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舍予
1950年5月28日夜幕降臨之際,一陣嘈雜的腳步聲傳遍瞭解放軍暫編第13軍第34團的辦公樓。未等首席軍代表陳正平起身檢視,其辦公室門便被一腳踢開,陳正平本人也被一擁而至的十餘名士兵捆住了雙手,拳打腳踢地押下了辦公樓。
來人是誰?竟有如此大的膽子闖進戒備森嚴的解放軍團部駐地?要知道,陳正平是雲南軍區特地指派到34團負責起義部隊改編工作的首席代表,敢公然綁架陳正平,背後之人來頭一定不小。在一個隱蔽的房間中,陳正平驚愕地發現,一同被綁的還有自己帶來的軍事代表團成員及地方同志共20餘人,而站在眾人一旁露出陰險笑容的,正是時任34團團長的王躍雲!
剛剛起義不久的王躍雲竟然再次叛亂!
事情還要自1948年的長春戰役說起。出身農家的王躍雲一心想要出人頭地,但在蔣軍黨校深造幾年後,他最終還是回到了老家雲南,進了滇軍行列。而後,王躍雲在長春戰役中被我軍俘虜。
狡詐的王躍雲搖身一變,從此前的死硬之敵變成了“積極改造分子”,主動反思曾經犯下的罪行,頗有“改過自新”的意思。俘虜班中“改造積極”的王躍雲被批准釋放,遣返回了雲南老家。
正缺人手的原雲南主席盧漢,將王躍雲官復原職,以期為己所用。得到“器重”的王躍雲亦是十分積極,上躥下跳,甘願為即將倒塌的蔣家王朝充當“急先鋒”。
然而,命運似乎總在跟王躍雲“開玩笑”,“努力工作”沒幾天的他收到訊息,盧漢順應歷史潮流,宣佈雲南和平起義。自知勢單力薄的王躍雲決定再次潛伏,伺機搞事,其所屬部隊改編為解放軍暫編第13軍第34團。
為了將起義部隊打造成一支真正的人民軍隊,雲南軍區向各起義部隊派遣了軍事代表團,陳正平正是第34團的負責人。眼見人民軍隊的教育工作在部隊官兵中廣泛傳播,認為此舉會將自己“削權”的王躍雲愈發不安。恰巧此時,第34團接到任務,要協助圍剿浪廣壩地區的土匪金紹雲部,而金紹雲正是王躍雲的盟弟!眼見時機成熟的王躍雲突然發難,將團裡的軍事代表團成員全部控制。
出於極端的心理,逃竄至業家山洞子溝的王躍雲將屠刀伸向了軍事代表團成員。除了陳正平被警衛員推下山溝倖免於難外,其餘20多名代表團成員無一倖免!而在此後的逃跑中,心狠手辣的王躍雲再次痛下殺手,殘害我區、鄉幹部50餘人!此等殘暴手段,自然不被人所接受,待逃竄進哀牢山,原本1400餘人的部隊僅剩900餘人。
“限期三個月,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將他捉拿歸案或者找到死屍!”說這話的正是時任解放軍第4兵團司令員陳賡。聽聞王匪暴亂,勃然大怒的陳賡立即下令追擊王匪部。
接到追剿命令的是周希漢手下的114團,本就是急性子的團長陳文琪聽到王躍雲的暴力行徑後,更是義憤填膺,帶領114團日夜馳騁,餓了就吃口炒麵,渴了喝口泉水,一夜急行軍飛奔160餘里,翻越峨山直追至新平境內。
此時的王躍雲已成驚弓之鳥,此前聯絡會合的各路匪首已被解放軍一一擊潰,如喪家之犬的王躍雲終日不敢下馬,帶領叛軍日夜逃竄。
