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毛主席得了白內障,視力下滑嚴重,經過多次專家會診,中央決定為毛主席做一次白內障手術,但是晚年的毛主席有執拗的一面,不管別人怎麼勸,都不願接受手術。
最後,主刀醫生唐由之親自出面勸說,一開始毛主席也不感冒,但是唐由之突發靈感,吟了一首詩,毛主席聽後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拐彎,欣然答應接受手術,而且十分配合,手術過程十分順利,毛主席終於重見光明,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時光。
一首詩為何有如此魅力?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1974年冬天的一個週末,北京寒風刺骨,唐由之家裡的電話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鈴聲。
唐由之拿起電話,話筒中傳來一個聲音:
“唐主任,請你抓緊到解放軍305醫院參加會診。”
唐由之是北京廣安門醫院的眼科主任,今天在家休息,接到電話後他也沒多問,抓緊換好衣服向305醫院趕去,這是哪一位病人,得了什麼急重病症?
一進305醫院的會診室,唐由之愣了,屋裡坐滿了人,不用問,看一眼就知道他們都是醫生,有的面孔唐由之還很熟悉,光是眼科大夫,就有好幾個。
主持會診的305醫院領導介紹了患者的情況。
奇怪的是,報告只說患者是男性,82歲,視力下降嚴重,看書讀報困難,一隻眼睛接近失明,沒有講病人的任何個人資訊,姓名、籍貫、單位、職業……統統都沒有。
講完眼疾,領導還把病人整個身體狀況系統地講了一遍,從介紹的情況看,這個病人主要是眼疾,為什麼要這麼多科的醫生會診?唐由之有些想不明白,只是為了安全嗎?看來這次會診的病人不是一般人,至少是個高階領導幹部,甚至可能是中央領導。
報告完後,在座的眼科、心臟科、呼吸科、泌尿科、面板科等醫生各自提出了意見,唐由之和其他幾名眼科醫生經過討論分析,認為病人很可能患了老年性白內障,但想要最終確診,想要看病情到了什麼程度,還要親眼看一看病人才能確定。
領導的回答讓唐由之很意外:不能接觸病人,只能透過報告診斷。
唐由之也不敢百分百確定,但領導說不能接觸病人,肯定有原因,他也不能太過堅持,慎重考慮了一下,唐由之說:“基本可以確定是老年性白內障,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
領導又問:“如果可以確診,你們打算如何治療?”
唐由之和幾個眼科醫生面面相覷,既不能接觸病人,又要初步確診,還要提出治療方案,這樣的會診他們還是第一次參加。
領導看出了唐由之等人的猶豫,寬慰說:“你們儘管提,不要有負擔,我向上面反映。”
唐由之肯定地說,“可以手術治療,但是病人年齡太大,身體不好,有一定風險。”
在這之後,唐由之又先後參加了兩三次會診,會診的是同一個物件,主要是討論手術治療的可行性,不過跟以前一樣,每次會診都不能接觸病人,也不知道病人的真實身份,只能聽報告介紹,如此謹慎的會診讓唐由之確信病人肯定是一位神秘的大人物。
1975年2月4日,兩名解放軍幹部走進了唐由之家中,向他出示了證件。
“唐大夫,我們是8341部隊的,有一項任務需要您外出一段時間。”
唐由之並不知道8341部隊到底是幹什麼的,如果他知道8341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央警衛團的番號,他就能猜想到那個82歲的神秘病人是誰了,但對方嚴肅的表情讓他意識到這是要去見那個神秘的病人了,便問什麼時候走,自己要準備一下。
“現在就接您走,您不用準備其他東西。”解放軍幹部很客氣。
唐由之簡單收拾一下,跟著解放軍直奔機場。
上了飛機之後,他見到了其他科的專家,但大家都不知道要去哪裡,一路之上也不敢多說話,直到飛機降落後,唐由之才發現這裡是他的老家杭州。
這個時候,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出現了,“明天你們要去見毛主席,主席請你們來為他檢查一下眼睛,必要的話,還要進行手術。”汪東興一臉嚴肅地說。
大家聽了都是大吃了一驚,卻沒表現出來,只是凝重地點了點頭。
這一晚,唐由之既興奮又緊張,整整一晚沒睡好。
第二天,唐由之見到了毛主席,無比熟悉卻從未謀面的人民領袖,現在是他的病人。
唐由之很震驚,讓他震驚的不是見到毛主席,而是毛主席的狀態。
報紙上的毛主席永遠是神采奕奕,熠熠生輝的形象,似乎他從來不會老,不會生病,但當第一次見到本人並且是近距離接觸時,唐由之才發現毛主席看起來很憔悴,他的頭髮有些蓬亂,臉色也不紅潤,穿著有些不修邊幅,睡衣打滿了補丁,拖鞋也是舊的。
領導介紹唐由之等人時,毛主席似乎想要站起來,他努力了一下,卻沒站起來,整個身子又靠回了沙發上。從這個舉動可以看出來,毛主席的健康狀況很不樂觀。
看到這一幕,唐由之的鼻子突然一酸:毛主席是為了國家和人民,才累成了這樣啊!
