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晚,北京保利中心人聲鼎沸。
這一天,全世界各地的名流齊聚秋拍現場,因為今日,齊白石先生的《山水十二條屏》將亮相拍賣會,各方勢力志在必得。
當此組畫亮相之時,全場譁然,主持人幾次控場才壓制住沸騰的拍客。
隨著主持人一句:“4.5億起拍。”
眾人爭相競價,經過70多輪的競價,最終這組名畫以8.1億的價格成交。
此訊息一出,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有人認為花這麼多錢買來,太虧了。可許多專家卻一致認為這價不虧,畫中細節滿滿,放大五倍後,宛如身臨其境。
那麼,這組畫放大之後究竟有何高明之處,它們又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眾所周知,齊白石以畫蝦聞名,但他也擅於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
齊白石早年本是一木工,多年的雕刻經驗使其對繪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其雕刻時所鍛煉出的敏銳的觀察力,也讓齊白石在繪畫領域擁有了極高的成就。
齊白石畫畫筆墨雄渾,色彩鮮明,造型生動,意境淳樸,所畫花鳥魚蟲,魚蝦蟲蟹更是妙趣橫生,栩栩如生。
齊白石的山水畫雖然不多,但其曾作兩套《山水十二條屏》,其一是齊白石為四川軍閥王瓚緒所作,先收藏於重慶博物館。
而另外一套就是前文所說拍出8.1億元,最終成交價9.315億元天價的《山水十二條屏》。
關於這套畫作,民間有傳聞說,1925年春,齊白石患了一場大病,整整七日臥床不起,人事不省,後又臥床一個月,經北京名醫陳子林救治後治癒。
後來在陳子林五十歲生日的時候,齊白石為報答救命之恩,創作此畫贈予陳子林作壽禮。
但著名齊白石研究人劉文傑在接受採訪時說的,此套《山水十二條屏》中給陳子林的款是後添的落款,把並不是為陳子林特意做的落款。
因此,很有可能是由陳子林購買,而不是齊白石送給陳子林的。劉文傑說:“這麼大的畫,齊白石是不會送人的。”
在所有已知的《山水十二條屏》的收藏者中,收藏該套畫作時間最長的是愛國人士黃琪翔、郭秀儀夫婦。
坊間傳聞黃、郭夫婦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花費四百萬舊幣從北京一位繆姓“打鼓兒的”手中購得。
所謂“打鼓兒的”,其實就是北京舊時對走街串巷收售各類物品的人的一種稱呼,只不過有“軟鼓”和“硬鼓”之分,“打軟鼓兒的”就是短衣大版,收破銅爛鐵舊衣舊鞋瓶罐玻璃等等粗物的。
而“打硬鼓兒的”就不一樣了,長衫藍布袋,小秤放大鏡樣樣齊全,專做金銀首飾,古玩玉器,字畫珠寶,貴重衣物的買賣,此類人眼力好,識貨,通人情,黃郭二人便是從此類人手中購得《山水十二條屏》。
當時,老繆稱前兩年正逢亂世,兵荒馬亂,極少有人會買字畫,而齊白石老先生當時手頭拮据,無奈忍痛出售,被老繆收入囊中。
不過此後家裡連遭危難,情急之下想要以一千萬舊幣,也就是一千元新幣的價格出售這套畫作。
這個價格在當時已經是一個很高的價格,最終郭秀儀花了四百萬舊幣,從老繆那裡入手了《山水十二條屏》。
但事實上,究竟是否是從齊白石手中直接購得,還無法確定。
後來,黃琪翔之子黃嚮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一些關於這套畫作的事情,某次郭秀儀趁著大閘蟹上市,買了新鮮的大閘蟹前往北京跨年衚衕13號,想要拜訪齊白石。
談笑間,齊白石告知郭秀儀《山水十二條屏》的由來,實際上是他當日酒過三巡之後,趁著醉意,忽然覺得胸中豪氣洶湧澎湃滔滔不絕,情不自禁之下,奮然揮筆,一氣呵成。作罷,便驀然棄筆,而後仰天長嘯三聲。
