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是上下波動,但是未來5年甚至更久,還是在波動中上漲。
可以明確的是,高價只是中國經濟出現大問題的“結果”,而不是中國經濟問題的“本身”。起因就在於近十年來,經濟政策的錯誤。
近十年來,我們的經濟政策,把相當部分的專案,完完全全的推向的場,這就包括了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專案,包括“住”在內,衣、食、住、行、學、醫,都有不同程度的場化,這本身沒錯,但是,就在這些專案場化的時候,卻不同程度的放棄了極其重要的保障系統,這就是悲劇的開始。
尤其是學業、就醫和住。
我們都知道,學校、都很公立和私立。其實住也分商品和保障性住。為什麼要分公立和私立?那是因為,私立學校、和商品,都是企業自行定價,如果沒有約束,勢必會造成價格的暴漲,難以控制,這個時候,公立機構就會起到作用,嚴格來說,大多數國家公立機構應該屬於“非營利”性質(我們國家的公立機構例外),這樣的性質,可以約束私立企業的收費價格,因為他們收費高了,就會失去消費者。而我們缺乏的,就是諸如此類的“公立非營利機構”。
自從“改”以來,本來佔據中國98%的保障性住,一夜之間全部成為了商品,保障系統完全崩壞。在沒有保障性住約束的情況下,企業可以自行定價,就在98年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中國的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內傷”,大量業企業紛紛把資金從不再賺錢的業中抽出,注入了“欣欣向榮”的,之後,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井噴式的暴漲。這就形成了現在的高價現象。
那麼,樓主可能就會問了,既然是保障性住的缺失,導致了老百姓住難,商品價格過高,那麼,把保障性住造起來,不就完事了嗎?答案是,沒那麼容易,造保障性住是要錢的。
那麼大家可能又要問了,怎麼可能沒錢?保障的土地是地方必須免費提供的,造子的錢不是還有土地出讓金嗎?地方了那麼多地,怎麼可能沒錢?
答案是,還真是沒錢,因為他們把錢用在不該用的地方了。
這就是以GDP為綱的惡果。
近年來,地方的官員,為了提高GDP,紛紛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專案,這些專案包括:高速公路、高鐵等專案,透過土地,得到本金,再從銀行貸款,進行大規模的投資,而投資的專案,往往是回報極低,甚至是毫無回報的專案。以高速公路為例,一年的收費,往往不夠償還利息,(而這些收費,老百姓已經怨聲載道),那麼銀行的錢怎麼還?當然就指望繼續土地,繼續收土地出讓金了。
但是從去年開始的調控,使得商拿地的熱情銳減,土地不出去了,危機就出現了。到現在為止,全國的地方,已經舉債超過10萬億,以為例,今年1-5月份,土地出讓金億,需償還銀行貸款連本帶利億,也就是說,快要扯平了,其中,土地出讓金還有大部分要上繳。財政問題已經岌岌可危。一旦地方無法還錢,銀行系統勢必會崩潰,雖然銀行信誓旦旦的宣稱價下跌一半無壓力,但是地方如果無法償還貸款,銀行絕對撐不下去。
所以,結論就是,我們雖然已經看到已經著手保障性住的建設,但是問題就在於他有沒有能力造,以及大量的造,所以,價是否會漲,又會是跌,是要看保障性住的數量的,而保障的數量,又要視地方被債務所拖累的情況而定……而依我看,難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