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潤聲·文
什麼是拳術之道?什麼是八卦掌之秘?我們要怎樣才能探尋到掌握好?
我想這是所有拳術愛好者,練習八卦掌的同門同好們,最想得到的問題與答案吧!好了,那麼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八卦掌,八卦掌練的又是什麼,練習了八卦掌又能讓人得到什麼。
有人說這還不簡單,先練定勢掌,再練活勢掌,最後練變勢掌。拿現在流行的話說,這叫沒毛病。可是為練而練,為變而變來練習的結果是什麼,是背書還是完成作業。在門裡的,會有這麼一句話,就是說功夫上身了嗎?這才是重點,那什麼又是功夫呢?君不見日積月累後的水滴石穿,君不見練習者練習後的氣不喘來腳不顫,當然這隻能算是習練者們,基本練習後稍帶的體能素質鍛鍊吧。簡單直接地說,當練習者功夫上身後,渾身勁力見整,牽一髮而動全身。特別要說的是,在這裡,沒有了所謂的標準招式。所謂隨動隨行,隨行隨有,也就是說沒招了,只知道隨心而用,僅此而豈,這回答乾脆吧!那你一定會問,還是說詳細明白點的好,若是讀者君有興趣的話,那就繼續看下去好了,筆者也一定不會辜負君來,不負卿,也許字裡行間還稍帶有真經與乾貨呢?
先打個比方說吧!學打鐵的徒弟,跟著自己的鐵匠師傅打鐵,鐵匠師傅絕對不教徒弟,你這錘該揚多高用尺子先來測量一下,該捶多大的弧度,用科學的度數告訴徒弟,再走什麼軌跡行程。鐵匠師傅會告訴徒弟需要注意的要點,比如腳步的站法,肩部的放鬆,眼睛看在何處等等。然後他自己便用個小錘引導著,他重你也重,他輕你也輕,他翻錘你也跟著翻錘。久而久之,都變化為下意識,而旁觀者看的是火花四射,眼花繚亂,只聽見叮噹叮噹地響個不停。可是仔細看看他們師徒,心靜如水,呼吸如常,徒弟的眼睛只緊盯著師傅的錘。更有時,帶有倆徒弟的,同時掀掄大錘,加上師傅的,一共仨人三隻鐵錘在一起,在鐵墩上你一錘來我一錘,輪流捶打,翻飛叮噹。錘錘力似千鈞,個個如楚霸王般揚起,這就是打鐵成熱,鍛鐵成鋼,可別忘了,你練習所用的刀劍也是這麼得來的。這就是以用而用,沒有漂亮的動作錘法,錘錘實用,錘錘到位,但當鐵匠徒弟練習從事既久,力量勁力自然能由心而發,這時他的動作會隨著時間的推進,一定會瀟灑大方,勢式迅猛,霸勁十足,錘法也就竟然不意而成。
萬法同源,這就是拳術之道,八卦掌的入門之法。就此筆者要說的是,初學者不要過分注重外形,當練習者不為動作的標準美觀而傷神,靜心專心習之。當然前提是名師易找,明師難尋。只有在明師用心傳授,及一定嚴格要求的引導下,漸漸練之入門,功夫就可能會日漸增長,最後內勁有了,精神倍增,筋體氣機自開,外形自然成型成勢。
再打一個比方,這回說個木匠。過去老木匠帶新徒弟,首先練習的就是斧頭,劈斧修正木料,將多餘的去掉,這個當然不是我們要討論的,我們要的是木匠斧法的練成。看著徒弟一斧一斧地在劈,師傅同樣不會捏著徒弟的手,教他用什麼精巧的法門,該走弧線還是走直線,師傅大概就示範個二三下,就開始讓徒弟自己去劈。師傅要的是能用成型的木料,至於你用什麼手法?什麼斧法?該大力劈?還是小力劈……等等,他才不會去管了,可是徒弟得去將木料修正出來,成為需要備用的形狀。於是乎,徒弟一手扶著木料,一手揚起了磨得霍霍錚亮的,好似吹毛立斷的鋒利斧頭,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翼翼地開劈起來。