經過一番細緻的檢查,唐由之發現:毛主席的白內障比想象中還嚴重,由於拖延時間太久,他的白內障已經到了膨脹期,整個眼球嚴重變形,必須手術才有根除的希望,其他專家也一致認為最佳治療方案是進行手術。
手術是西醫常用的治療手段,對一個年輕病人而說,白內障手術不算大手術,但毛主席已經是一個82歲的老人,身體狀況很差,不但血壓高,肺也不好,平時咳嗽很厲害,西醫手術後要縫針,如果咳嗽太厲害,很容易把術口縫合處崩開,一旦術口崩開,眼球裡的組織比如虹膜、玻璃體在壓力作用下,很可能會往外跑甚至脫落。
簡單說,對80多歲的老人而言,西醫手術的風險很大,而毛主席是不能出任何意外的。
可是毛主席的白內障到了如此嚴重的程度,不進行手術是不行的,手術晚了也不行,很可能造成永久失明。整個專家醫療團隊經過討論後,決定推薦唐由之擔任毛主席的主治醫師,並使用他的獨門絕技——“白內障針撥套出術”實施手術。
醫療團隊所有眼科專家中,只有唐由之一人是中醫出身,但又學貫中西,擅長中西醫結合,而他最厲害的獨門絕技就是他一人獨創發明的“白內障針撥套出術”,這是一種中西結合的白內障手術治療法,用時短,切口小,傷口癒合快,最關鍵是不用縫針。
唐由之從醫30多年已經用這個“白內障針撥套出術”做過數千例手術,很多病人復明,就連印尼總統、柬埔寨親王都曾是他的病人,基本可以確保無風險。最終,黨中央同意由唐由之擔任主治醫師,給毛主席做白內障摘除手術。
唐由之的血壓一下子高了,對他而言,手術並不難,難的是病人太特殊,毛主席可是全國人民的領袖,手術不能有任何意外,否則沒辦法給中央交代,給全國人民交代。
但是唐由之沒想到,最困難的不是手術,反而是如何說服毛主席接受手術。
毛主席性格中有執拗倔強的一面,晚年的他健康狀況不佳,情緒不穩定,就連睡覺都要藉助藥物助眠,所以他更願意吃藥治療,而不是接受手術,中央領導們三番兩次地勸他做手術,寬慰他,甚至告訴他這是中央的決定,但毛主席就是堅持不做。
到底該咋辦?唐由之很頭疼,他連續幾天去看毛主席,陪毛主席聊天,給他講解病情,向他灌輸“藥物治療不管用、手術治療很必要”等等之類的話。
但是毛主席這個人很自信,他平時感冒、生個小病之類,都是靠自己的天然抵抗力戰勝病痛,能不吃藥就不吃藥,對醫生的話也從來都是半信半疑,甚至對別人說“醫生的話十句只能信十句,都信的話,啥也不要幹,只能躺在床上睡大覺了。”
所以,任憑唐由之磨破了嘴皮子,毛主席就是不接受手術。
其實,毛主席對唐由之的勸解還是有些心動的,但他考慮的多,有一次他趁唐由之給自己檢查眼睛時說:“我知道你們是擔心我的健康,我要是有三分病,你們就要說它個五六分、七八分,好動員我做手術,做個手術不打緊,但手術前前後後太影響工作。”
唐由之抓住機會說:“主席,我是醫生,要對病人負責,從來不誇大其詞,何況是對您?您的病情有幾分,我就說幾分,我要本著科學的精神說實話,不會亂說的。”
毛主席相信了,沉默片刻後問:“唐大夫,這個手術要多長時間?”
“這個手術很快,只用幾分鐘就行,加上術前準備,也就幾個小時。”唐由之趁熱打鐵。
“哦”,毛主席沉吟一下,“那手術之後呢?”
唐由之終於明白了毛主席不是害怕手術,而是擔心手術前後浪費時間,害怕耽誤工作,才不願意手術。
“手術後肯定需要休息,少說也要幾個月才能完全康復,但是不影響您和人交流,您可以照常工作,只要注意休息,別過度疲勞就好了。”唐由之回答。
這一回,毛主席沒有回答,但唐由之猜測,毛主席應該是有些心動了。
沒想到毛主席還是不死心,過了幾天,他又問唐由之:“我這個眼睛,必須要手術嗎?”
