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陝西省下達了一份檔案:追認原180師戰士陽文華為革命烈士。時任180師宣教幹事張城垣終於了卻了一樁心事,為了證明戰友的身份,這位“老兵”從1953年就開始四處奔走,此時距離從朝鮮戰場回國已經過去整整36年。
陽文華是180師司令部的電臺報務員,在第五次戰役時被俘。除此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即黃埔軍校第22期畢業生(成都本部畢業)。由於受到過系統的軍事訓練,陽文華畢業後到95軍司令部任職。1949年12月,95軍響應劉文輝、鄧錫侯等人的號召在成都宣告起義,其所轄的126師和225師被分別編制在60軍179師和180師麾下,陽文華就是其中的一員。
在180師的編制中,像陽文華這樣既是“國民黨舊部”又“出自黃埔”的人員不在少數,他們也成為美軍和特務重點“拉攏”的物件。美軍將這些人任命為各營房的隊長、副隊長,利用他們“特殊”的身份對戰俘威逼利誘,以便達到從內部分化志願軍的目的。
陽文華被任命為巨濟島“八十六”聯隊副隊長,這是一個關押了8000餘名志願軍戰士的戰俘營。在美軍看來,陽文華可以在此“大顯身手”,讓更多的人接受在身上刻字、被“自由遣返”的條件。然而,陽文華卻讓美軍“大失所望”,他利用職務之便安排了一個又一個共產黨員當俘虜官,成立愛國組織,繼續在戰俘營裡戰鬥。
那麼,陽文華為什麼沒有受到敵人的蠱惑?
陽文華於1945年夏加入國民黨的隊伍,1947年考入黃埔軍校,直到起義之前,在4年多的時間裡,他看遍了國民黨內部的腐敗。軍官打罵士兵、剋扣軍餉、禍害百姓等事蹟讓他深惡痛絕,反觀解放軍,人人平等、被百姓愛戴,也沒有人歧視他這個“解放戰士”。在入朝參戰之前,陽文華已經加入中國共青團。因此,無論美軍和特務開出什麼樣的條件,他也要和戰友一同回到祖國。
陽文華以副隊長身份繼續戰鬥的事情最終讓特務發現,在經歷了無數次毒打和虐待後,他和幾名戰友被單獨關進“二十四”號戰俘營,這也是他生命最後的日子。
1952年4月8日,第一次戰俘“甄別”活動舉行。為了打擊志願軍計程車氣,特務率先將屠刀揮向陽文華:“你是蔣總統的學生,想不到你要回大陸!”陽文華大聲地說道:“大陸才是我的家,為什麼不能回去?”接著,臭名昭著的劊子手李大安拿起一把斧子剖開了陽文華的胸膛……
這段事蹟之所以能被記載下來,是因為同在“二十四號”戰俘營的張城垣,他親眼目睹了陽文華犧牲的全過程。多年以後,每當張城垣回憶戰俘營的往事時,都會提起一件事。陽文華曾經告訴過他:“要堅持住,不要喊叫,咬住牙忍住受刑的前3分鐘,3分鐘以後就麻木了……”
作為後人,我們無法想象張城垣在聽到戰友的“經驗之談”時會是一種怎樣的痛苦之情。當張城垣從朝鮮回國後就立志:無論如何要找到陽文華的家鄉、親人,為他尋回一個真正的身份。
陽文華原姓“歐陽”,籍貫是湖北。他的祖輩參加過太平天國運動,為躲避清朝政府追捕,全家人隱匿到陝西,並改姓“陽”,這個變故也讓張城垣尋找陽文華的材料變得更加艱難。由於180師入朝後即投入戰鬥,張城垣並沒有問過陽文華家人的資訊。因此,在回國之初,這件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
八十年代以後,戰俘的事情得到解決,張城垣有條件、也有能力繼續尋找“陽文華”。幾經輾轉後,他終於在1986年查明一切。陽文華是陝西洋縣內東街人,當時家中的老母還健在,已經94歲高齡,此外他還有4個姐姐和2個弟弟。在吳成德的幫助下,兩人將所有材料上報給陝西省民政廳。三年以後,陽文華烈士的身份得以被最終確認。
陽文華從國民黨部隊走出,在黃埔軍校深造過,又受過解放軍部隊的薰陶。在生死存亡之際,如何做出選擇?對於陽文華來說,只要他說一句“我不想回大陸”,就會保住性命,並且可以得到優厚的待遇。然而,他最終選擇了另一條路。即便他明知道那是一條“死”路,也沒有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