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有本事、有能耐的都走了,剩下這些廢物人,都低頭種地,沒出息。”
這是霍元甲的後人霍自正,說的一句話,他深深地為霍家後繼無人而感到惋惜,在霍元甲的兒子霍東閣之後,“霍家拳”從此在這個世界上消失,這其中經歷了什麼心酸歷程呢?
霍東閣在將精武會發揚光大後,為何得到哥哥的一紙訴狀?
本文帶你揭秘霍家的沒落的原因。
事情還要回到1910年,當時的中國人因為鴉片的侵蝕,大多身體羸弱不堪,被外國洋鬼子稱為“東亞病夫”。
霍元甲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上海創辦精武會,以“強國強種”為宗旨,幫助國人重拾信心。
精武會以霍元甲的“迷蹤拳”聞名於世。在上海霍元甲以一己之力,接連數次擊敗外國洋人,一時名聲大噪。
然而外國人怎麼會允許中國有這麼強大的人存在。
在1910年9月14日,霍元甲在比武期間,受日本小人的暗算,飲下了日本人給他的毒藥,不久後,霍元甲因病情加重與世長辭。
那時的霍元甲年僅42歲,正當壯年。身邊的子女自然也都是涉世未深的孩子。
霍元甲育有兩子三女,長子霍東章,次子霍東閣,大女兒霍東清,二女兒霍東琳,三女兒霍東琴,按照當時的習俗,霍元甲去世後,長子應當繼承霍元甲的衣缽,可不曾想霍東章對於武術並不感興趣,不願意去學習父親的武術。
而霍東閣卻大有不同,三四歲時,東閣就對練武達到痴迷的程度,在霍元甲在家裡面習武時,便偷偷地跟著模仿。
但因其年幼時體弱多病,霍元甲擔心兒子的身體,不能承受高強度的訓練,並沒有將他的“迷蹤拳”傳授給東閣,但年幼的東閣對於武學深深地痴迷,父親不讓學,便偷偷跟著霍元甲學習武藝。
雖然霍東閣卻自幼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得到霍元甲的親自傳授,但在霍家老一輩人的指導下,武藝也頗為精湛。
雖然霍東閣自小學習武術,可霍元甲去世時霍東閣年僅15歲,讓一個孩子去接替精武會,創辦武館,不僅霍元甲的徒弟不服氣,就連他自己也沒有把握。
令霍東閣改變的是他父親的葬禮上,這個孩子在那時瞬間成長了起來。
在得知父親去世後,霍東閣就撲通一聲,直接跪倒在地,聲淚俱下,連呼“這不可能”,在母親的安慰下,這才慢慢地緩了過來。
這確實對於一個15歲的少年來說,父親的死,無異於天塌了下來。
在霍元甲去世的第二天,霍東閣就隨母親和叔父霍元卿前往上海,為霍元甲辦理喪事。
霍元甲死後,有很多深受霍元甲影響的人前來弔唁,霍元甲的喪事在精武會的弟子,以及上海各個階級的幫助下,葬禮辦得無比隆重。
此時的霍東閣,才知道父親的影響力有多大,知道父親在無形之中幫助了那麼多人。中國人曾被人叫“東亞病夫”正是在父親的努力下,才打破了這一局面。
在這樣的氛圍下,霍東閣在自己心裡面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父親那樣的人,將霍家拳發揚光大,為中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霍東閣年紀尚小,雖自幼習武,但因為霍元甲平日多在外面奔波忙碌,在家的時間並不很長,教授霍東閣的武術並不多,以至於霍東閣的武術造詣遠遠不及霍元甲。
但是霍東閣自幼就深深地被武術吸引,在自己的不斷努力下,霍東閣的拳的打得甚為出色,他的叔叔時常誇讚他,打得比他父親都好。(這當然是對霍東閣的鼓勵)
因此由霍東閣繼承霍元甲的衣缽,也最合適不過了。
在霍元甲的葬禮上還有出現一位一直在身後默默支援霍元甲的好朋友—農勁蓀。
農勁蓀是個一直在為革命奔波的革命黨,他和霍元甲一樣,時刻關心著中國的興衰,時刻惦念著中國的人民。霍元甲幾次與外國人打擂都是他在背後默默地支援著。
在農勁蓀悲痛之餘,他深知精武會需要一個領導者,幫助精武會的弟子,走出難關,幫助他們重振河山。在看到霍東閣時,他的擔心終於放了下來,他在霍東閣的身上看到了霍元甲的影子,那種堅毅的眼神,那種不怕困難的的沉穩,跟霍元甲頗為相似,甚至略勝幾分。
在霍元甲的喪事辦理後,農勁蓀就為了精武會的未來開始奔波,就跑到霍東閣的家中詢問霍東閣的意向,但結果並不是和他預想的一樣。
當農勁蓀問道:“聽說你的拳打得特別好,元甲教了你多少啊,能不能打出霍家拳的氣勢?”