唐由之十分肯定地點了點頭,“主席,手術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安全。”
“手術是西方的東西,也很有用,但是我們中醫博大精深,難道沒有其他法子嗎?比如只吃藥,不手術。”毛主席略顯遺憾,又有些許期望地說。
唐由之回答說:“主席,我這個白內障針撥套出術不是西醫的,是我們中醫的,中醫也有手術,但是不用手術刀,是用針進行手術,這個法子古代就有,是老祖宗傳下來的。”
說到這裡,唐由之靈光一閃,突然想起一句詩,順口吟了出來:
“萬般靈藥皆無效,金針一撥日當空。”
一聽這句詩,毛主席立刻來了興趣,問這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唐由之心中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可能是說服毛主席接受手術最好的機會,便一句一句娓娓道來,對毛主席講起了這句詩的故事。
唐由之告訴毛主席,白內障不是稀罕病,中醫醫書很早就有記載,唐代有一本《外臺秘要•出眼疾候》,不但記載了白內障的症狀,還記載了一種手術法叫“金針撥內障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得了白內障,嚴重影響視力,用了很多傳統方法治療都沒有效果,最後就是透過這個‘金針撥內障術’成功復明,復明之後的白居易很高興,寫了《眼病》一詩以示慶祝,“萬般靈藥皆無效,金針一撥日當空。”就是出自這首詩,說的就是這個“金針撥內障術”。
毛主席一邊聽一邊連連點頭,就像一個小學生,聽得別提多認真了,等唐由之講完這首詩的故事,毛主席也一下子豁然開朗,釋然道:
“原來白居易也得了和我一樣的病,那我還是向古人學習,老老實實做手術吧!”
一個老大難的問題,竟然靠一句唐詩解決了,唐由之完全沒想到,其他人也沒想到。
其實,這也並不奇怪,毛主席一直鍾愛國學國術,喜歡傳統文化,對西醫的手術治療從內心深處缺乏好感,不想接受,但是當他聽說唐由之的“金針撥內障術”是歷史悠久的中醫手術,就連白居易這種大文豪都接受過這種手術並且成功復明時,終於打破了對“金針撥內障術”所有的擔心和疑惑,一下豁然開朗,下定了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決心。
但在手術正式開始前,又出了一點意外。
這天,毛主席突然提出一個要求——手術用的器械全部都要用國產的,不要進口的。
唐由之對毛主席說,進口器械質量更好,我們用進口器械只是為了確保手術效果,手術本身還是中醫療法。
按理說,作為主治醫師,唐由之在專業問題上是有發言權的,毛主席也知道作為病人應該聽醫生的意見,但他還是堅持要把器械全部換成國產的,並且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我不願用外國的東西,我們中國自己造的器械不好麼?我們原子彈、氫彈都造出來了,我一定要用國產的器械做手術。”
唐由之聽了這句話,深深地震驚了,毛主席之所以深受人民愛戴,就是因為他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呀!哪怕是在一些看似無關大礙的小事和細節上,他老人家也十分注意,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做一名堅定的愛國主義者。
這回是唐由之被毛主席說動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唐由之專門設計了一套合適的手術器械,並在國內醫療器械廠進行了定製,為了給毛主席營造一個熟悉的手術環境,減少緊張感,唐由之決定把毛主席的書房當作手術室,定製的醫療器械也搬到了書房。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1975年7月23日是預定的手術時間,但到了晚上11點多毛主席還是提做手術的事,唐由之走進屋裡,直截了當地問毛主席:“主席,今天做不做手術?”
“你們都準備好了?”毛主席問道。
“準備好了。”
毛主席一聽,似乎又堅定了一下決心,抬手做了一個切的動作,“做!”
手術在即,所有人都很緊張,唐由之尤其擔心毛主席,毛主席年齡大了,平時血壓就高,萬一手術期間一緊張血壓再升高,很不利於手術,而在去往書房的路上,毛主席還在反覆問唐由之,手術室是不是都準備好了,看得出來他老人家還是有些緊張的。
毛主席一進手術室,便對張玉鳳說:“玉鳳同志,你去放《滿江紅》的彈詞吧!”
《滿江紅》是毛主席最愛聽的彈詞,他這是透過放音樂來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這一招經驗豐富的唐由之反而沒想到,而當毛主席躺在手術床上時,唐由之的心情比毛主席還要緊張,他覺得自己的心砰砰直跳,比平時快得多。
唐由之深吸一口氣,平復一下心跳,終於開始了手術。
手術異常順利,只用了5分鐘,但在唐由之的意識裡,時間好像過了有十幾分鍾,雖然耳畔一直響著《滿江紅》的彈詞,但他一句詞的內容都沒聽見,他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手術上,不敢有半點分神,這是他一生中做過的最重要的手術。
手術完成後,毛主席都很詫異,他驚訝地說:“那麼快?我還當你沒做呢。”
這時,負責監控毛主席各項體徵指標的一名專家過來對唐由之說:“唐大夫,祝賀手術成功,但是你絕對想不到毛主席的心跳一分鐘有多少下。”
唐由之心頭一緊,面色凝重地問:“主席很緊張嗎?心跳多少?血壓多少?”
