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歷史眼
《水滸傳》一書得名, 與甘肅慶陽有很大關係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戶曉,影響巨大。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雖然《水滸傳》一書的作者是施耐庵,但書名卻是羅貫中所起。隨著《水滸傳》的流傳,山東梁山也為人熟知,人們想當然地把水滸與水泊梁山畫上等號,甚至把東平湖也與水滸連線在一起。實際上水滸原來與梁山根本不沾邊,倒是與甘肅慶陽和陝西岐山很有關係。
施耐庵是元朝人,由於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僅做官兩年,便辭官回到老家,一面教書,一面寫《江湖豪客傳》。最後,書終於脫稿了,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很滿意,但是覺得書名欠佳。施耐庵的學生羅貫中見老師坐立不安,為取個好聽的書名,眉頭緊蹙,茶飯不思,著急上火!羅貫中手執書稿,沉思片刻,建議道,何不將書名《江湖豪客傳》改為《水滸傳》呢?
施耐庵一聽,高興得連聲說:“好,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裡‘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妙哉!妙哉!”於是就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滸傳》。
施耐庵所說的“古公亶父”的典故是咋回事呢?
原來,“水滸”一詞最早源於《詩經·大雅·綿》:“自土(杜)、沮漆”“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意思是從杜水來到漆水以後,周部族的祖先古公亶父一大早趕著馬,率領族人沿著這條西來的河水之岸,走到岐山腳下。這首詩記錄了周人的創業史。周人是一個農業部族,最早生活在甘肅慶陽一帶。周人的始祖名叫棄,也就是后稷,舜帝時主管農業,他的後代不窋晚年時,夏朝太康廢棄農官,不注重農事。不窋因而失去農官之職,於是逃奔到戎狄部族地區的豳,就是現在的慶陽市慶城一帶,繼續致力於耕種,一直到古公亶父時,周人最終遷徙來到陝西關中西部,並從漆水、沮水渡過渭水,遷居岐下(在今陝西岐縣),使周的基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詩經·大雅·綿》就是周朝貴族為紀念古公亶父開疆創業的事蹟而作。這也是“率西水滸,至於岐下”這句詩的來由。而《水滸傳》一名正是借鑑了這句詩歌,所以說,《水滸傳》一書得名,與甘肅慶陽有著很大的關係。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黃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