霍東閣回答道:“我父親並沒有傳授我迷蹤拳,可能要令您失望了。”
農勁蓀聽到這句後大失所望,感嘆道“迷蹤拳後繼無人了!”隨即起身準備離開。
在一旁的叔叔霍元卿見農勁蓀準備離開,安慰地說道:
“東閣這孩子自幼聰明好學,武藝現如今也是突飛猛進,假以時日,元甲昔日的功夫一定會被他悟出來,再創霍家拳輝煌,請勁蓀不必擔心。”
聽到這句話,農勁蓀的心裡面有了些許安慰。喝了一口茶,若有深思地問道:“侄兒的武藝我也是見過的,確實是練武的好苗子,我現在想讓東閣在你的幫助下,重新讓精武會站起來,你們能擔此大任不能?”
二人不約而同地回答道:
“我們一定盡己所能。”
在農勁蓀的幫助下,霍東閣很快地在上海立住了腳,在其不斷地努力下,打了許多漂亮的擂臺,經過十年的千錘百煉,終於從一個稚嫩少年蛻變為一代武術宗師。
在成名後的霍東閣,繼續保持著霍元甲一樣的態度,打破原本霍家只傳霍姓弟子的傳統,多方接收外姓徒弟,傳授武藝,使得精武會不斷壯大。
霍東閣深知練武的目的就是保家衛國,強身健體,國民身體好了,就能更好的為國家服務,他就更加註重強健體魄這方面的傳授。
在上海期間,他不斷的學習新的招式,並且還在以往的原有的招式上增加新的內容,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徒弟。此時的精武會已經不同往日,比霍元甲在世時,更為鼎盛,所有人都看好這個新一代的武術宗師。
而對於後來霍東閣又怎麼學到霍元甲的“迷蹤拳”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就是,霍東閣在父親霍元甲習武時,一個招式一個招式偷偷學到的,另一種說法是,霍東閣在看了霍元甲留的“迷蹤拳”的拳譜時,自己經過多年的練習,自學成才的,而最荒謬的說法是,霍東閣的“迷蹤拳”並不正宗,是自創的拳法。可在當時習武之人那麼多,怎麼看不出迷蹤拳的真偽?
總之,不管哪種說法,霍東閣在當時的武術造詣,已經是萬人敬仰的地步了,但是他依舊不驕不躁,時刻保持著練武的初心。
因跟其學習武術的人,都有一腔報國之志,深得當時革命人士的信任。在精武會成立10週年之際,孫中山先生親自為精武會題字,“尚武精神”以此來鼓勵精武會成員,時刻保持武學精神。
在精武會越來越強大的時候,霍東閣在廣東愛好武學的人士邀請下,在廣東創立了精武會分會。至此愛好武學的人士,都知道了霍東閣。
1923年,27歲的霍東閣在大家的擁護下,受廣州海軍的邀請下,擔任國技教練,真正意義的為國民革命貢獻自己的力量。很多的軍官在他的傳授下,獲得了不少的武藝。孫中山先生曾經這樣評價他:“於強種保國有莫大之關係”。
然而,好景不長,海軍總司令溫樹,因為受不住北洋軍閥的誘惑,反戈導向了北洋軍閥,這是孫中山先生想不到的事情,也是霍東閣想不到的事情。溫樹對霍東閣威逼利誘,想要把霍東閣帶走,留為己用,但令溫樹意想不到的是霍東閣這麼有民族氣節,寧死不肯歸順。最終沒能把霍東閣拉攏過來。
而在此時的霍東閣也深知自己不歸順溫樹,以後的精武會,必定會慘遭報復。於是在霍東閣深思熟慮之下,決定將精武會開往國外。
為了尋找合適的地方去延續精武會的發展,霍東閣四處打聽,最終在朋友的介紹下,打算前往南溟(現在印度尼西亞)。
此地華人眾多,想必也有很多人需要學習武術。況且自己在這一方面已經有了些許成績,必定能在那裡站穩腳跟,將精武會發揚光大。
讓霍東閣意外的是,一向支援自己的家人,這次竟然反對他。
母親對他說:“東閣,現如今世道不太平,我們能夠守住祖業,已經是很不錯了,你跑到外國,家裡面的精武會怎麼辦?還有一堆人指望著你吃飯呢,千萬不要做傻事啊。”
他的伯伯也同樣反對,說道:“東閣,現如今我們家族也存下一些產業,也能夠維持我們的基本生活,不必要再出去了,況且你所說的愛國,在國外怎麼去實現你救民於水火的報復呢?”
