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趙秦車軌
贏政:路上可還通暢
趙偃:寡人的車駕入了函谷關就顛簸不已
贏政:此事容易,只需秦趙兩國統一軌距。既可以使兩國交通便宜,也可以使兩國人民互通有無。
趙佾:是依秦的軌距,還是依趙的軌距。
趙偃:如果寡人應了提議,秦國的戰車從咸陽到邯鄲就只有十日了。
啟發:標準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真正的困難點在於統一標準的利益取捨,放諸四海,不管是國家間、團體間、企業間、部門間,皆遵循此道,如果能找到雙方利益共同點,問題自然解決。
2、推行秦篆
嬴政:我秦國上下需使用新體秦篆,我秦之士人須習秦篆,三個月後,若不能識讀書寫者,奪爵削封。秦商須使用秦篆訂立商賈之約,與六國交通貿易之人亦須遵循此律。
李斯:大王平定六國之日,秦篆必會流通天下。
贏政:先生多年辛苦,終不算枉費。此次正好可以挫齊人,敗六國。
田衝:大王強令各國商賈與秦國貿易,必須行用秦篆此乃以霸道強加天下之人,列國莫能從之。
贏政:可禁絕本國的商賈入秦呀,寡人還能綁關東的商賈來咸陽不成。
(後)贏政:新書體好歸好,寡人以為尚有些許缺憾。若是能再書寫上面再下功夫,讓天下的世人看到之後便覺耳目一新。那麼新的書體,就更易通行天下。
啟發:文字一統,表面在於建立統一的溝通模式,但核心在於統一意識,為後面大一統後國家統治奠定基礎,企業資料也是一樣,一數一源,標準一致,大家方能在同一個數字上面,理解一致,決策一致,這樣才能形成合力,避免資源浪費。
3、七國文字
嬴政:看趙偃這封帛書,可看出癥結所在
李斯:文筆稍顯粗鄙,但文理還算通順
嬴政:兩份對照來看
李斯:秦國與趙國文字迥異
嬴政:朕看趙偃所書帛書,心中便有一個想法,七國語言相近,但文字卻相異,各國都有各國的書寫規範,就拿同一個馬字,秦國和趙國就完全不同,寡人要帶領大秦一統天下,需讓天下士人書同文,這樣我大秦的律令法度才能通行天下呀
姚賈:大王,書同文確有必要呀
李斯:商周之朝行分封之治,諸侯阻隔不相往來,各行其文字,使天下教化囿於一隅,難以溝通,臣在稷下學宮時,也曾為六國典籍書寫混亂之事煩惱,今大王釐定六國文字,必會造福華夏萬代。
嬴政:李斯
李斯:臣在:
嬴政:寡人便將此事全權託付於你
李斯:大王將此等千古大事交給臣,臣定會竭盡所能。
啟發:學習李斯的說話邏輯,在一把手有明確意向的情況下,順勢總結提升,添一把火,讓領導明白心意和他是相通的,而且用自己經歷暗示自己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情,接下此等重任也就順理成章。
4、兵器統一標準
呂不韋:按秦律,各類兵器都有規定大小、長短、粗細的尺寸,每種兵器必是相同,便於損壞時更換,修理
啟發:做事要看長遠,在完成任務的同時,要想更多的辦法,如何高效的實現,在六國都還是傳統方式生產兵器的時候,秦國呂相就已經用自己獨到的眼光看到了標準的重要性,建立大小統一、靈活適配、經濟高效的兵器生產標準化體系,不可謂不強。
5、統一度量衡
秦統一後,在原商鞅頒佈的標準器上再加刻詔書銘文,或另行製作相同的標準器刻上銘文,發到全國。與標準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規定6步(合今230釐米)為尺,240步為一畝,這一畝制以後沿用千年而不變。
全國上下有了標準的度量準則,為人們從事經濟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對賦稅制和俸祿制的統一產生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統治地位,更是有利於各地人員之間的交流,便利於各地物品的相互流通。這得益於對資料的有效管理、組織和應用。
啟發:對映指標體系、基礎資料等,這些是能延續很長時間不變的東西,要做,而且要做的大張旗鼓,讓更多人明白資料標準統一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