片刻之後,豪氣散去,定睛一看屈指一數,竟剛好畫了十二副。
齊白石說:“這種神來之筆,恐怕今生無法再現,而這之後,恐怕我也不會再畫山水了。”
如此看來,這套畫作是陳子林壽禮的說法,確實疑點重重,《山水十二條屏》極有可能的確是陳子林購買所得,不過他究竟是自購,還是代人所購,就更加無法證實了。
然而,郭秀儀傳記的作者孫煒卻說,這套《山水十二條屏》另有來歷,乃是北京古玩界大咖楊義門,透過著名裱畫師劉金濤,幾經波折賣給黃、郭夫婦的。
後來,有記者採訪劉金濤時,劉金濤回憶到,當年楊義門確實有告知說他收藏有一套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並且由於某些原因,想要轉賣他人。
劉金濤當時將信將疑,直到後來楊義門將畫作展現到劉金濤眼前,他才驚歎到畫作之驚豔,並當即聯絡當時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張仃和艾院長。
隨即,張仃見到此畫後,一時間如同萬鈞加身,兩股戰戰,幾欲跪地,讚不絕口,當場便與艾院長商議,二人各買兩條。
但當時畫作的主任開價至少四萬五千元新幣,張、艾兩人苦於未能湊齊欠款,便無奈不了了之。
此後,劉金濤便又招商黃琪翔和郭秀儀,黃氏夫婦當場拍板,決定買下這套傳世佳作,並於第二天就付清了四萬五千元新幣。
由於某些原因,《山水十二條屏》曾流出黃家一段時間,直到1970年黃琪翔去世,流出黃家的《山水十二條屏》才幾經輾轉,重新回到黃家手中。
而當時的郭秀儀,先後出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全國婦聯執委等職位。
一直到1987年前後,臺灣畫商王臺慶聯絡上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的弟弟白先剛,想要借白先剛與郭秀儀的關係,說服黃家出讓《山水十二條屏》。
但黃家遲遲沒有同意,在經過近兩年的交涉之下,王臺慶終於在1989年,成功說服黃家出讓這套傳世佳作。
王臺慶曾在一次談話中回憶道當時購買畫作的情形:“我手頭沒有那麼多錢,只好一條一條地買,買了之後拿到臺灣賣掉,然後再回來買下一條。”
之後,齊白石先生的《山水十二條屏》彷彿消失一般,再也沒了音訊。一直到2014年。
當年,臺灣美術館館長黃承志曾在節目中回憶了1989年購買畫作的經過:前後歷經三個月的時間,畫商開出遠超當時齊白石畫作價格的一百萬美元天價,黃承志幾經還價無果,更是提出了不能僅憑照片就支付如此價格的說法,雙方才商定分次交易,前後三個月的時間裡,幾乎每次支付十萬美元,對方便返回一條畫作,最終還是集齊了十二條屏。
實際上,當年不乏有其他人盯著這套《山水十二條屏》,從黃承志拿到第一條畫開始,就不斷有人為其開價,更是有山西“煤老闆”開出五千萬元一條,四億兩條的天價,而如果能夠購買到完整的十二條,另有更高的價格。
真正讓這套傳世佳作再度出現在大眾眼前的是保利公司執行董事趙旭。
趙旭在2003年看到畫作真身之後,就一直與對方保持著密切聯絡,當時藏家將之視作生命,不肯出售。
一直到十一年後的2014年,對方終於鬆口,委託保利公司拍賣《山水十二條屏》,但趙旭的另一番話,又讓《山水十二條屏》的當時的主人身份更加的撲朔迷離:“黃承志也並非如今真正的委託方”。
齊白石詩書畫印樣樣精通,而在這套《山水十二條屏》中,每一幅的落款名字都不一樣,齊白石把他所有的筆名,號,齋全部都用在這這一套畫上,而且沒屏之上都題有齊白石自作的詩詞,更是鈐蓋了齊白石常用印,經過形制統一的裝裱之後,真可謂是詩書畫印四絕俱全,難怪能夠拍出天價。
