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在枝頭銜著果子的鳥兒看上去灰撲撲的並不起眼,但不要因此小瞧了它,這可是專家級的滅蝗益鳥——灰椋鳥。
灰椋鳥,別名杜麗雀、假畫眉、竹雀、高粱頭等,因為全身灰撲撲,起飛或爭食時常發出“喳、喳、喳”的叫聲,民間也叫它“灰麻喳子”,屬雀形目,椋鳥科。體長23~25釐米,通體主要為灰褐色,頭頂至後頸黑色,額和頭頂雜有白色,頰和耳覆羽白色微雜有黑色縱紋,尾上覆羽白色,嘴橙紅色,尖端黑色,腳橙黃色。
灰椋鳥分佈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中國為黑龍江以南至遼寧、河北、內蒙古以及黃河流域一帶的夏候鳥,遷徙及越冬時普遍見於東部至華南廣大地區。主要棲息於平原或山區的稀樹地帶,也棲息於農田、路邊和居民點附近的小塊叢林中,營巢於闊葉樹天然樹洞或啄木鳥廢棄的樹洞中,也在水泥電柱頂端空洞中和人工巢箱中築巢。性喜成群,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非繁殖期多成群活動。灰椋鳥是雜食性鳥類,主要吃昆蟲,也吃少量植物果實和種子。
灰椋鳥最愛吃昆蟲,尤其是蝗蟲,是一種滅蝗益鳥。據測定,一隻灰椋鳥每天可以吃掉120只蝗蟲,吃飽後,它還會把剩下的蝗蟲啄死。因此,灰椋鳥在抑制蟲害發生,保護植物方面具有重大意義,目前已被一些省區列為地方重點保護鳥類,也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滅蝗專家灰椋鳥捕食時不僅團隊意識很強,而且策略得當。當一隻灰椋鳥發現大量昆蟲後,它會發出一種特別的聲音呼喚其他同伴前來。它們捕食時會大批在前面貼著地面疾飛,把蝗蟲驚起,後面的灰椋鳥就在空中啄食驚起的蝗蟲。有時灰椋鳥太少了不足以驚起蝗蟲,它們就活動在周圍的畜群身邊,等它們驚飛了蝗蟲,再趁機飽餐一頓。愛叢集的它們之間的感情也很好,當一隻灰椋鳥捕食時意外受傷,其他灰椋鳥會紛紛圍過來,還時不時蹭蹭它的身體,表示對它的關愛。
別看灰椋鳥灰撲撲的,它也是文人畫匠筆下的常客。“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徐秀娟就為它寫過一篇散文,描繪了它們傍晚大批歸林時的壯觀景色。江南四大才子中唐伯虎和文徵明兩大才子都曾畫過竹雀圖。灰椋鳥是他們家鄉常見的雀鳥,每年冬天都有大批飛來越冬。文徵明的《幽蘭竹雀圖》中,蘭草竹葉對映相輝,兩隻竹雀閒立在竹枝上,畫面格調高雅,文靜淡逸,是他的精品之作。唐伯虎的《竹雀圖》更顯動態之美,一隻竹雀靜立禿枝,彷彿正在沉思,另一隻落在細小的竹枝上,竹枝承受不住它的重壓,看上去馬上就要滑落下來,它只能緊緊地勾住竹枝,竭力保持平衡。一動一靜,自然意趣躍然紙上。
正在覓食的灰椋鳥在屈原管理區古塘岔闖入了攝影師的鏡頭,快來試試看你的鏡頭能否捕捉到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