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貨幣四個職能:交易媒介,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價值儲藏
2.準備金制度:為了避免銀行券發行過多,保證銀行券信用,要求銀行券發行機構必須在發行規模中保持一定數量的貴金屬,以使銀行券持有者可以兌換成發行準備的貴金屬。
3.本位幣:一國貨幣制度中的基本通貨,它是國家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單位,也稱主幣。本位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要求不得決絕接收。
4.輔幣:主幣以下的小額通貨,供零星交易與找零之用。輔幣具有有限法償能力,輔幣可以與主幣自由兌換。超過一定數額的輔幣,債權人可以拒絕接受。
5.金本位制: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主要形式有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
6.銀本位制:以白銀作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
7.複本位制:同時規定金和銀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
8.紙幣本位制:又稱信用本位制,紙幣無須以金屬貨幣作為發行準備,純粹以國家強制力及信用為後盾以紙幣作為本位幣的一種貨幣制度。
9.佈雷頓森林體系:各國將貨幣與美元掛鉤制定兌換比率,美元與黃金之間固定兌換比率的貨幣制度,從而使各國貨幣與黃金間接掛鉤。
10.貨幣的時間價值:當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貨幣比未來持有的等量的貨幣具有更高的價值。
11.費雪效應:實際利率,名義利率與物價上漲率之間的關係。
12.達比效應:利息所得稅對實際利率的影響。
13.貨幣的層次與結構:
M0=流通中的貨幣,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其中:活期存款是指單位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是指單位定期存款。居民的個人的活期存款與定期存款都被統計在儲蓄存款中
M0和M1流動性比較高統計上是貨幣,M2流通性較低主要發揮價值儲藏的功能,一般稱為準貨幣。
14.貨幣的結構
貨幣結構通常也叫貨幣的流動性結構,是指流動性較高的貨幣與流動性較低的貨幣餘額之間的比率。一般是指M0與M2之間的比率,M1與M2之間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