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貴州出生的名人偉人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吧!
黃齊生(1879年-1946年4月8日),原名黃祿祥,又名黃魯連 ,字齊生 ,號青石,晚號石公 ,祖籍江西撫州,後移籍貴州安順,近代教育家、愛國民主人士。黃齊生一生探索教育救國、教育興邦的真理,毛澤東稱讚他是"共產黨最艱難的時候,黨外人士同情愛護黨的第一人"。1946年4月8日由重慶返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而遇難,是著名的"四八"烈士之一。
周素園(1879-1958),貴州省畢節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7年在貴州創辦《黔報》,宣傳民主思想,同年與張百麟、鍾昌祚等人發起成立貴州自治學社,從事革命活動。在辛亥革命時期成為貴州革命黨人的文膽智囊,曾被列入清廷貴州巡撫秘密誅殺的黑名單,1911年參與領導了辛亥革命貴州起義。1936年3月隨紅六軍團一道離開畢節,參加長征。一生中留下的著作達三百多萬字,部分代表性著述輯錄在《周素園文集》中。
施今墨(1881年3月28日-1969年8月22日),出生於貴州,原名施毓黔,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坎山鎮施家臺門。中國近代中醫臨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畢生致力於中醫事業的發展。提倡中西醫結合,培養了許多中醫人才。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治癒了許多疑難重症,創制了許多新成藥,獻出700個驗方。為中醫事業作出突出貢獻,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望。
王伯群(1885-1944),貴州興義人,中國同盟會先驅、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驅、政治家和教育家。1905年,適逢孫中山在日本倡導革命,加入中國同盟會;1915年,參與發動護國運動;1924年,王伯群在上海創辦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上海"八一三"事變後,日軍來犯,大夏內遷貴州,抗戰期間,王伯群帶領大夏大學三次遷校。 1944年12月20日,王伯群在領導遷校過程中積勞成疾逝世,終年60歲。
張先培(1890-1912),字心裁,貴州省麻江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會成員,1911年,加入京津同盟會暗殺部。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啟用袁世凱,企圖撲滅這場革命。袁世凱出山後,在清政府和革命黨之間大玩兩面手段。張先培與楊禹昌、黃芝萌等赴北京,用炸彈暗殺袁世凱,事敗被捕。不久,慘遭殺害。而後,革命黨人將張先培、黃芝萌、楊禹昌和彭家珍的遺體一同安葬在北京三貝子花園薈芳軒內,豎碑銘志。
歐百川(1894-1970),苗族,號學海,又名廷芳,貴州松桃盤信鎮柳浦寨人,我國著名北伐將領,愛國主義人士。1920年加入黔軍,歷任排長、事務長、營長、團長等職。1927年脫離中國國民黨,追隨賀龍、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參加八一南昌起義。
周逸群(1896年—1931年5月20日),字立鳳,祖籍湖北省蒲圻縣,出生於貴州省銅仁市。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宣傳家、活動家,賀龍同志的入黨介紹人,早期中國共產黨軍隊的締造者之一,中國共產黨三大革命根據地之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紅軍的建立者之一。1931年5月,在湖南嶽陽賈家涼亭附近遭國民黨軍伏擊,英勇犧牲,時年35歲。
王若飛(1896年10月-1946年4月8日),幼年原名大倫,小名運笙(運生)、廕生,號繼仁,曾用名王度、雷音,參加革命深入敵後化名黃敬齋,出生於貴州安順,傑出的共產主義先驅、中共領導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
曠繼勳(1895年-1933年),男,漢族,貴州省思南縣人,中共黨員,中國工農紅軍高階指揮員。1919年入川當兵,歷任連長、營長。1925年升任黃隱江防軍第二師第四旅旅長,不久江防軍縮編為第七混成旅時改任第二團團長。1929年6月29日建立四川第一個縣蘇維埃政府--蓬溪縣蘇維埃。後出任紅6軍、紅4軍、紅25軍等多個紅軍軍長、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1933年6月,在肅反中被張國燾誣陷,慘遭殺害於四川通江縣洪口場(今洪口鎮政府駐地)。
謝六逸(1898-1945),中國現代新聞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著名的作家、翻譯家、教授。號光燊,字六逸,筆名宏徒、魯愚。1898年8月12日生於貴陽一個仕宦之家。1930年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又創設後來聞名於海內的新聞系,任主任。並提出新聞記者須具備"史德、史才、史識"三條件。此舉為全國大學設新聞系之嚆矢。
丁道衡,字仲良,出生於貴州省織金縣。著名的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九三學社重慶分社第二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也是貴州省第一位九三學社社員。白雲鄂博鐵礦的發現者,當年他發現白雲鄂博鐵礦時年僅二十八歲。
滕久壽(1899-1932.2.4),字祺之,貴州省都江縣人,著名抗日英雄。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戰術教官,國民革命軍吳淞要塞司令部少將參謀長。1932年2月4日在淞滬抗戰中壯烈犧牲。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冷少農(1900-1932),貴州省甕安人,1923年從法政專科學校畢業,先後任《民意日報》編輯,貴州籌餉局紫雲、開陽印花稅督催員等職。在此期間,廣泛接觸社會各界,瞭解勞動人民悲慘的生活真情,目睹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他斷言:"軍閥殘暴必敗,革命事業必成",並毅然棄職返鄉。1925年,冷少農南下廣東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冷少農隱蔽了黨員的身份,到南京從事情報工作。1929年冷少農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在南京石將軍巷10號建立中共地下聯絡站,聯絡了鄭仲堅等貴州籍具有進步思想的軍人。利用各種關係收集情報。冷少農和地下黨其他負責人在南京秘密深入軍隊進行策反,策動中國國民黨一個營投奔紅軍。1931年,何應欽被任命為湘贛"剿匪"總指揮,率20萬兵馬,對蘇區進行第二次圍剿。周恩來親自安排埋藏在何應欽身邊的冷少農開始發揮作用。1932年,南京地下黨聯絡站被敵人破獲,敵人在搜查時,發現了冷少農的聯絡信件。何應欽得知冷少農是中共地下黨員,半天說不出話來。國民黨的許多高官為討好何應欽,也紛紛前來勸降,但都遭到拒絕。1932年5月,冷少農被處決於南京雨花臺,時年32歲。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喜歡就點贊關注小編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