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少年》眯眯眼事件持續發酵,到現在整整兩週的時間。這麼長時間爭論不休,傳達出一個不怎麼好的訊號:有些人不甘心陰溝裡拍磚,打算跳出來幹票大的。
平心而論,電影還是不錯的,最開始本人也以為網友“反應過度”了,但是瞭解更多情況後發現,這個電影還是有點問題。
首先,在國內上映之前,製片人張苗吹噓《雄獅少年》在法國昂西國際動畫節拿了大獎,然後正巧趕上陳漫涉RH事件,不敢上映,拖到風波平息後才正式上映。
後來經網友查證,《雄獅少年》根本也沒拿獎,張苗“貸款”吹牛皮。但是該片確實去了昂西動畫節,為了不被陳漫風波波及,片方偷偷刪除了相關物料。所以你現在檢視《雄獅少年》的詞條,特別“乾淨”。
對於資深影迷而言,《少年》劇組的套路實在太熟悉了,不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5代導演國際電影節鍍金的老路子嗎?揭民族傷疤以結各國之歡心,給洋人遞刀討一個“國人良心”的貞節牌坊。現在話講就是“又當又立”。
有些話不能說得過多,否則真就傷筋動骨了。
電影引發輿論風波,三隻松鼠跟著捲入其中。其2019年拍攝的廣告、宣傳物料,因迎合西方的華人刻板印象而飽受詬病,被網友罵“醜化國人”。
三隻松鼠回應,說是根據模特的外貌特徵作的妝容。緊接著模特本人也作出回應:長成這樣,難道有錯嗎?事事如果都要上綱上線的話,那就是一種病態了。
姑娘的委屈可以理解,但她實在沒抓到重點。網友不滿的從來不是她的長相,而是刻意迎合西方惡趣味的妝容。把“吊睛眼”“眯眯眼”“拉伸眼”刻意曲解成“小眼”,是某些人歪曲輿論試圖把水攪渾的低劣把戲。
爭議至此差不多算明朗了,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文化自信。負面輿論爆發後,各大平臺出面聲援,提及最多的就是“文化自信”。
老胡的說法很有代表性,說大家“自信”一點,別動不動RH,不是什麼玩意兒都有資格RH的。老胡可能年齡大了,一個月前的事都忘了。
今年11月27日休斯頓世乒賽,梁靖崑在對戰皮切福德的休息時間,觀眾席突然有個白皮豬站起來大喊“Yellow banana”並持續怪叫。梁靖崑是世界冠軍,他算個什麼玩意兒?但是他RH了。
現實是歷史的不斷重演,現實中的問題要在歷史中尋找答案。有網友就找出了無可辯駁的證據,曬出來給大家看一下,尤其是呼籲“文化自信”的那幫人,好好看看西方人在100年前是如何公然侮辱、歧視我們的。
英國人約翰.羅伯茨所著的《十九世紀西方眼中的中國》一書,明確記錄了當時的西方人是如何公然侮辱、醜化中國人的,他們對“眯眯眼”有個特定稱謂——豬眼。
侮辱華人一度成為西方人的“潮流”,這種傲慢與歧視甚至滲透到了語言裡,西方不少雙關語、罵人的話都跟中國人有關。
西方民間甚至流行過一個民謠,詞句極其骯髒,態度極度惡劣,這在羅伯茨的書裡都被一一記錄了下來。
文化自信是集體需求,但落腳點必須是實事求是。不腳踏實地地調查研究,盲目自信,瞎喊口號,既愚蠢又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