頓官僚系統,適當降低一部分官員的薪俸,儘可能地去減少政府的開支,此可謂是“節流”。至於省下來的錢,則被他投入到軍隊的擴編和武器製造中去。
按理說,一個國家如果發展單一的軍事力量,很可能導致國家經濟系統發展滯後乃至於崩潰,但威廉不信這個邪,他寧願把錢都花給軍隊,也不願意投入到其他方面,比如國家教育和社會保障,雖然這一時期也有發展,但總體上看仍然是原地踏步。當時歐洲其他國家的君主為了發展文教,都加大相關資金的投入,而威廉自己連給柏林圖書館購置書籍的錢都捨不得批,到最後實在是面子上過不去,才給了四五個塔勒,以至於傳為街尾笑談,而他的私人金庫中,則有多達一千萬的塔勒。兩相對照,他不摳誰摳?
03摳門的成果與代價
國家需要用錢的地方還是太多了,威廉不可能一直做到像鐵公雞一樣一毛不拔,於是,他便從政策上著手,放寬移民進入的條件,允許躲避宗教迫害的新教徒和猶太人來投資普魯士王國的商業、手工業等。巧的是,當時操縱德意志分裂政局的法國波旁王朝,正好驅逐趕走了兩萬左右的新教徒,這些被驅逐者離開之時,還帶走了資金和技術,並將他們都奉獻給了接納他們的普魯士王國。因此,威廉自己雖然奉行軍事第一的發展策略,但國家的經濟也不至於急轉直下。
在威廉的操持下,普魯士王國的軍隊逐漸從原先的四萬人翻了整整一倍,達到了八萬之眾。另外,威廉還挑選一批易於控制的容克貴族,建立了直屬於自己的軍官訓練團。這些容克貴族能夠發家,靠的就是對國王的忠心服從。他們的存在,也為國王制衡貴族集團膨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當涉及到如何賞賜他們的問題時,威廉又顯得有些守財奴了。到最後,威廉仍選擇了給予對方控制土地和農奴的特權,而不是自己掏腰包來養活。
不過,容克貴族內部畢竟因此而發生了分裂,他們不再是王權的障礙,而演變成為國王鎮壓底層起義和對外侵略的打手。
光擴軍,如何養活這麼多兵,如何去養活支撐國家運轉的官僚系統,這也是個大問題,威廉削減文官的待遇來補貼軍隊,已經引起了政府內部不少官僚的不滿,而威廉的做法,無外乎用軍隊的紀律來訓誡官僚,或以效忠國王一類的言辭說教來敷衍。
但輪到軍隊本身後,這套辦法就沒那麼好使了,威廉雖然任用隨軍牧師來給士兵灌輸忠君事國的理念,可是嚴苛的訓練和微薄的待遇,仍導致大量逃兵的出現。當遇到這種情況,歐洲的其他國家君主可能會採取殺一儆百的辦法。可是威廉則不同,在他看來,人就是財富,他寧願把這些人調到最危險、死亡率最高的步兵去使用,也不願意一下子就毀滅對方的生命。到後來,威廉的這種“節儉”,竟然發展到把死刑犯都編入軍隊中服役。當然,國王這麼做,可不是出於什麼人道主義,而是以“有用”來進行衡定。
威廉摳門的名聲,很快就傳遍了歐洲,德國這一時期文化事業發展緩慢也不難理解。但是,威廉摳門的另一個結果,卻是為他的繼承者們提供了一支龐大且富有戰鬥力的軍隊。
當威廉的兒子腓特烈大帝繼任後,立即依靠這支武裝力量奪取了奧地利的西里西亞,以後,威廉的軍事立國政策得到了積極的延續,普魯士也因此參與了瓜分波蘭等戰爭,除了拿破崙戰爭中遭遇短暫的挫折外,普魯士一直是德意志諸邦國中實力和地位僅次於奧地利的王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能夠最終於1870年擊敗法國完成統一大業,都能追溯到那個“摳門到家”的腓特烈·威廉一世。這恐怕是連威廉自己都沒有想到的了。
(德意志帝國建立)
參考文獻:
(德)塞巴斯提安·哈夫納《不含傳說的普魯士》,北京大學出版社
丁建弘《德國通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德)布勞巴赫《德意志史》,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