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吳遇利
12月24日,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資料採集與監測研究中心(下稱“新能源汽車資料中心”)副主任丁曉華在中國國際換電模式產業大會上表示,預計2025年上海市新車銷量中新能源車滲透率將達到60%-70%,新能源車保有量將超150萬輛。
據悉,新能源汽車資料中心成立於2014年,繫上海市經信委主管,為全市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政策制定與評估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網路規劃提供諮詢服務與決策依據。《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明確規定,凡享受上海市新能源汽車相關補貼的車企,要保證每一輛新能源汽車資料的採集能力,並按照有關標準和要求,接入能源汽車資料中心。目前,該中心已接入車輛數量為63萬輛。
丁曉華對澎湃新聞表示,採集和使用新能源汽車資料,不僅僅能夠促進汽車行業、新型基礎設施行業的發展,在交通治理、二手車流通、行車安全等領域也大有可為。
據新能源汽車資料中心,2019年前,上海市新能源汽車以PHEV(混合動力車型)為主,佔比大約為60-70%。而在2020年之後,BEV(純電動車型)增長迅速,2021年,BEV佔比已達到65%,BEV和PHEV佔比逐漸開始向7:3轉變。
在識別新能源車的使用屬性上,除了私人購買和法人購買這兩個自然屬性以外,新能源汽車資料中心還建立起了專門的演算法模型,可以識別出私人購買的車輛是不是被用作專職網約車或者兼職網約車。
例如,在上海市私人購買的PHEV中,有73%被用於日常通勤,還有27%的車輛被用於網約車運營。其中,私人通勤日均行駛里程約為50公里,兼職網約使用者日均行駛里程100公里,而專職網約日均行駛里程則為130公里。
以上這些涉及車輛、出行、使用者的資料,能夠為監管部門或車企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
在電動汽車的成本結構中,動力電池佔比往往高達30%,而動力電池損耗情況缺乏評估標準,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電動汽車保值率過低。丁曉華介紹,新能源汽車資料中心正在支援一家初創企業建立二手新能源車電池健康程度判定系統(演算法模型均部署在受監管的伺服器上),目前,該系統已處於規模應用前的測試階段。
此外,丁曉華介紹,新能源汽車資料中心在2020年底釋出了新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車資料採集地方標準,將取樣頻率提高到了1秒,能夠更好地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安全監管工作。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資料中心也和相關責任部門一起,對於有事故認定標籤的車輛進行動力電池大資料分析,將會為車輛安全提供更多資料支援。
對於備受關注的汽車資料安全問題,丁曉華對澎湃新聞表示,新能源汽車資料中心自成立起就堅持與每一家車企簽署保密協議,原始資料不能贈送與銷售。
在大資料的研究使用上,丁曉華說,“有研究需要的研究機構,經審批後,可以入駐我們的開放實驗室,使用我們配置好研究需要的相關車輛資料。可以帶走研究結果,但帶不走資料。而我們開放的研究資料,也做過不影響研究結果的脫敏處理。”
責任編輯:是鼕鼕 圖片編輯:蔣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