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氧氣如何送達人體各處的?血管是怎麼一點點堵住的?為何呼吸系統總受病菌侵犯……
有時,醫學保健知識是枯燥無味、晦澀難懂、抽象難記的。
從10月起,生命時報開設“漫繪科普”欄目,以形象的繪畫,讓這些知識“活”起來,讓你能夠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一顆胃的“包容心”到底有多大?
有的人“大胃飲食”,發現自己吃得越來越多;有的人心存希冀,覺得控制飲食就能把胃餓小。
我們的胃真的會越撐越大、越餓越小嗎?《生命時報》帶你看看一顆胃的“變形記”。
稽核專家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教授 朱海杭
本期編輯丨徐文婷 趙子瑩
繪圖丨馬宏亮
胃,人體裡最“能屈能伸”的器官
胃上連食道,下通小腸,是一個空腔器官,用於儲存、消化食物。
一般空腹情況下,胃呈“駝背彎腰、渾身皺紋”的收縮狀態,大約只有雞蛋一般大小(容積為50~100毫升)。
由於胃的肌層有很強大的伸縮性,在食物進入後,它會像吹氣球一樣膨大數十倍:成年男性飯後的胃容積一般約為1.4升,最大可達2.4升;成年女性約為1.2升,最大可擴張至2升。
節食後為什麼感覺胃變小了?
長期節食並不會把胃餓小,而是大腦開啟了“饑荒模式”,即在沒有吃到足量食物時,大腦就發出指令抑制飢餓感,降低食慾。胃受到中樞神經系統和腸神經系統的控制,以為已經“吃飽”了。
過分節食,缺少“工作任務”的胃會逐漸變得毫無熱情,容受功能和神經反饋變弱,就連腺體也只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分泌消化液。
★ 即使一直捱餓,胃容量也只會停留在完全空腹的大小,並不會因此而縮小。
胃會隨食量增加越撐越大?
人吃下食物後,食物會透過食道進入胃,胃壁有伸縮性,體積開始慢慢變大,胃壁漸漸變薄。
★ 偶爾大吃一頓,胃會被暫時性“撐大”,但容量不會發生改變。等到食物被完全消化後,它還是會回縮到原本的大小。
但若飲食無節制,胃持續過度擴張,胃壁的肌肉纖維會被撐薄,彈性隨之下降。胃忍無可忍,開始罷工。
胃長期“疲勞”、動力減弱,容易引發胃下垂、胃炎等問題。長此以往,消化系統的其他成員需要來“接濟”胃,全都受到連累。
- 完 -
要想保持胃的健康,既不可過度節食,也不能暴飲暴食。建議每頓飯吃七八分飽,也可採用少食多餐的形式,將固定量的食物分散到4~5餐,在一天中合理規劃。
腸胃健康的人,飯前不妨先吃些新鮮水果,然後喝一小碗開胃湯,再吃蔬菜類菜餚,把胃填充一部分,最後進食主食和魚肉類菜餚。這樣既能保證攝入充足的膳食纖維,又可避免油脂等攝入過量,從而保持膳食平衡。▲
版權宣告: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