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12月27日電(嚴格 張煜歡 魏嫣然)日前,在國際泌尿外科學會(Société Internationale d'Urologie,SIU)第41屆年會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院)泌尿外科主任謝立平當選國際泌尿外科學會候任主席,這是該學會成立一百多年來,將迎來的第一位中國籍負責人。
近日謝立平接受中新網採訪時稱,當選不僅僅是個人的努力,而是體現了中國泌尿外科從先前的“跟隨者”“同行者”,再爭取成為某一領域的“引領者”的奮鬥史,讓世界感受到更多來自中國醫學領域的智慧與創新。
跟隨者
1991年,年輕的浙大一院(原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謝立平獲得了赴德國基爾大學攻讀醫學博士的資格。
謝立平用“文化休克”這個詞來形容初出國門的感受。
德國作為現代醫學的發源地之一,當時在泌尿外科擁有兩大重要技術,體外衝擊波碎石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技術,這也是吸引謝立平去德國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到了德國,他發現國內外的最大差異在於理念。
他說,德國醫生做手術非常規範,是按照嚴格程式做精準手術,把疾病的診斷、治療、手術每個步驟都進行最佳化,從眾多醫生的經驗和臨床病例中總結成標準程式,提高手術療效和安全性,達到醫療同質化的目的。同時,德國醫生愛護組織、敬畏生命的意識也讓他感到極大震撼。
此外,當時幾乎所有的治療方案、手術方式的提出等都由歐美醫生主導,“中國人只是去學習,基本是一個跟隨者的角色。”
留學三年後,謝立平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同時也取得了德國的行醫資格,但他毅然決定回國。
“當時我只有一個很簡單的想法,中國跟國外的醫療技術水平差距較大,我就是希望回到中國建一個泌尿外科中心,和國外專家進行平等的交流,希望讓中國的病人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國際一流的技術和服務。”謝立平說。
同行者
回國後,經過多年曆練,2007年謝立平出任浙大一院泌尿外科主任,同時在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擔任學會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工作,常邀請一些國外專家到中國來做手術演示及講課,推動國際先進技術在中國的快速傳播。彼時,有些外國專家很“傲慢”,謝立平清楚,那時中國泌尿外科學術影響力在國際上還不夠。
如何實現影響力提升?謝立平覺得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即2008年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年會(WCE)在上海召開,國際泌尿外科專家首次雲集中國。年會上安排了許多中國醫生來演示手術,從經尿道手術、輸尿管鏡手術到腹腔鏡手術,甚至還有單孔腹腔鏡的手術,較為全面地展示了中國泌尿外科醫生的風采。
謝立平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有一場手術演示由他和英國的教授Patel共同主持,當Patel看到中國泌尿外科醫生做腹腔鏡手術做得這麼漂亮,就問是怎麼訓練的。謝立平開玩笑說“因為中國人善用筷子,所以腹腔鏡做得比較好”,Patel也開玩笑道,那未來在腹腔鏡培訓課程裡要加上一個練筷子的動作。
謝立平在德國手術演示期間與當年的導師和學長合影。 受訪者本人供圖
此後,中國泌尿外科醫生在國際上亮相越來越多,國際同行也越來越多瞭解中國泌尿外科的發展。謝立平認為,中國泌尿外科開始和世界同行。
20多年前,德國基爾大學的教授Loch率先將人工神經網路技術運用於經直腸超聲,來早期診斷前列腺癌,當時在德國留學的謝立平也參與了早期研發。2013年,謝立平與Loch再次合作,在中國開展該項技術的進一步研究。2015年,由謝立平首先提出、雙方共同命名的人工智慧超聲早期診斷前列腺癌技術(AIUSP),在全世界進行推廣。這一技術透過中德合作,也進一步造福了中國患者。
引領者
讓謝立平覺得驕傲的是,眼下中國在國際泌尿外科部分領域開始成為引領者。
如張旭的機器人手術,曾國華、李建興的經皮腎鏡手術,劉春曉的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夏術階的銩鐳射前列腺剜除術等都在世界各地做現場演示。
還如在前列腺增生方面的創新。謝立平介紹,傳統的開放前列腺手術患者常因術中出血過多而飽受痛苦。即使是被譽為前列腺增生手術“金標準”的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也在臨床中存在複發率高,患者術中出血偏多等問題。
“醫學上沒有絕對的金標準。”謝立平大膽設想,小心驗證,終於在2011年,首創新型前列腺增生手術——經尿道前列腺汽化剜切術(TVERP),這個手術因為所用的等離子電極就像一粒紐扣,也被同行暱稱為“紐扣”手術,其使患者出血量明顯減少,手術創傷更小,助患者在術後康復更快。
創新無止境。2019年,謝立平還全新研發了一種集剜除、電凝、汽化和切割功能於一體的多功能前列腺剜除刀(大禹刀)及系列創新技術,促進前列腺增生剜除手術更科學、更精準、更易學。同時培養大批國內外泌尿外科醫生來掌握這一系列創新技術,惠及眾多患者。
此次當選國際泌尿外科學會候任主席,謝立平認為正體現了從跟隨、同行到引領的中國泌尿外科國際化之路。國際泌尿外科學會旨在世界範圍內推動技術和標準的傳播,因此對於未來,謝立平最希望推薦更多中國醫生走向國際舞臺,讓更多的中國技術在世界各地分享,同時讓更多的先進醫學技術造福中國患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