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12月23日,以“走向科技與產業的新地平線”為主題的Tech 7創新者新年報告會在合肥召開。該報告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長三角科技戰略前沿研究中心與有關方共同發起,旨在連結科技和產業界人士,助力跑好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創新的“兩個一公里”。
“材料是所有制造業和核心器件的基礎以及高技術支撐,新材料的發現將推動科學發現和技術進步,改變人類文明。”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仙輝指出,未來支撐人類發展的將是量子材料。作為一項重要的量子材料,超導體具備零電阻、完全抗磁性等特徵,有望發展出新一代低功耗資訊科技。
陳仙輝認為,超導成為醫學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超高場磁共振成像磁體在腦科學研究、早期腦部疾病、早期心臟疾病、早期癌症診斷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隨著磁場強度的增大,其解析度越來越高,符合超高場磁共振成像系統解析度高的要求。
他還指出,超導磁體成為高能量粒子加速器的關鍵,超導積體電路將成為後摩爾資訊科技的重要方向。此外,超導輸電、超導限流以及大功率超導感應加熱等技術,能夠利用超導體高載流、低損耗特性實現節能降耗,尤其是超導輸電技術低壓大電流、傳輸損耗小、輸電走廊佔地少的特徵,對城市規劃以及“雙碳”目標有重要作用。
“同步輻射是科技的燈塔,是各國家實驗室和國家級科創中心的旗艦裝置,目前全世界有10萬用戶在依託50餘臺同步輻射工作。”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封東來指出,同步輻射光源不僅在科學界大放異彩,在工業界也得到廣泛應用。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也致力於發展先進的散射、譜學及成像能力,聚焦量子材料與器件製造、動力電池、關鍵輕質材料等關鍵領域。
未來,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將爭做長三角協同發展的加速器,結合上海大科學裝置與江浙滬皖的基礎研究與產業聚集優勢,共同打造“長三角光子科學與應用走廊”。
“數字化時代計算無處不在,先進的計算可以賦能先進生產力。智慧製造離不開行業軟體,特別是工業軟體。”中國科學院物理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文祿指出,中國工業軟體市場規模2000億人民幣,在核心工業軟體領域中的CAE模擬軟體市場領域,歐美巨頭公司佔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因此,需要中國主導、自主可控的行業軟體作為支撐,打破外企壟斷行業軟體市場的現狀。
張文祿認為,實現中國在數字孿生工業軟體領域的突圍是關鍵,而科學模擬猶如人體血液迴圈系統,不僅對單一科學和技術發展提供支撐,強有力的科學模擬更是增強創新生態系統、加快成果轉化、縮短研發週期與減少研發成本的重要保證。
“物質科學的資料時代孕育著顛覆物質時代的魔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江俊提出,主流的材料開發遵循傳統的試錯模式,只能透過“猜測—嘗試—錯誤—再猜測”的反覆迴圈實驗。例如,愛迪生尋找燈絲材料花費了整整十年,嘗試了1600種礦石、3000種植物、3000種金屬。這種模式已沿用上百年。
“以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為驅動力的材料研究新正規化將顛覆試錯模式。”江俊說,基於源頭創新和學科交叉的新正規化,構建大規模材料資料庫、開發材料知識圖譜,從大資料中提煉規律進行材料設計,將解決材料領域構效關係過於複雜與理性設計極其困難的行業痛點。
來自產業界、投資界專家認為科技賦能產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產業資本要和科學要互相支援,科技引領產業方向,資本幫助推動科學家將科學方法應用到產業領域;希望科學界充分理解產業投資“先生存才能發展”的經濟訴求,幫助產業界在材料端、工藝端等降低生產成本;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政府發力、市場主導、各方積極配合,共同實現科技供給端與產業需求端的精準對接。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