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古老的農業大國,數千年農耕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石”。今天,我們大步邁入科技時代,以5G、大資料、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理念、新技術,正在激發農耕文明的新活力,顛覆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讓智慧農業的紅利惠及每一個人。
上海浦東,一片綠油油的水稻田,如一顆綠寶石,妝點著這座充滿科技感和活力的城市。與傳統稻田不同,這塊水稻田有著響噹噹的名稱——全智慧數字水稻種植示範區,透過將最先進的5G+MEC技術融入水稻種植,這片土地生動展示了智慧農業帶來的美好,農業數字化點亮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打造全智慧水稻種植示範區
基於5G+MEC的全智慧數字水稻種植示範區由上海清美集團、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與武漢大學聯合成立的產學研團隊聯合打造,真正實現了水稻種植的自動化、智慧化,徹底顛覆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向業界描繪了智慧農業的藍圖。
今天,隨著5G、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加速發展,智慧農業的應用空間全面開啟。以上海為例,對農作物的需求量極大,但由於本地耕地面積少,農業人口占比少,迫切需要依託先進工業與資訊化發展方式,藉助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將機械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探索省力化、清潔化、高效化的智慧農業發展之路。
5G+MEC全智慧數字水稻種植示範區全貌
在此背景下,全智慧數字水稻種植示範區應運而生。在示範區內,“散落”在農田的感測器實時採集資料,人工智慧系統24小時不間斷自主學習,制定科學的施肥、灌溉方案,無人機巡查更是讓種植戶足不出戶、腳不沾泥就能掌握農作物的生產狀態。最後,種植出來的優質農產品還可以二維碼溯源,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舒心。而這一切的背後,都得益於5G技術的有力支撐。
“5G技術正在為傳統農業賦能。” 上海電信浦東企客中心副主任路穎表示,5G技術高頻寬、低時延、廣連線等優勢,能夠支撐大量感測器資料傳輸,能實時監測作物生長情況,從而對資料進行分析做出科學的決策,助力智慧農業落地。
四大創新5G+MEC為傳統農業注“智”
“全智慧數字水稻種植示範區,重點聚焦‘快、精、準、易’4點進行了創新突破。路穎介紹,“快”指的是示範區應用了5G+MEC技術加持下的農田機器視覺;“精”指的是示範區搭建了“採集—傳輸—解譯—模擬—決策”應用管理平臺;“準”指的是藉助AI等技術,精準解譯作物生長過程水肥、病蟲害資料和產量預測;“易”指的是易於部署,整個方案具備低成本、低門檻的特性,適用於大規模推廣。
佇立在田間地頭的智慧感測器
得益於一系列的技術創新,上海清美5G+MEC全智慧數字水稻種植示範區具備了“感知能力”和“強大智慧”,不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生產效率,還有效降低了碳排放,打造了綠色低碳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藉助AR眼鏡,技術人員可快速完成所有田地的建模和計算,高效評估水稻需水和營養狀態,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從實實在在的資料上看, 基於5G數字智慧資訊化管理手段,全智慧數字水稻種植示範區萬畝管理人員僅需1人,10萬畝管理人員僅需10人。示範區投入使用後,預計可節水10%-35%,減少氮肥施用10%-30%,水稻產量預計將增產5%-20%。與此同時,示範區還能夠有效支撐食品溯源、採購最佳化等應用場景落地,為金融平臺提供所需的農業資料,助推面向智慧農業需要的智慧化終端產品的研發和落地,具有顯著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
今天,智慧農業的新時代已經到來,加速應用5G、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開創智慧農業發展新模式,成為全行業、全社會的探索重點。上海清美5G+MEC全智慧數字水稻種植示範區的落地,成功打造了農業數字化轉型的“樣板間”,探索了一條具有特色的“雙碳”戰略目標下的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