但這畫作的珍貴之處遠不止這些,這十二副畫所畫的,全部都是齊白石家鄉的景色,《江上人家》《石巖雙影》《板橋孤帆》《柏樹森森》《遠岸餘霞》《松樹白屋》《杏花草堂》《杉樹樓臺》《煙深帆影》《山中春雨》《紅樹白泉》《板塘荷香》十二幅畫面面俱到,勾勒出了齊白石記憶中的家鄉,更是蘊含著齊白石晚年對於家鄉的眷戀和思念。
若是僅僅這些,其實還不足以支撐起其高上天的成交價,更加令人驚歎的是,這些畫作經過放大5倍之後,滿滿的全是細節。
畫中間坐在橋頭岸邊垂釣的老者,舊時房屋頂上柳生出來的草。
遠方天空中的飛鳥和江面中躍起的魚。
太陽在水汽之下的光暈,兩側峭壁上的怪石與樹,地面上樹葉之間的空隙。
船帆鼓起以及樹枝浮動的方向,靜止的畫面卻讓人有一種微風拂面的感覺。
煙霧繚繞的江面之上若隱若現的船帆以及坐在船頭的船伕,再配合上水面的倒影更是體現出了齊白石精湛的畫技。
而十二幅畫中齊白石利用色彩來表現出不同的季節更是精妙,團簇的花葉清晰可見,遠山近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也是表現的淋漓盡致,甚至能夠隱約看到荷葉水面之下的莖稈!難怪能夠拍出8.1億的天價。
齊白石的作品還有另外一幅值得一提,僅僅是一隻蟬,現在就已經有人給出八億的價格。這又是怎麼回事?這是白石老人晚年所畫的一隻蟬,也是迄今為止關於蟬最貴的
一幅畫作,是世界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這副畫作《蟬》實際上是齊白石與張大千兩位大師切磋畫技之時所作的名畫。
當時,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人關係非凡,亦師亦友。
三人經常相約一堂,切磋技藝,把酒言歡。一日,齊、張二人酒足飯飽之餘,一時興起,相互切磋起了繪畫技藝,二人約定以蟬作畫一較高下。
當時,張大千首先提筆作畫,不多時便完成畫作,前去請教齊白石。
齊白石在花鳥魚蟲之上頗有心得,當即便指出張大千畫中的一處錯誤:這副畫的蟬頭應該是向上的,張大千畫錯了,蟬頭向下。
酒意之下,張大千並未多做了解,只覺所有蟬頭都應向上。
但過了不久,齊白石也畫了一隻蟬頭向下的蟬。張大千以為這是齊白石在醉酒之後的一次筆誤,便善意提醒到“這幅畫畫錯了,蟬頭是要向上的”。
不料齊白石卻笑笑說:“我並沒有畫錯,而是你觀察不夠仔細。”
張大千聽聞此話當時就急了,氣憤地指責齊白石說:“我向下錯了,為什麼到你了你就說沒錯。”
齊白石聽後並無不快,笑了笑對張大千解釋到:“我畫的是柳樹上的蟬,蟬只有在柳條上時,蟬頭才會向下。“
過後許久,張大千經過多次觀察,驚奇發現齊白石所言非虛,蟬在柳條上時頭的確是朝下的。
不可否認的是齊白石所畫的蟬與其他畫蟬的作品的不同之處。
在其他蟬的畫作中,蟬頭大多朝上,而齊白石在經過日積月累觀察之後,畫了罕見的頭朝下的蟬。此外,在蟬的動作,蟬翼等體態細節上,齊白石也處理得很好。
足以看出齊白石對蟬十分熟悉,畫起來得心應手。
另外不得不說的一點是,齊白石的畫工著實精湛。在畫蟬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蟬翼。
蟬翼最是難畫,同時也最是出彩。
俗話說“薄如蟬翼”,如何用筆墨在紙上將之表現出來,並且又不失細節,是所有畫蟬人都很難突破的地方。
而齊白石所畫的蟬,在經過放大之後,其蟬翼紋路等細節仍然清晰可見,當真是畫出了“薄如蟬翼”的透明的感覺。而畫中的蟬又僅僅是那麼小的一隻,可見齊白石畫工精湛。
另外,重疊起來的兩片蟬翼,似靜似動,畫中之蟬看似停在樹上,但又似乎隨時要展翅而飛可謂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或許齊白石也是想要表達這種意境吧。
齊白石不愧為國畫大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