他妻子對他的想法也更為反對,更拿離婚作為要挾,逼迫東閣放棄去國外發展的念頭。
在猶豫不決之際,霍東閣去拜訪了父親的好友農勁蓀。
農勁蓀在聽到霍東閣的想法以後,立馬起身,拍案叫好:
“以往我的籌款就是東渡日本,今日你前往南溟也可為將來革命籌款多開一條路子。”
經過霍東閣的深思熟慮,於1923年5月24日前往印尼,經過半個多月的風雨歷程,他最終到達印尼爪哇。
但在此地卻並沒有像他在上海發展那樣的順利。
在剛開始霍東閣到處宣傳,走訪,義務的幫助當地的華僑,以及印尼人學習武術。
但是這樣的行為,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認為他是江湖術士,是過來騙取大家錢財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後,霍東閣終於等來了契機。
這天,泗水中華學校為了籌備經費,在當地進行演出,霍東閣作為登臺助興的演出人員,在臺上打出了霍元甲留給他的“迷蹤拳”,瞬間觀眾席炸裂開來,吶喊聲,鼓掌聲,不絕於耳。
在演出結束後,觀眾意猶未盡,臺下的有一位華人觀眾,一時間來了興致,高聲喊道:
“醉八仙會不會?來個‘醉八仙’吧!”一時間臺下的所有觀眾跟著齊聲高喊“醉八仙,醉八仙,醉八仙。”
霍東閣在大家的盛情邀請之下,隨即又打了一套醉八仙,深得在場觀眾的喜愛。不僅為泗水中華學校籌到了經費,也為自己贏得名聲。
從這次演出後,霍東閣在印尼名聲大噪,頗得當地的華人崇敬。隨後又收到了中華、振文等華人創辦學校的邀請,去學校授課。
在學校站穩腳跟以後,霍東閣此時在腦海中,已經有了怎樣去創辦精武會的方法了。
他採用曲線救國的辦法,先在各個學校設立華育部,擴大自己在學生之間的影響力。後又透過媒體的大肆宣傳自己要創辦精武會的事情。
在經過一年多的籌劃下,霍東閣於1924年8月,在泗水創辦精武會。在之前的基礎之上,很快就招收了大量前來學武的弟子。
在霍東閣的帶領下,精武會深得當地居民的稱讚,就連歐洲的洋人在看了霍東閣的表演後,都稱讚道:
“中國國技,實駕於世界之上,我國雖有拳棒科學,比之貴國,誠有望塵莫及之嘆,霍東閣君之‘醉八仙’拳,實為中外獨一無二之技。”
很快,在霍東閣的也影響下,印尼人逐漸養成了習武強身健體的習慣。
當地人民都紛紛前來報名學武,隨著辦學的規模越來越大,此時另外的一個問題就隨之而來,那就是教員遠遠不夠。霍東閣想到了在家習武的侄子霍壽嵩—霍東章之子。於是電召霍壽嵩前來幫忙。
在有了霍壽嵩的幫助,霍東閣在泗水更加得心應手,於是購買了一部價格不菲的攝像機,來拍攝武術電影,帶到各處去宣傳,隨著不斷的推進,電影在印尼得到了空前的響應。大批大批的當地民眾前來報名,此時的精武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
在不滿足印尼發展的霍東閣,在1926年回國,打算在天津開設精武會。並把自己的妻兒帶到印尼,繼續壯大精武會。
但霍東閣的妻子,不願離開自己的家鄉,並且捨不得自己的兒子,無奈霍東閣只得隻身返回。開武館的事情也無疾而終。
1935年霍東閣為了實現在天津開設武館的願望,再次回國,準備開設武館的事宜。
但這次回國卻發生了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
