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容一個人罪大惡極時,通常會用到一句成語:十惡不赦。所謂的“十惡”,指的是古代的十種罪行,如果有人所犯的是這十條中的任意一條,都不能夠被赦免。因此才有“十惡不赦”一詞。
而在這十條罪行之中,第一條便是謀反。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統治階級對於謀反的處罰自然也十分嚴厲,不僅發明出了凌遲這樣殘酷的刑罰,謀反之人的親屬也要被處死,也就是所謂的“誅九族”。
在清朝建國之初,清政府便飽受謀反的折磨。而謀反的首腦朱三太子,更是清政府始終揮之不散的噩夢。
大明皇子
公元1644,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知大勢已去,在命令後宮嬪妃全部自殺之後,自己也吊死在煤山之上。大明王朝的統治就此終結,一同結束的,還有崇禎皇帝不幸的一生。
崇禎皇帝一共有七個兒子,然而此時還在世的僅剩三位,分別是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炤。三位皇子由太監悄悄帶出皇城,為了避免被一網打盡,三位皇子四散奔逃,以求東山再起。
在此之後,清軍在吳三桂的幫助下順利進入山海關。作為外來民族,清軍在進入中原後,打出為崇禎報仇的旗號,以此來減輕漢人的牴觸心理,將清軍入關進行合理化地解釋。
因此,多爾袞除了嚴格約束軍紀,禁止清軍搶掠百姓之外,還宣佈會善待明朝皇族後裔。在聽到清軍的政策之後,不堪在外風餐露宿的太子朱慈烺便回到了外祖父周奎家中。
周奎在見到朱慈烺之後大吃一驚,在得知朱慈烺聽信了清軍的善待政策,認為自己不會有生命危險之後,更是頓足捶胸。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拜見朱慈烺,但周奎始終對外宣稱這是假冒的太子。
然而周奎的計謀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清軍的眼睛。多爾袞將計就計,以假冒明朝太子的罪名,將朱慈烺和前來拜見他的人收押入獄,不久之後便將他們全部處斬。
與大哥相比,崇禎皇帝的第三子朱慈炯的人生要精彩得多,甚至在其死後,對清政府依舊有著不小的破壞了。
朱三太子
在太子死後,朱慈炯成為了大明政權的合法繼承人。但是此時的朱慈炯卻銷聲匿跡,無人知道他的行蹤。直到公元1679年,朱慈炯才被清政府抓獲。
原來在兄弟三人分散之後,朱慈炯深知大明王朝氣數已盡,想要東山再起如同痴人說夢。於是,萬念俱灰的朱慈炯遁入空門,削髮為僧,再也不想過問世事。
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朱三太子本打算就這樣了卻殘生。但是,在一次外出活動中,朱慈炯被一群佔山為王的山賊抓獲。看到這群山賊並未剃頭,朱慈炯意識到這夥山賊是一群不服清政府管束的漢人。
於是,為了保住性命,朱慈炯向這夥山賊透露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希望他們能夠放過自己。沒想到山賊的首領在得知朱慈炯的身份後,立刻率領眾人跪倒在地,高呼萬歲並痛哭流涕。
原來這夥山賊原本都是大明朝的將士,因為不滿清軍入主中原,要求漢人剃髮易服,於是便上山做了強盜。現在朱三太子的出現,讓他們欣喜若狂。於是,這夥山賊便擁立朱慈炯作為皇帝,開始反清復明。
此時,許多漢人對清政府的統治感到不滿,在得知朱三太子尚在人世時,這些漢人紛紛前來投靠在朱慈炯的麾下。原本只是小小的一夥山賊,如今卻頗具規模。
這一訊息自然不可能逃過清政府的耳目。於是,清政府派出官兵前去鎮壓。在強大的攻勢下,這些雜牌軍根本無力與官軍抗衡,很快便被剿滅。朱慈炯也被官軍擒獲。
為了除掉漢人的反抗情緒,朱慈炯必須被處死。然而厚待大明皇族後裔的承諾也要兌現,於是清政府在行刑之前,特意向世人宣佈,這個被處死之人是假冒的朱三太子,只是為造反找的一個藉口。
在除掉朱慈炯之後,清政府自以為自此可以高枕無憂。然而,真正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陰魂不散
從後來事情的發展來看,清政府為了保住顏面的做法,實際上是給自己設下了一個無法掙脫的陷阱。由於在殺掉真的朱三太子時,對外宣稱是假冒的朱三太子,因此在世人眼中,真的朱三太子尚在人世。
於是,有意反清復明的大明忠烈,在全國各地掀起了不同規模的起義。而他們起義的理由也出奇地一致,全部都是為了反清復明,擁立朱三太子稱帝。
這些人都聲稱自己找到了真正的朱三太子,並且都有不同的信物,以證明自己找到的這位朱三太子的真實性。在61年的時間裡,全國各地的起義多達70次。
實際上真正的朱三太子早已被清政府斬首,這些人找到的朱三太子自然全部都是假的。而朱三太子的真實與否,在這些人的眼裡也早已不重要,朱三太子的名號,其實已經成為了抗爭滿清統治的政治符號。
為了解決陰魂不散的朱三太子帶來的麻煩,清政府不得不找一個替死鬼來代替已被處死的朱三太子。然而這一找,還真讓清政府找到了崇禎皇帝的最後一個兒子,朱慈炤。
原來朱慈炤改名為王士元,當起了一名教書先生,在清政府的統治下生活了六十餘年。清政府在民間搜尋“朱三太子”的命令,讓朱慈炤屬地的官員想起了這名不起眼的教書先生。
從他為自己所改的名字上,便不難發現,對於大明的滅亡,朱慈炤仍然耿耿於懷。王士元三字反過來便是“原是王”,以此來感嘆自己的命運。
而他為兒子所起的名字,依舊遵循朱元璋所定的祖制,為“土”字邊的生僻字。種種跡象,讓當地的官員對其產生了懷疑,並上報朝廷。
在核實真實身份之後,朱慈炤自然成了真正的朱三太子的不二人選。然而此時的朱慈炤已經七十五歲高齡,而且始終安分守己,與各地起義根本毫無瓜葛。
然而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朱慈炤依舊被扣上了謀反的罪名,被誅滅全族。大明王朝最後的血脈至此徹底斷絕。
結語
自古以來,政治鬥爭都是極其殘酷的。為了達到目的,人們會將現實刻意扭曲,以達到更加有利於自己的目的。
在清政府統治的前期,朱三太子就如同幽靈一般,讓清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得不絞盡腦汁地與之周旋。
而實際上朱三太子的存在與否已經不重要,如何將這四個字為己所用,才是清政府和起義軍始終都在考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