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英國海軍,可能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1840年鴉片戰爭。當時的英國依仗其世界第一海軍實力,對華執行“艦炮外交”政策,透過武力方式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強迫當時的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其仍然死性不改,頻頻與中國作對。想必有許多網友都還記得今年7月,英國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駛過馬六甲海峽,高調進入中國南海,在中國海域耀武揚威的場面。
英國國防部大臣華萊士更是罔顧歷史事實,在中國南海主權問題上發表挑釁言論,公然損害中國核心利益。
如今的英國海軍雖然在全球範圍來看,仍然算得上“世界一流”,但不可否認的是其早已不復從前大英海軍的榮光,正在逐漸走向衰落。近日連英國官方都跳出來,好好調侃了一下自家海軍。
美國《防務新聞》,12月14日報道稱,英國議會國防委員會發表評估報告,表達了對海軍整體戰力的擔憂,稱英國海軍處於“歷史最慘階段”。
報告將英國軍艦比喻成“豪豬”
言外之意就是其只是一群防禦良好,但進攻能力有限的“食草動物”,對內防禦還可以,對外威懾能力是真不行。
不僅如此,近期的英國海軍負面訊息不斷。跨越半個地球,剛剛完成首次作戰部署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在返航途中就發生了事故,一架F35戰機在地中海海域墜毀,打撈行動遲緩,出師不利。
這次事故也給F35裝備英國海軍的計劃,蒙上一層陰影。早前,為了提振海軍,英國防部有意為其配上世界頂級的F35,但墜機事件發生後,此事能否順利推進成了一個未知數。
除了國防委員自己揭醜,英國媒體也對海軍發展表達了各種不滿,有媒體報道稱:當前英國海軍水面作戰艦艇與潛艇數量太少,英國現役作戰艦艇僅為18艘,除去正在維護檢修的艦艇,真正能夠投入戰鬥的艦艇數量更就加有限。
英國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和俄羅斯,視為潛在戰略“威脅”。從現實的艦隊規模與實力來看,其海軍早已無法與中俄的海軍實力相提並論。
中國海軍主要由“東海”、“北海”、“南海”三大艦隊組成,現役軍人約24萬人,各型艦船達300多艘,隸屬海軍航空兵部隊作戰飛機達600餘架,艦艇總噸位僅次與美國,是世界第二大海上作戰力量。中國海軍的優勢不僅體現在數量上,在質量上也不落下風,海軍新型導彈、魚雷、艦炮、雷達、電子戰裝備都處於世界先進水平,萬噸驅逐艦、兩棲攻擊艦、航空母艦等裝備全自主研製,從世界範圍看也只有極少數國家才能辦到。
俄羅斯是傳統的海上強國,始建於1696年,已有300多年曆史。俄羅斯海軍由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組成。雖然俄羅斯海軍實力不及前蘇聯那樣強大,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規模與中國海軍不相上下,在核潛艇、航母、艦載機、防空系統等方面的技術積澱十分雄厚,作戰能力非常強悍。
以英國海軍的整體規模和作戰能力來看,欺負欺負小國還可以,妄想和中俄海軍對抗就有點自不量力、自取其辱了。
那麼,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英國海軍今天如此困難的發展局面?
其一,英國經濟實力有限,無法支撐起龐大的海軍規模。經過二戰的消耗,英國國力迅速衰落,百年來依靠殖民掠奪積攢的財富消耗殆盡。雖然在二戰之後英國仍擁有龐大的艦隊規模,但戰爭時代已經過去,已經沒有必要保持如此龐大的艦隊規模;更重要的是受自身經濟實力的限制實在難以為繼,作戰艦艇不斷被退役或是被出售,規模迅速萎縮,海軍力量也不斷向英國本土收縮,才導致今日的局面。
其二,與英國政府的海軍發展政策有直接關係,英國希望用海軍裝備質量彌補數量上的不足,打造一支“精簡強悍”的海軍部隊。從2010年英國國會公佈《戰略防衛審查》開始,英國海軍就開始了削減海軍軍費支出與精簡海軍作戰人員的計劃。
預計削減海軍軍費達到8%,海軍作戰人員將減少到3萬人,艦艇數量也將由23艘減少到19艘,就連各艘軍艦攜帶的導彈數量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縮減。可見這項政策一出臺,對英國海軍戰鬥力具有明顯的削弱作用。
雖然英國政府在後來相繼批准了兩艘“伊麗莎白級”航空母艦、兩艘”海洋之子”級兩棲船塢登陸艦、四艘“海灣”級輔助登陸艦的建造計劃。但大多是未了彌補退役航母與艦船的空缺,海軍整體實力是否提升還有待商榷。僅憑現在的海軍軍事實力完全不能支撐起其全球海洋戰略野心。
其三,戰鬥力嚴重依賴美國及其盟友,軍事外交追隨美國。英國與美國在歷史上淵源頗深。美國在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後,經過兩次工業革命的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經濟與軍事強國,並透過兩次世界大戰,建立了以美國和美元為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體制。
英國則經歷二戰的重創,淪為二流國家,成為了美國的跟班,對美國可以說是言聽計從,跟隨美國進行了一系列軍事行動,其中就包括參與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與利亞戰爭等軍事行動。
在戰爭方面投入了巨大財力,對國力消耗巨大,自家海軍的發展拿不出大量資金,就依賴於美國等盟友的軍力保護,從而變得不思進取,安於現狀。
其實從官方的調侃來看,英國政府也深知自身實力的不足,但為何總是與中國作對,挑戰中國底線?其中主要有三點原因。
其一,英國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美國的帶頭下,西方反華勢力抱團取暖,使英國有恃無恐。透過北約組織框架下,西方國家在軍事上建立了緊密聯絡,對外行動步調一致,在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的保護下,英國等西方國家狐假虎威,在政治上詆譭中國,軍事上對抗中國。
其二,英國為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需要。隨著英國自身實力的逐步下降,在一些國際事務上,英國的態度顯得並沒有以前那麼重要,隨著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的發展壯大,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世界話語權體系發生重大變革,世界政治經濟重心也逐漸向東方傾斜。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英國自然不甘心被世界所遺忘,想著法的在世界舞臺上刷“存在感”,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國際地位,從而賺取更多利益。
其三,從根本上來說,這是東西方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作為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曾經的世界霸主來說,在英國人的觀念裡早就形成了“高人一等”的思想觀念,這也是眾對西方國家種族歧視的根源。中國的迅速崛起,使美英等國的心態一時難以適應,西方國家不願意看到富強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超越自己,因為中國越成功,從另一個側面就會映襯出資本主義世界的衰弱,遭受本國人民更多質疑。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想方設法的遏制中國、“妖魔化”中國,極力維護自己的統治根基。
一直以來,英國政府緊跟美國步伐共同遏制與反對中國,頻頻挑戰中國底線,更是在美國慫恿之下把航母戰鬥群開到南海,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實在是自不量力。
中國海軍實力早就幾倍與英國海軍,英國海軍拿的出手的也就這點家底,還敢跑到中國家門口耀武揚威,指望美國為其出頭,最終吃虧的只能是英國自己。
美國在對待立陶宛的態度上、在敘利亞、阿富汗問題上的做法早就表明,美國真正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利益,絕不會為任何國家衝鋒陷陣。
想要真正實現國家富強,倒不如學一學中國,保持對外政策的獨立性,不依附任何國家,對外積極合作,走自主發展的道路,集中精力搞經濟,復興海軍還為時不晚。
倘若還是執迷不悟,威脅中國領土主權,別說英國海軍,就是美國把全部航母戰鬥群開來,也定叫它有來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