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的名號已經被打出去了,成為了所有中國人都接受的一個稱呼,這個稱呼的起源歷史其實也是很早的,最早的時候可以追溯到夏朝開國皇帝大禹哪個時代,當年窮困交加的大禹帶著一群人治理水患的時候就是使用了這個詞彙概括了當時的中國全境,後來因為這個詞語的文化底蘊深厚和實在太好用,被後世之人一直用來代稱中國,可流傳到今天,曾經的九州劃分早已經變得模糊,剩下的九州稱呼和具體地理也不多見了。
大禹王制定了九州
今天的小學生在背誦古代經典的時候有一句著名的詩詞為: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大禹在自己的著作《尚書》之中就已經說明了上古時代天下九州的劃分情況,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後來的漢族這個概念,當時的中國使用的還是華夏這個稱呼,大家居住在中原地方的人都是華夏人,而天下九州也就是華夏文明所能夠之後掌控的最大勢力範圍。
雖然後世有一些爭議說《尚書》並不是古代經典之中,而是孔子和孟子這些周朝人制造的偽劣之書,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啊!孔子自己都已經老實地說明了自己只是對於上古經典書籍進行一個考證和修訂的作用,至於其他的事情都不是自己干涉和所能修改歷史的,所以《尚書》之中的真實性還是值得我們去相信的。
華夏族的先祖將那個時代的世界劃分為了九個部分,這九個部分分別是冀州,鄞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但在不同的典籍之中其實是有著不同的說法的,比如到了後來的周朝開國典籍《周禮》之中說其實還有一個北方幽冥之地的幽州和併吞天下之中的幷州,這些說法都太過於久遠,不值得去爭論,但九州的說法卻早已經是深入人心了。
但漢朝的時候開始將這多出來的兩個州和後面的一些地方行政進行重新的拆分和組合,形成了漢代天下獨有的13州局面。四千多年之前的華夏先祖生活的環境其實十分的惡劣,是靠著大禹和他的父親已經許多代人的努力才將洪水疏通引入到大海之中,當時的人們驚歎於這種壯烈的舉止行為,所以將大禹看成了是天神下凡,到後面的部落聯盟首領推舉之中也是為大禹贏得了許多選票。
天下九州的形成和地勢
冀州最為明顯的一個印象應該是來自於三國的袁紹地盤之中,但到四千多年之前的夏朝,這個時間段實在是太過於久遠了,試想一下,太史公司馬遷距離三皇五帝的年代比我們今天距離司馬遷的年代還要久遠,這段歷史的真實性和中間失去的文獻就值得我們去思考,而不是盲目的去相信了。
冀州在傳說之中是大禹治理水患的最初地方,當時被譽為是天下之首,包括了今天北方很多身份,這是打仗最多的地方,河北,河南,引後來的內蒙和遼東許多地方都被劃分到了上古時代的大冀州治理範圍之中,豫州則是天下之間最為中央的地方,這裡自古以來就被稱呼中州,到夏商周的時候成為了天下的文化政治中心。曹操佔據的鄞州其實相對來說後開發一點,古代屬於是齊國和魯國這兩個周天子功臣親屬的封國之一。
至於鄞州之下的青州和徐州則是被看成是典型的平原地帶,這兩個地方從地理位置上是屬於長江和黃河之間,十分的尷尬,各種大小河流如同淮河從這裡流動而過,中國古人之間騎兵對決最為著名的就是項羽使用四萬騎兵擊敗了劉邦的四十萬諸侯聯軍,後來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更是一舉鼎定了天下,今天的青州似乎不見了蹤影,即使是生活在北方地帶的百姓民眾對於青州也只是存留了一點三國曹操設立青州軍的記憶了。
相比較之下,荊州和揚州這兩個南方的州則是十分的出名,揚州自古以來就是繁華無比,從漢朝開始一直到後面的清朝,各種鼎盛人物與事情層出不窮,漢朝的時候有揚州經濟出現了揚一益二的情況,唐朝的時候這裡成為了市舶司揚帆起航對外貿易的起始點,宋朝的時候這裡的海上絲綢之路璀璨了大宋,明清時候的揚州是江南繁華之最,揚州瘦馬和文人風骨冠絕一時。
荊州在經濟上面雖然沒有揚州這樣出名,但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恐怕都是忘記不了這個荊州的,因為荊州為中國人的心靈世界留下了許多美好,三國時代曹操統一天下的腳步就在這裡停滯不前了,關羽鎮守荊州的時候以一軍之力抗衡了曹操和孫權,攜民渡江,七進七出,火燒赤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荊州的典故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到了後世更是有郭靖郭大俠鎮守荊州襄陽城。
雍州是秦始皇祖先發家的地方,秦孝公時代的秦國就已經完全佔據了雍州和後面的部分豫州,從而開始了吞併涼州的過程,秦人的影響力實在太多,今天的我們回過頭去看陝西和甘肅這一帶的民眾,就會發現這裡到處都是秦漢時代的雄壯之風。可是2000多年之後的今天,九州的稱呼雖然還在,但九州的地理行政劃分卻只已經變化萬千了。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的家鄉是以這九州命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