原來因為霍東章一直反對自己的兒子去印尼發展,但拗不過自己的兒子,最終讓霍壽嵩去了,可這次霍東閣回國,竟然又沒有把自己的兒子帶回,一氣之下,霍東章以殺死其子壽嵩為由,一紙訴狀,將自己的胞弟霍東閣告上法庭。
霍壽嵩聽聞自己叔叔的遭遇後,立馬抒寫書信,將自己現在的處境告知自己的父親,並附上自己和女兒照片,霍東章這才停手,霍東閣才得以脫身。
心灰意冷的霍東閣又返回了印尼。但這並不能打擊霍東閣熱愛武術的信心,回到印尼後繼續發展著精武會。
而遠在天津霍東閣的子孫也再也沒有機會接觸到“迷蹤拳”了。霍家拳在天津的沒落也就在此刻開始展現了出來。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雖身在異國他鄉,但也依然沒有縮減霍東閣的愛國之心,為了支援奮戰在抗日救國一線的愛國勇士,他帶領精武會到處義演,籌集錢款,一天有時要表演數次之多。並且在表演之餘,他鼓勵精武會的徒弟四處宣傳,以求更多的人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
由於霍東閣之前在印尼的影響,這些行為很快就在當地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募捐了大批的錢財。這些錢很快被運送到國內,購買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以供支援前線。
然而樹大必然招風,霍東閣由於宣傳的力度過大,很快就被佔領爪哇的日寇盯上。不久霍東閣就被莫須有的罪名逮捕入獄。由於霍東閣在爪哇的影響力,日寇怕引起民眾的憤怒,並不敢直接加害霍東閣,而是直接把他關押起來。
在監獄裡面,日寇對霍東閣威逼利誘,想把他招降,而霍東閣時刻知道自己是一箇中國人的身份,他愛國,他也痛恨日本人,他知道父親霍元甲的死,跟日本人有著莫大的關係。只是沒有直接的證據罷了。
他在監獄裡面,就時刻想起自己父親,他的父親為祖國的榮譽而死,他也要像他父親一樣為祖國貢獻自己力量。不久後他在獄中結識了作曲家賴漢傳,在一起創作了一首抗日歌,後被國人爭相傳唱。
出獄後的霍東閣得知精武會已經被日寇佔領,已然沒辦法繼續再開武館,在經過霍東閣與霍壽松的仔細研討之後,決定在印尼開設骨科診所,再找尋合適的機會,重新開設精武會。
因為霍家祖輩一直是以打拳為生,在戰鬥中,不免出現跌打損傷,經過幾代人的探索,霍家已經傳下了許多治療骨骼損傷的妙方。
因為他們叔侄二人的高超的診療手段,很快霍家診所在當地,名震一時。在經過幾年後的積累,他們二人成立了“東閣製藥廠”。
1956年4月18日,霍東閣帶著他再開武館的夢想離開了這個世界,逝世時年僅62歲。
隨著他的離世,跟隨他的是他一生引以為傲的“迷蹤拳”。
隨後在霍壽松的帶領下,霍家繼續行醫濟世。霍壽松的兒子就是如此,只懂得醫術,不懂武術。
在隨後問及霍家的後人“迷蹤拳”時,他們連連感慨道:“可惜了祖父一生的絕學”。
同樣在天津霍家的後人也更沒有機會接觸“迷蹤拳”了,霍東閣的兒子霍文亭一生也是重文抑武,致使育有的四個兒子,只有霍自正
唯一會點武術。但也只是會一點,比起霍元甲、霍東閣卻相差甚遠。
霍家絕學“迷蹤拳”也就徹底地失傳了,留給中國人的只能是無限的遐想了......
本文編輯:影子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