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騎行重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路,今天來到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兩岸與國民黨軍展開殊死決戰,突破敵人重兵設防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計劃,確保中央領導機關和中央紅軍大部渡過湘江。
湘江戰役是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是長征這部壯麗史詩的重要篇章。在這裡,紅軍與敵人展開了一場雙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戰鬥——腳山鋪阻擊戰,腳山鋪阻擊戰也是湘江戰役中三大阻擊戰之一。
據統計,當時的湘軍部隊加上後續的薛嶽部隊,國民黨軍的總兵力將近10萬人,還有飛機在天上轟炸。而我紅軍方面的部隊只有林總率領的紅一軍團,當時的紅一軍團只有三個師,分別是:紅一師、紅二師、紅十五師,總人數才1萬多人。這場兵力不對等,武器裝備更是遠遠落後的戰鬥,就這樣在距離全州約15公里的腳山鋪展開。
1934年11月29日,湘軍以2個師為前鋒,2個師為後備隊,向紅一軍團的陣地腳山鋪發動進攻,戰鬥打響前,國民黨便出動十幾架飛機轟炸陣地,並進行炮擊。這一天,湘軍向紅軍陣地進攻了數次,也沒能攻下一座山頭。
第二天,湘軍打算儘快突破腳山鋪防線,便增加一個師的兵力,發起了比第一天更加猛烈的進攻,紅軍傷亡情況大增。待到夜幕來臨,紅一軍團大部分陣地已被湘軍奪去,不少指戰員也中彈負傷。
1934年12月1日,天剛亮湘軍就開始進攻,此時的紅軍早已是疲憊之師,陣地上槍炮聲震天,戰鬥越打越激烈,傷亡越來越多。臨近中午,此時主力紅軍大部分已渡過湘江。紅一軍團各師團便相互交替掩護,邊打邊退向西邊的大山。
這一戰,紅一軍團與湘軍鏖戰3天,傷亡慘重,損失近六千多人,成功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主力紅軍過江的任務。這場戰鬥,也是紅軍史上損失最慘重的敗仗,連平生極少流淚的林總,在望著漫山遍野的灰色屍體時都淚如泉湧。當新中國成立後,林總也曾去過一些當年戰鬥過的地方,但唯獨沒有來過這裡,也不願提及這裡。
寸土千滴紅軍血,一步一尊烈士身。
今天,在當年那場戰役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透過文物、圖片、紅軍雕塑、戰鬥場景復原等,展示了湘江戰役以及紅軍長征的整個歷程。
在這裡人們可以觸控歷史、感悟歷史的同時,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紅色共和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從紀念館這邊穿過一條公路下的隧洞,我們來到紀念林區,一座雄偉的雕塑長廊(紅軍魂)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這座石雕上的紅軍將士,有吹衝鋒號的、有戰鬥姿勢的,栩栩如生的紅軍雕塑,他們堅韌勇敢之情、視死如歸之志,深深的震撼了前來弔唁的人們。
在《紅軍魂》後的山坡上,錯亂的灰石遍佈山坡,每一座石頭旁邊都插著一面紅旗、種著一棵紅楓。
一草一木一英魂,一山一石一豐碑。
這些石頭就是紅軍烈士的墓碑,當年他們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投奔革命、踏上征途,犧牲的時候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今天,那些無名英雄長眠在此地,面朝湘江,守護著他們為之戰鬥的土地。
在這裡,我們依然還能清晰地看出當年那場戰鬥遺留下來的痕跡。在這座名為《米花山》的山腰中,在茂密的樹木下,一條條戰壕見證了那場慘烈戰鬥的過程。當年紅軍在腳山鋪一帶構築的防線達10餘公里,《米花山》是湘江戰役腳山鋪阻擊戰最激烈和慘烈的戰場陣地之一。
在這裡,一共發現紅軍時期的戰壕多達八道,但因年代已久,絕大多數戰壕只能隱約看出戰壕的輪廓。後來經過挖掘,修復了三道當時的戰壕,戰壕長約105米。戰壕裡有指揮掩體和班組掩體、單兵掩體,戰壕深度為90至100釐米。
還有較淺的臥式射擊掩體和機槍掩體,深度為40至50釐米。當年紅一師就是憑藉這樣簡陋的戰地工事頑強阻擊了湘軍四個師的進攻。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勳”。
行走在這片讓紅軍將士付出極其慘烈犧牲的土地上,追尋那段悲壯的歷史,想想紅軍將士視死如歸、一往無前,靠的是什麼?為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