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公園湖心島的西南角,一座始建於元代的古剎靜靜矗立。它是慈悲庵。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之一,紅色是慈悲庵幾百年歲月長河中最亮眼的一抹底色。
今年6月1日,經過維護之後,慈悲庵重新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其專題展覽“先驅者的奮鬥——慈悲庵黨的早期革命活動專題展”也同時亮相。展覽展示了毛澤東在北京領導驅張運動,李大釗、周恩來等在慈悲庵召開五團體會議……
百年前的歷史風雲在此定格。豐富的圖片、文獻和沉浸式的場景復原帶參觀者共同追憶那段充滿革命激情的紅色歲月。
觀展·亮點
大槐樹下的聚會
毛澤東在北京為數不多的照片之一
沿著石階拾級而上,在庵門口迎客的是一棵大槐樹:槐樹的四周被約一米高的欄杆細心圍起,欄杆支起一張照片。照片上,10位年輕人表情各異,或若有所思,或沉靜淡然,他們的身後,一棵粗壯的槐樹巍然挺立——這是毛澤東與進步團體輔仁學社同仁在陶然亭的一張合影,從左數第四位雙手揣在袖口的青年就是毛澤東。
毛澤東(左四)與進步團體輔仁學社同仁在陶然亭合影。
仔細看,照片內外的兩棵槐樹雖然伸展著相似的身姿,但是細節之處並不盡然相同:最明顯的,照片上,槐樹的各枝椏是從一張“血盆大口”中散開,頗有幾分猙獰之態;而現實中的槐樹則溫和了許多。
的確,如今的老槐樹並非原來的那棵,而是後來補栽的。不過,樹後的山門和配房卻是“原汁原味兒”的。“之前,配房的東西兩側裝的是黑色的鐵藝欄杆,後來我們根據這張照片進行了改造,拆掉鐵藝門,分別更換成了瓦磚牆和寶瓶門。”陶然亭公園管理處基建科科長郝剛雲介紹。
關於這張照片更清楚的細節和更多背後的故事可在展覽第一展廳中知曉。展覽團隊專門從國家博物館借來了這張照片的原圖,經過技術手段修復後,將其放在了第一展廳的中心位置。
講解員單明鳴介紹,1919年年底,毛澤東率湖南驅張代表團到達北京,起草發表了大量文章,並向北洋政府多次請願,要求懲撤在湖南倒行逆施的軍閥張敬堯。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與王復生、羅章龍、鄧中夏等人齊聚陶然亭,在大槐樹下合影留念。這張照片也是毛澤東在北京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幾張照片之一。
此次聚會後的第二天,毛澤東等給北京政府總統、國務總理的呈文《湘人控張敬堯十大罪》在上海《民國日報》發表。
五團體的集結
共同商討救國運動的方向
在展覽的第二展廳,同樣有一張佔據C位的照片:照片下閃亮的燈箱“1920年8月16日”讓進入展廳的觀眾絕對不會錯過它。照片記錄了五團體在慈悲庵召開會議的場景,照片同樣是展覽方特意向國博借來放大後展出。
單明鳴介紹,參會的是來自覺悟社、少年中國學會、北京工讀互助團、曙光社、人道社五個團體的代表,李大釗、周恩來、劉清揚、鄧穎超、鄧中夏等人皆在其列。“單從團體的名字上看,這些團體都是當時思想和理念非常進步的團體。”
會議舉辦的原因還要再往前追溯。1917年,周恩來從天津南開學校畢業,赴日本求學,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回國後,他積極投身愛國學生運動,發起組織進步團體覺悟社。1920年初,周恩來為營救馬駿等被捕學生,在直隸省公署被警察廳拘捕。半年多的獄中經歷讓周恩來意識到,單個社團的力量是弱小的,只有將各地進步團體聯合起來,加以改造,採取共同行動,才能達到改造舊中國、挽救中國危亡的目標。於是,當年8月,周恩來帶領覺悟社的部分成員北上,聯絡上了李大釗,並促成了五團體的聚會,共同商討今後救國運動的方向。
此次會議的內容也在展廳中進行了展示。會上,周恩來對覺悟社提出的“改造聯合”的主張做出說明,倡議與會各進步團體聯合起來,共同進行挽救中國、改造社會的鬥爭。按照會議的決定,當年8月18日,五團體代表還在北京大學通訊圖書館召開了聯絡籌備會,成立了一個名為“改造聯合”的組織,並闡明該組織要切切實實做點事,呼籲“到民間去”聯合更多的團體……以更快實現“社會改造”的目的。