這名專家看出了唐由之的緊張,趕緊回答說:“沒有,沒有,毛主席的心跳一點沒改變,80多歲的老人了,這種情況真是罕見,毛主席真是了不起!”
唐由之心想,這也不奇怪,毛主席他老人家一輩子經歷了多少大風大浪,面對生死考驗,眼睛都不眨一下,這點小手術算得了什麼,雖說手術之前毛主席似乎有些緊張,但真正動起手術來,他老人家完全是雲淡風輕,反倒是自己都心跳加速了哩!
手術結束後,毛主席閉著眼睛,提筆在紙上寫了兩句詩: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毛主席解釋說,這句話出自魯迅悼念進步人士楊杏佛的詩,因為唐由之叫“由之”,他聯想到這句詩,便提筆寫了下來,因為眼睛蒙著紗布看不見,所以寫的有些潦草。
唐由之靈機一動,“毛主席,您這兩句詩,送給我吧!”
“好,你送我兩句詩,給我動手術,我也送你兩句詩,給你籤個字。”毛主席欣賞應許。
說完,毛主席在紙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唐由之小心翼翼地接過來,心裡一陣激動,這是多少人求之不來的墨寶啊,這是他一生中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
接下來的幾個月,唐由之一直住在外室,日夜守候,隨時給毛主席檢查並定期換藥。
過了一段時間,毛主席的視力恢復了,便想摘掉紗布,唐由之告訴毛主席切口還沒長好,必須繼續包著,毛主席很不情願,覺得包紗布影響讀書看報耽擱工作,最後還是唐由之想了一個辦法,給毛主席配了一副眼鏡,遮住做過手術的左眼,防止傷口感染。
但有一次,毛主席突然覺得左眼很不舒服,唐由之嚇了一大跳,以為是傷口感染了,經過檢查才發現只是掉了一點灰塵進去,並沒有感染,他趁機對毛主席說戴眼鏡也不保險,傷口還是要包紮起來,防止再有髒東西進去,不然一旦感染就前功盡棄了。
毛主席不聲不響地沉默了很久,突然說:“你勝利了!”
唐由之嚇了一跳,趕緊回答說:“主席,您也勝利了!”
手術後第四個月,毛主席的眼睛徹底痊癒,唐由之和整個醫療團隊也要離開了,毛主席主動提出和他們合影。合影中,所有人都露出愉快的笑容,大家為毛主席的復明感到由衷的高興,而毛主席也一臉微笑著面對鏡頭。
在毛主席最後的日子裡,他的心情一直很沉重,這張合影是他為數不多的笑臉,他的微笑也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毛主席高興地對唐由之說:“唐大夫,你是我的光明使者,等到了明年,我還要請你給我做另一隻眼睛。”
唐由之激動地說:“好的毛主席,只要您願意,我一定會來給您做。”
毛主席哈哈一笑,說道:“我當然願意咯,你那句‘萬般靈藥皆無效,金針一撥日當空’,可是比什麼金丹妙藥都管用的喲!”
毛主席是認真的,這年年底,唐由之進入中南海給毛主席做了一次術後複查,發現毛主席的左眼恢復地很好,沒有任何後遺症,而在離開之前,毛主席又提起了第二年讓唐由之給他做右眼白內障拔除手術的事,唐由之見毛主席心情很好,滿口答應了。
但是唐由之萬萬沒有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見到毛主席。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溘然長逝,享年83歲。
噩耗傳來,草木含悲,風雲變色,全國人民沉浸在一片巨大的悲痛中,唐由之更是痛徹心扉,涕淚橫流,他不敢相信,也不願接受這個噩耗。
作為從醫數十年的醫生,唐由之原本對生老病死看得很淡,但在陪伴毛主席10個月的時間裡,他親身感受了毛主席非凡的人格魅力,被偉人風範深深折服,毛主席的音容笑貌彷佛還在昨天,怎麼今天就陰陽兩隔了呢?
主席啊主席,我還沒來得及給您做手術,您怎麼就離我們而去了呢!
如今唐由之醫生仍然健在,出生於1926年的他已是95歲的老人,但數十年前為毛主席做白內障手術的場景仍然在腦海中記憶猶新,並經常浮現在他的眼前。對唐由之來說,為毛主席實施左眼白內障復明手術,是他一生最大的榮耀,而沒能給毛主席做另一隻眼睛的復明手術,成為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