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天眼查資料研究院在近日釋出的《時代微光 大國氣象》2021年度產業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提到,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四大區域,各自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普林斯頓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曹光宇在解讀報告時也認為,“通觀各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其內部結構各有不同,有叢集協同式,有核心引領式。這種差異值得額外關注。”
報告指出,長三角是國內創新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聚集了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行業的人才資源,一方面協同聯動以往的優勢產業,一方面利用城市資源發展新興產業,形成聚合優勢,大大提高了效率。由上海牽頭搭建的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整合了三省一市2400多家機構的三萬多套大型科學儀器設施,提高了利用效率;上海張江示範區有全國的1/7的科創板上市企業,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也已集聚高新技術企業近2.9萬家,聚合效應明顯。
除產業協同之外,長三角各地也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海近日釋出全國首個《鄉村社群生活圈規劃導則》,江蘇成立“長三角鄉村振興智庫”,浙江省更是肩負著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重要歷史使命。天眼查資料顯示,今年浙江省共新增近14萬家鄉村電商相關企業,位居全國前列。
融資方面,長三角也十分活躍。報告顯示,上海、浙江和江蘇三地今年共計獲得融資4800餘次,融資總額近4500億元,約佔全國總量的三成,四大經濟區域排名第一,投資投資主要分佈在醫療健康、汽車交通、企業服務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