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明月掛長空,秋風巍巍,臨海平波,落葉浮舟,韻澤四海,九州之地,或秋高氣爽,或細雨濛濛。小假怡人,路途之中人忙忙,繁華之處車水馬龍,團圓之時月餅溢香。祖國大地一片祥和,小康生活浸染歲月,盛世凱歌人團圓,千年文化賽明月。青山綠水處黃花飄落,幾多月光訴文化,人文中秋幾千年。
中秋節的由來有著古老的淵源,伴隨著歷史的程序而不斷豐富人類文明的內涵,直到今天,中秋節依然是深秋的一幅風景畫,畫中寄託著思念和團圓,蘊藏著情懷和文化。
中秋節的由來是外來文明和地球文明的融合,也是日月星辰的演變而賦予人類的一種悵然,源自於人的智慧和探索,古人從天象中慢慢掌握了滄桑演變的規則,並與大自然相融合,總結出了一種常理和四季輪迴的自然規律,到了秋季的時候,農作物大多完成了生長併成為糧食,人們在碩果累累的季節裡尋找一種解脫和釋放。
每年的八月,風和日麗,有詩詞說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美不勝收,正好是一年中不冷不熱的日子,八月十五恰好是月明之夜,享受豐收的同時,人們要慶祝這一收穫的季節。
古代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知不是很科學,也無法用文明去系統解釋,凡是慶祝的時候都會祭拜,祭拜天地和日月,後來具體到了神靈和人物,而八月十五就是從祭月開始,這是對月神的一種崇拜,也是精神文明的一個發展歷程,是古代乃至於現代心裡思想的一種衍射和折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寄託,追求和夢寐。
月圓之夜,幸福佳話燃亂月光,家國情懷蕩平四海,一代接著一代,一朝順眼一朝,朝朝暮暮,歲歲年年,中秋不斷,明月依舊圓又圓。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共和國的中秋更是別具一格,和明月一樣普照萬物。
漢唐文化歷來璀璨,中秋文明也在此繁衍和鼎盛,過中秋節和中秋習俗都是時代文明的特徵也是生活現狀的詮釋,是進步的闡述,在古代,古人在八月十五月圓之時,要在酒樓玩月,舉杯望明月,情絲幾多綢。即便是幼小的孩童,也要賞月遊戲,乃至於通宵,男人們更是在笙語之聲中,醉酒酣睡,問世間何為愜意和逍遙,莫過於此。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質文明的進步,精神文明也隨著提升,祭月慢慢淡化,賞月開始情趣,習俗多樣化,各地不一,形成了多種慶祝方式和人文思維,比如吃月餅、吃各種季節水果,尤其是蘋果,中秋節瓜果飄香。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舞龍等都是人們在中秋時分的一種習俗,南北不同,東西有別,到了今天也都在延續和傳承。甚者昇華和孕育新的文化,包括小假旅遊和各類美食,也包括中秋消費文化。
八月桂花香,紅燭高燃月明,賞月中築夢,追思中憶舊,多少文人墨客揮筆秋毫,寫出了多少唯美的詩句,有時候逢秋則悲,或者因為沒有團圓而傷感。少男少女聽香追愛,樹下聞情,望著明月寄託相思,希望月老儘快牽線,有情人終成眷屬,天涯處朝朝暮暮,日月中白頭偕老,聆聽盛世凱歌,高唱幸福讚歌。
嫦娥奔月,玉兔搗藥,明月何愁,千里嬋娟,李白感嘆,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中秋的相思,在月光中飛流直下三千尺;李商隱碧海青天夜夜心,似乎這樣的名句中秋的時候更加心動,蘇軾也放棄了美食念頭,說春宵一刻值千金,八月中秋明月也是良辰美景,良辰美景奈何天;唐伯虎說曉看天色暮看雲,和李清照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更加契合,都叫做一剪梅;大書法家米芾也寫到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古往今來,文化是人們精神的表白,也是文明的記載,中秋佳節,更多的是家國情懷和歷史感悟,文化傳承和時代特徵,這一切讓我們的民族更加興旺發達,國家更加繁榮富強,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節日氣氛更加濃烈。
那堪重對,舊時明月,的確,中秋易去,情思不斷,煙雨迷漫中尋找月光寶盒,開啟旅程,踏足夢想,即便是黑夜,只要心中有月光,前途一切都是光芒。
祝福天下之人中秋節快樂!
2021年9月19日澤淵寫於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