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以後是進補的最佳時令,在我們重視食補的同時,作為另一大進補方式,藥補的作用也不應忽視。這裡我們講講如何更好的對症藥補。
補藥最講究時令,同時要注意對症。通常分為補氣、補血兩種型別,或者說是助氣、昇陽,我們必須結合自己的具體身體情況選擇。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大凡有畏寒、肢體發冷、腰膝痠痛、面色黯晦、自汗、陽痿、早洩、遺尿、小便清長、大便溏瀉等陽虛症狀的人,可選用海馬、肉桂、附子、肉蓯蓉、鎖陽、補骨脂、鹿茸、鹿角膠、菟絲子、冬蟲夏草、杜仲、狗鞭、胡桃等補陽之藥。
(2)如有氣喘、自汗、語言無力、頭暈目眩、心悸等氣虛症狀的人,可選用黃芪、大棗、山藥、人參、黨參、太子參、西洋參、白朮類補氣之藥。
(3)當有顴紅、五心煩熱、多夢、遺精、乾咳少痰、盜汗、口乾、喉燥、兩目乾燥、舌紅少苔等陰虛症狀的人,可選用女貞子、旱蓮草、龜板、玉竹、石斛、天冬、靈芝、山萸肉、百合、麥冬、黃精、黑豆等補陰之藥。
(4)對於頭眩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蒼白、咽乾舌燥、夜熱盜汗等血虛之人,可選用阿膠、枸杞子、當歸、雞血藤、白芍、熟地黃,何首烏、桑葚類補血之藥。
(5)就體質過虛的人而言,進補後可能會出現口乾鼻燥,心煩不寐、面腫流鼻血等現象,這時建議以調理為主,輔以小補,注意適量,過猶不及,都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
(6)立冬節後,我們可以加強對虛弱的病人的補益,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如對怕冷、自汗、小便清長、少氣懶言的陽虛病人可用鹿角、菟絲子、益智仁、補骨脂等溫補藥,兼服胎碟片、參蛤粉、胡桃等。
(7)對於低熱盜汗、口燥咽乾、尿短色赤的陰虛患者,就用沙參、天冬、麥門冬、龜板、女貞子等滋陰藥,或用龜板膏和雞子黃。
需要注意的是,進補期間應忌嘴,不能吃相剋之藥物和食品。倘若不分陰陽寒熱,虛症實症,唯補是進,則後果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