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投向哪裡:2021向左,2022向右
創新科技理念 2021-12-24 22:07
以下文章來源於A視野 ,作者ME A森
A視野.
發現一個真實的世界
A視野 ID: AndsonVision
發現一個真實的世界
我們是大國
2022年,市場會怎麼樣?全球經濟會怎麼樣?眼下的實體經濟危機還會如何升級?中美關係會如何演繹?全球產業鏈戰爭還會出新的么蛾子嗎?
以上問題是A粉們最關心的!
坦率說,就這類問題,A森近期持續在密集的調研中,基本上在11月份就形成了基本面的判斷:
我們現在在哪裡?
正如我們所研判的那樣,2021年確實發生了全球範圍的實體經濟危機,而且還有持續惡化的趨勢。
也因此,各國為了生存,在60年一輪的技術革命紅利日漸消失的背景下,相互拉鋸,相互纏鬥,博弈搶食成了主旋律。
然而,過去40年是全球一體化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大踏步前進的時代。
因此,如今的所有的這些折騰,勢必加劇全球供應鏈中斷的風險,進而讓各國央媽應對高企的通脹束手無策。
畢竟,央媽可以管理“需求端”,就是大家的購買力。可是,供應鏈中斷是“供給端”,遠不是央媽可以左右的。
但是,這裡面的悖論是:越是痛苦,越是要折騰,然後更加痛苦。
整個2021年,我們所看到的是,開年的時候,美國企業補庫存,居民家庭、企業、財政全部都在加槓桿,一種病態的繁榮讓拜登充滿了底氣。
可是,這種做法是,年中全球通脹逐步抬頭,甚至到了今天高通脹的官方資料都是幾十年未有的高度。
以美聯儲為首的央媽們也是謊話連篇,先說通脹是暫時的,現在又說通脹終究會消失的,目的無非是為高企的財政債務洗債罷了。
與此同時,疫情不斷升級。
先是印度的變異病毒Delta病毒攻破很多國家,然後近期是南非的Omicron變異病毒來襲。
大多數經濟體面臨“全面封鎖——解封”的迴圈模式,從而放大了勞動力短缺、供應中斷、能源危機。
顯而易見,凡是熟悉實體經濟的都知道,眼下全球實體經濟危機的衝擊力度已經是僅次於70年代大滯脹了。
只不過,即使站在今天的節點,我們依舊不敢輕言,實體經濟的危機即將結束。
因為,實體經濟危機正在傳播給金融領域,2022年金融領域爆雷或將此起彼伏。
有形之手:2022年 VS 2021年
以上是簡短地回顧了一下已經發生的事情。
而中國有形之手的做法卻是全球獨此一家,完全是“以我為主”。
年初,在美國人逐步進入病態繁榮的時候,中國卻逆勢收緊。
地產摁倒、行業整頓、反壟斷、能耗雙控限電、反制美國、嚴密調控大A、6次喊話唱空美股……可以說,簡直是全球“最叛逆的”。
反之,到了2021年年底,當各國被通脹煎熬,美國經濟動能逐漸衰竭的時候,中國又一次展示了自己的“特立獨行”。
直接宣佈要穩增長,人家加息,我們降準。
很明顯,整個中國經濟政策都是超前部署,一般都是超前6個月到一年的。
就像美國人還在瘋狂刺激的時候,我們在2020年6月就開始慢慢收緊了。
當海外主要經濟體開啟樓市超級牛市、股票各種high的時候,我們在2021年1月開始摁倒地方,2月突襲式打擊大A。
全部都是反著做,頗有看著美國下菜的味道。
而今,當美國人要收緊的時候,中國卻強勢推進穩增長舉措,還要努力呵護自己的地產。
可以說,2021年是向左控風險第一,那麼,2022年就是向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歷史上,2014、2018年都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此後大A、樓市都有一波行情。
這次還會如此嗎?
2022年的重大挑戰與機遇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2022年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
兔鷹博弈升級、全球高通脹遏制不住、技術革命紅利加速衰減、高齡少子化日趨嚴重,類似的困擾是真真切切的。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早已與此前相比是“面目全非”了。
而且,由於國際經濟競賽進入白刃戰,中小企業大機率是要被擱在一邊的。
更多的是各國大企業之間相互博弈,中小企業只有捆綁住大企業才有一口飯吃。
這也就意味著,社會小DS們就業更加不容易,卻還要承擔越來越嚴重的生活成本飆升的壓力。
但是,這並不是我們悲觀的理由!
任何一個偉大的國家,其國運的上升就如同股指一般,都是震盪上行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此,把握好當下中國血拼產業升級的歷史性機遇,把握好穩增長時代的促進消費戰略,把握好第四輪工業革命的視窗期,都是我們每個投資者要理性關注的重要機會。
買國運,成為核心資產股東,是個人家庭穿越本輪全球實體經濟危機的決定性的一步。
這也提示我們,明年的賺錢機會不會是全面性的、普漲的。
事實上,明年只會是結構性的機會,具有區域性的賺錢效應。
所以,選對賽道和標的,2022年就是牛市之年;而一旦選錯方向,那就是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