據資料記載,這張照片的拍攝者為覺悟社的成員諶小岑;而關於照片,還有很多謎團等待揭曉。比如對會議到場的人數,不同文獻說法並不相同,而由於年代久遠、影像模糊,這一資訊至今還未明確。
“高堅柏”的英文病歷
首次明確了高君宇逝世時間
一份96年前的英文病歷在展廳中吸引不少人的駐足。
病歷的主人叫Kao Chian Pai(高堅柏)。他是誰?從病歷周邊展櫃的介紹中,有心的觀眾不難推斷,他就是高君宇,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任書記、北京早期的共產黨員。
高君宇的英文病歷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忘記了這位病人是誰。直到北京市委在整理北京地區黨史時,才發現了這份病歷主人的身份。北京協和醫院原病案科副主任馬家潤曾在一紀錄片中回憶,當時,人們在掛號處根據姓名索引,怎麼也查不到“高君宇”的資訊;後來沒辦法才找到了病案科,病案科按照年齡和時間在檔案中找到了一位名叫“高堅柏”的病歷,拿出來一看,病情、病逝時間等都與高君宇相吻合,這才確認了病歷的主人。
史料記載,1925年3月1日,國民會議促成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高君宇參與籌備並參加了此次會議。3月2日,他突然腹痛難忍,但仍然堅持開會;到了4日實在堅持不住了,才被送到了協和醫院。然而,由於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年輕的高君宇不幸病逝。
陶然亭公園管理處文化研究室主任李東娟說,此前,關於高君宇的逝世時間有多種說法,而病歷的出現首次明確了高君宇的逝世時間。
綻放的青春戛然而止。“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同一展廳中,高君宇墓碑上的自題詞,成為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最大限度還原百年前風貌
破損的尺二方磚細墁地面重新修補、花格窗換成支摘窗、拆除吊頂露出人字形木結構屋頂……在此次對外開放之前,工作人員對慈悲庵進行了精心的維護,“五團體會議”舊址復原室的力度是最大的。“可以說,這次維護後,這個房間最大限度地接近了百年前的風貌。”郝剛雲說。
走進復原室,幾張木質方桌拼成了一張巨大的長條桌,佔據了房間最顯眼的位置。長桌一側,青花的筆架、硯臺素雅別緻;視線延展,5套白色的茶壺、茶杯整齊擺放。一側的牆壁上,20餘人的討論在光影中被定格。不細心可能注意不到,就連窗戶的開合角度都與照片中的一模一樣。
郝剛雲說,復原過程中,吊頂的處理是非常困難的一環。供電管線、供暖管線、網線……拆除前,吊頂上藏著幾十條管線。要露出房間之前的肌理結構,維護人員就要把這些線路理順,同時還要將其不露聲色地重新藏好。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以及成立初期,慈悲庵是先進知識分子在北京進行秘密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根據史料記載,1921年,少年中國學會會員陳愚生的妻子病故,葬於陶然亭。之後,陳愚生在慈悲庵內租了兩間南屋,房間表面上是他為妻子守墓之用,實際成為了李大釗等同志進行秘密活動場所。
一個古剎為何留下了如此多的紅色足跡?
李東娟解釋,自古以來,陶然亭慈悲庵就是文人雅士極為青睞的遊覽勝地,數百年來一直吸引著歷代的官紳士族來此修禊雅集、尋幽探古。近代以來,小小的慈悲庵又因人煙稀少、幽雅僻靜,因而成為許多愛國志士和革命家的秘密集會之所。
觀展·提示
地點:慈悲庵(陶然亭公園內)
票價:免費
展期:常設展覽(週一關閉)
參觀方式:微信公眾號“陶然亭慈悲庵預約”中分時段實名預約七天以內票券
(原標題:“先驅者的奮鬥——慈悲庵黨的早期革命活動專題展”古剎亮相 陶然亭慈悲庵定格革命者激情歲月)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牛偉坤 製圖 張存 本報記者 程功 攝
流程編輯:U016
版權宣告:文字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