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番茄出現的頻率是非常高的,番茄炒蛋這樣的經典菜餚估計大部分人都吃過。
我們非常喜歡吃番茄,從一些資料上就可以看出來,自1995年以來,中國番茄的年產量就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現在比排在第二位的印度要高出3倍還多。
然而,從“番茄”的名字上就不難看出,它並不是中國本土植物。
番茄的起源
番茄起源於中美洲,公元前500年它就已經被人類馴化,阿茲特克人(屬於印第安人)被認為是最早種植番茄的部落。
事實上,以前的番茄是水果而不是蔬菜,確切地說是漿果,它在原產地也不是一年生植物,而是多年生植物。
番茄屬於熱帶漿果,因為熱帶地區常年溫度都不會太低,所以它並不像現在這樣一年就被凍死了,印第安人種植番茄其實就像我們種植蘋果樹和桃樹一樣。
16世紀40年代的時候,由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引入了歐洲,在短時間內番茄就風靡亞歐大陸,中國也是在16世紀就開始種植番茄了,而番茄也用它獨特的酸甜風味征服了亞歐居民。
不過,這裡有個小插曲。
雖然阿茲特克人種植番茄是用來吃的,西班牙人引入番茄時也知道它可以食用,但是在歐洲其他國家,番茄最早並不是用來吃的,而是作為觀賞植物。
因為歐洲許多國家認為番茄有毒,他們認為番茄是一種有毒茄科植物——顛茄的近親,而且番茄的酸會腐蝕他們的錫制餐盤造成有毒的假象。
他們的想法是對的,番茄確實是顛茄的近親,最早的番茄也確實是有毒的。
只不過和顛茄有點不同,番茄的毒性來自葉子和未成熟果實中所含的番茄鹼(顛茄的毒素被稱作顛茄鹼),這種物質人吃多了會中毒,但是果實趨於成熟後毒性會慢慢消失。
(題外話:這種鹼是植物的一種防禦措施,有了毒素之後,它們未成熟的果實和葉子就不會被食草動物吃掉。)
其實,現在的番茄已經遠沒有以前的“毒”了,這是人工干預、選擇育種的結果。
現在的番茄沒有以前好吃了?
說到選擇性育種,可能很多人也已經發現了,現在的番茄遠沒有以前的好吃,很多人認為這是轉基因的結果,其實這也只是現在選擇性育種的結果而已。
可以放心不是轉基因番茄,因為現在全世界被商業化種植的只有一種轉基因番茄,改變基因的目的是為了延長保質期,而中國目前還沒有轉基因番茄被商業化種植。
其實,現在番茄變得難吃是商業化導致了,想要一個農產品賣往全國,它必須能夠經得起運輸,以及儲存,至少在賣出去前它必須是好的。
現在賣的番茄被稱為“石頭番茄”,它和十幾年前家家戶戶種植的番茄是不一樣的品種,是科學家新培育出的一種皮更厚,肉質更硬,同時汁水更少的“商業化品種”。
雖然之前的那種番茄相對而言更好吃,但很明顯它無法實現長距離運輸,所以它現在基本被淘汰了。
至於到底為什麼現在的番茄會變得更難吃,這是它們的基因發生了一些變化。
由中國科學家黃三文領銜的科學團隊,歷時4年,對100種番茄進行嚴格的品嚐實驗,最終確定了影響番茄風味的33種物質。
該團隊於2017年將該報告發表在了《科學》期刊上,在之後的研究中,確定了目前農戶主要種植的“石頭番茄”缺失了部分控制番茄風味的基因,最終導致它變得不太好吃。
好吃的番茄是幾百年選育的結果
我們前面說過,番茄最早是當作水果種植的,而現在我們把它當作蔬菜,其實原因是1887年的時候,美國對蔬菜徵收關稅,而水果不用,要知道以前美國一直都是第一番茄大國,如果把番茄判定為水果的話,他們要少收許多稅,所以最終在法律層面判定番茄為蔬菜而不是水果。
其實我們打心裡也就認為番茄是蔬菜的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番茄都是一年生的植物,就像所有的蔬菜一樣。
番茄“一年生”的主要原因是熱帶植物很難度過其它地區的冬天,但是一年生之後的番茄給選擇育種帶來了便利,從而推進那種獨特風味的形成。
如果把時間線拉到400多年前,番茄剛剛進入亞歐大陸那會兒,它的味道肯定不是“酸甜可口”,它會更酸,就像現在還存在的野生番茄一樣。
勤勞的勞動人民會收集更好吃的番茄的種子,然後播種,因為從人類從剛剛開始馴化農作物開始,就已經知道了播種更好吃、更大、更飽滿果實的種子更容易得到好的作物。
我們以前認為好吃的那種番茄品種就是這樣一年又一年培育出來的,只是它經得住我們嘴巴的考驗,卻經不住商業化的考驗。
最後
番茄從水果到蔬菜,從有毒到無毒,從好吃到不太好吃,它一直都在改變,變得更符合我們階段性需求,但不一定更好。
其它農作物又何嘗不是呢?其中很多也和番茄一樣正在丟失它原有最吸引人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