6月4日,王躍雲手下的叛匪自望遠鏡中看到了遠處的“紅五星”,未等反應過來,對面已是兩挺機槍交叉掃射,當場擊斃20餘匪徒。誤以為遇上圍剿部隊的王躍雲不敢戀戰,取小路倉皇逃竄。
“團長,王躍雲剛剛在迤迤河附近遭116團9連打擊,現已向元江右岸逃竄。”在大山中艱難穿梭數日的陳文琪收到了偵察排長傳來的情報。原來此前打擊王躍雲的並非擔任圍剿任務的114團,而是正在搜尋另一土匪李崇安殘部的116團。戰機稍縱即逝,陳文琪當即令下,全員輕裝前進,直撲王躍雲部。
另一面,剛脫離戰場的王躍雲部在約彎一帶再次遭到116團一部阻擊,激烈的槍聲使得陳文琪迅速確定了王躍雲的具體位置。
1營正面強攻,2營與3營1連負責左右兩側包抄,其餘部隊擔任預備隊,機動了二三百里路的陳文琪迅速將部隊展開,力圖全殲王躍雲部。
一心逃竄的王躍雲正憑藉地勢,集結全部輕重機槍迫擊炮,妄圖撕開116團阻擊部隊缺口。正在116團漸漸不支之際,陳文琪率114團自背後發動突然襲擊,面對突如其來的前後夾擊,叛軍頓時亂了陣腳。王躍雲到底是老奸巨猾,面對四散逃命的叛軍,當即抽出手槍打倒幾個逃兵,脅迫著匪徒繼續作困獸之鬥。
夜幕漸漸降臨,地形不熟的解放軍兩團停止了進攻以作休整。此刻,身處包圍圈中的王躍雲也沒閒著,在蔣軍中混跡多年的王躍雲深知,此刻只有白花花的大洋才能調動起手下這些匪徒。孤注一擲的王躍雲將手下的殘兵收攏編為4個排,分別搶佔4個山頭,再挑來5挑大洋,立下重賞。
不得不說,王躍雲摸透了匪兵們的內心,第二天一大早,在大洋的誘惑下,4路匪兵嚎叫著向預定山頭衝去。
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王躍雲的小把戲早被陳文琪在望遠鏡中看得一清二楚。就怕王躍雲不敢往上衝,陳文琪將計就計,命令待匪兵竄至陣地前30米再集中手榴彈狂炸。
果不其然,似蝗蟲般蜂擁上前的匪兵被解放軍的手榴彈炸得陣腳大亂,一聲衝鋒號,挺起刺刀的解放軍官兵似下山的猛虎,匪兵一觸即潰。此戰,王躍雲部元氣大減,重武器悉數被繳,可狡猾的王躍雲再次率200殘兵沿小路逃竄出去。
正如陳賡司令員所說,即使天涯海角,也要將罪大惡極的王躍雲抓捕歸案。約彎一戰後,原本負責圍剿的114團奉命進軍滇東南,抓捕王躍雲的任務便落在了正駐紮在哀牢山附近的39師115團肩上。
此時,經歷約彎慘敗的王躍雲自知無力迴天,遂將部隊化整為零,自己則帶幾名貼身人員隱藏在哀牢山太平掌地區。面對茫茫大山,一團兵力進山搜捕王躍雲猶如大海撈針,時任115團副政委的趙偉便決定放手發動群眾,廣泛收集王躍雲線索。誰知佈告發出沒兩天,線索便找上了門。
據太平掌當地山民反應,山上出現了4匹軍馬。當地人因稀少,百姓生活貧困,能養得起馬的人家更是寥寥無幾,趙偉判斷,這4匹馬定與王躍雲有關。
得到情報的115團隨即派出小股部隊悄悄摸至目的地,在打倒試圖報信的哨兵後,一排戰士一擁而上,果然在不遠處的草叢中將王躍雲抓獲。
1950年8月18日,玉溪軍民公審大會,被縛的王躍雲渾身篩糠般顫抖著,隨著審判結束,王躍雲身中3彈,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