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一種名為STC3141的小分子藥物透過抑制組蛋白的全新機制,有望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該藥物日前在歐洲完成了II期臨床試驗所有患者的入組給藥。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麻醉與危重病醫學研究所所長姚尚龍教授團隊透過動物試驗研究進一步表明:STC3141可抑制機體過度的炎症反應,降低大鼠急性肺損傷,顯著改善肺氧合。
全新靶點治療重症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體內過度活化的炎症反應是造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和激素以及功能支援系統不同,新藥物有全新靶點——透過中和胞外組蛋白阻斷中性粒細胞胞外誘捕網的產生,抑制過度活化的炎症反應。
姚尚龍介紹,病毒進入機體被免疫系統識別,從而引發旨在清除病原體的炎症反應,導致免疫細胞因子和免疫細胞之間的正反饋機制過度啟用,不斷導致粒細胞產生胞外誘捕網,在殺傷病原體的同時對自身的組織器官造成嚴重損傷,甚至導致器官衰竭,例如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繼而造成死亡。
因此,遏制住粒細胞胞外誘捕網將成為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關鍵。
研究發現,胞外誘捕網是中性粒細胞(白細胞的一種)釋放的解聚的絲狀DNA以及大量顆粒狀的蛋白物質有關,其中70%以上為組蛋白。
臨床研究也表明,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體內可以檢測到胞外組蛋白水平明顯增高。因此,作為組蛋白抑制劑,STC3141可直接中和胞外組蛋白的毒性作用。
STC3141抑制劑由湖北企業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研發。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組蛋白不僅直接損傷內皮細胞、紅細胞,還會激發其他的中性粒細胞產生胞外誘捕網,繼續釋放組蛋白,形成惡性迴圈,因此,STC3141還發揮了抑制炎症反應的過度活化,糾正微迴圈障礙,恢復器官功能的作用。
STC3141透過中和胞外組蛋白並抑制中性粒細胞誘捕網的形成來逆轉機體過度免疫反應所造成的組織器官損傷,可用於多種重症疾病,如膿毒症和ARDS等臨床上死亡率高而缺乏有效治療藥物的疾病。該創新產品在臨床前階段的相關研究結果已於2020年2月發表於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因此,採用組蛋白抑制劑進行治療,有望開闢出抗病毒治療路徑之外的治療新冠重症的新方法。
五國開展臨床試驗研究,最快6個月後出結果
據介紹,在歐洲開展的STC3141治療COVID-19感染重症肺炎的IIa期臨床試驗於2021年4月在比利時獲批臨床,旨在研究和評估藥物在治療因感染COVID-19所引發的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安全性、初步有效性及最佳給藥策略,積累更多資料綜合評估後期臨床試驗的風險和效益,以加快產品的全球開發程序。該臨床於今年5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組,並於9月和10月接連於波蘭、英國獲批臨床,12月完成了所有患者入組給藥。STC3141臨床研究報告預計將在未來6個月內完成。
資料顯示,STC3141還於2020年5月在澳洲獲批開展用於治療膿毒症的Ib期臨床研究,並於2020年12月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網站顯示,STC314注射液已經通過了臨床試驗默示許可,可開展Ⅰ期臨床試驗研究。
遠大醫藥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3月,STC314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患者中開展Ib期臨床研究,已經於10月完成首例患者給藥,但由於國內新冠,重症患者較少,臨床試驗進展較慢。
據介紹,這一First-in-class創新藥截至目前分別在中國、澳洲、比利時、英國、波蘭三大洲五個國家,針對膿毒症、ARDS、COVID-19重症肺炎、COVID-19引發的ARDS四個適應症上獲批臨床。
編輯:張爽
稽核: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