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發展至今,不同的打法應用著不同的膠皮,打法與膠皮成為相互依存的關係。看膠皮的種類就可以知道對手是怎樣的打法,要更好地應對使用不同膠皮的對手,就要對各種膠皮的特性瞭如指掌
近些年,由於反膠弧圈的打法盛行,大家都以轉治轉,很少打控制球。這就給了生膠打法生存的土壤,那怎麼用反膠來剋制生膠呢?
生膠由於自身軟、彈性大的性質,所以回球速度快,拉球不太轉,但製造出來的旋轉比較怪異。這就造成了生膠打法特色非常鮮明:一是彈、拍、攻時速度快,二是拉、搓、碰的時候回球旋轉詭異。但是在特長突出的同時,生膠打法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首先,其速度雖快,但必須建立在對方回球旋轉弱的基礎上,如果回球太轉的話顆粒就會被徹底壓倒,從而讓自己陷入不可控的地步,然後出現所謂把球打“飄”的情況。其次,由於生膠製造旋轉的能力差,所以製造非常規旋轉的能力基本只能停留在近臺,一旦對方回球線路太長,生膠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直接加速彈擊以贏得主動,要麼來不及加速,那就必然陷入被動挨打。
針對生膠的特點,就可以推匯出對付生膠的戰術:
1、不斷加轉,讓對方壓制不住,最後打“飄”;
2、直接送長球,令對方難以製造詭異的旋轉;
3、弧圈球陣地戰、相持戰,力爭讓球越來越轉;或者弧線越打越長,逼對方近臺失誤、退臺無力反擊。
為什麼退臺後生膠選手會無力反擊?回到原點—它們製造旋轉的能力不足。乒乓球在被球拍打出去之後,速度、力量都會出現衰減,唯有加上旋轉,它們才能在擊中對方球檯後獲得一個新的能量加成,其中涉及一個“一速”與“二速”的概念。一速是球撞擊球拍後,脫離拍身膠皮的反彈速度;二是球落入對方球檯後的突然加速,但要有強烈的旋轉才會加速。
具體怎麼打:
1、讓生膠方不能垂直地迎球,生膠即難於吃球,又難於主動發力。具體方法可線上路上下功夫,如直、斜線結合;
2、不讓生膠借力,短的輕側旋、長得輕無旋是生膠難以借力的球,結合強下旋可讓生膠較吃力。力量上的變化,也可增加生膠方的失誤;
3、注意節奏的變化,不要落入生膠“託-拱-託-拱”的模式。
由於生膠打出的球,著臺後球的上升期與反膠打出的無旋球類似,下降期幾乎是自由落體,因此在上升期可借球的衝擊力(如彈推、彈打,各人可根據自己的特點設計),在下降期可借重力加速度(如高吊弧圈球、在較低點削球),一般失誤較少。
大球時代,讓顆粒膠皮打法再次風生水起!特別是伊藤美誠的生膠彈擊,讓陳夢、孫穎莎等一眾國乒高手不得不紛紛退臺來還擊。國乒雖然一直主張百花齊放,但兩面反膠的穩定性和弧圈球的攻擊性極佳,導致木子、曹臻等生膠選手只能作為陪練。
在當下的變革中,相信國乒會越來越重視顆粒膠皮的應用,培養一批顆粒膠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