開始時,不是劈歪了,就是劈偏了。不是劈重了,就是劈輕了,因為輕了斧頭會嵌在木料裡下不來,可能會捱罵,會急人的。劈力用重了吧,斧頭就會飛出去,會嚇死人的。若是開了個小猜,一不小心走個神什麼的,可別怪斧頭不聽話了,它還會照著徒弟自己扶木料的小手奔去,毫不客氣就是一下,會皮開肉裂的,你說氣人啵。若此時徒弟委屈,或心有不甘,一定會摔斧而去,爺不劈了,那樣學習手藝的初衷就會半路而廢了。可得對得起養育自己的父母,對得起自己學藝的當初許下的誓言和想法。於是咬咬牙,默默地繼續著,扶起了木料,瞪大了眼睛,揚起了斧頭。所以說這個,真的來不得一丁點馬虎勁,新學徒的眼睛,在剛開始時會盯得出血絲來,徒弟還不能緊張,越緊張越怕什麼就會來什麼。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劈啊劈,三年過後,又幹淨又利索的斧法,幾乎還是練成了,甚至還可以在一邊與人閒聊,一邊劈著斧頭,只是讓看客看的是好一個膽顫心驚……
所以說老鐵匠的手錘、老木匠的斧頭、老裁縫的剪刀,狩獵人的弓箭,長跑者的雙腿,拳擊手的拳頭,泰拳手的膝肘,搏擊運動員的鞭踢……等等,他們所有的功夫都是練出來的,於是民間就以拳術的各自特色,就流傳出形意的拳、太極的腰、八卦的步……這種所謂標籤。
比方說到這裡,我相信聰明的讀者君,剎那間豁然開朗起來,要讓筆者我暫停片刻,讓你的思路也自由一把,等你回過神來時,好像早已是什麼都明白了。可筆者還是要著重說一點,練習自己想要用的,你就能得到想要的。好的拳術老師,他在練習時,永遠會有一個看不見的人在跟他對練,這就是練時無人似有人,用時有人似無人。如果沒有這一層意識,那麼對於練習者來說,練的不是操,那又是什麼呢?當然你可以把它當作功力來練習,也可以把它當體育運動,時不時地來鍛鍊一下自己的身體,那這樣來說,也無可厚非。但你卻說自己練習的就是真傳功夫,還怎麼怎麼厲害。當然了,人家心裡上清楚,功夫不假,也是真傳。可是沒有點透你,你可能就不明白了,以至在拳術的路上,一旦偏離就會越走越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你想哦!這麼大大的,漂亮的肥皂泡,怎麼說怎麼看,都是讓人喜歡的不是,也讓人賞心悅目。於是觀看的人還跟著大家,一起鼓起了雙掌,並大聲地叫起好來。誠然,內在的也許只是一層之隔,一簾之別,可很多情況就是會這樣的,也可能是老師與學員,也或者是師父與徒弟,與學習的計劃還不沒到達目標,也就沒有到說透的時間吧。
還是長話短說為妙,其實,八卦掌是一種化繁為簡的練習方法,甚至是直擊拳術核心的練功方式。可是哲學告訴我們,越是簡單的,也是越複雜的,徒弟會認為這麼神奇的招法,這麼厲害的功法,這麼瀟灑的掌法,這麼漂亮的身法,這麼讓人為之讚歎的趟泥步。那要是怎樣怎樣,會更迷人、迷死人的那種。於是乎掌法步法身法異常精彩紛呈,那種大巧若拙,大匠不工,如甲骨文般的,著實是難入看客與一般學習者們挑剔的眼光了,嗚呼!
可曾知道,曾經的八卦掌,幾乎是各大門派領軍人物的最愛,因為她能融入到你的拳法之中來,如明心見性般,既解決了自身步法不夠精妙的困惑,又解決了手上功夫難以練成的困繞,讓我們回頭看看曾經十八世紀巔峰時的武林吧!到再邁入進來的十九世紀初葉,八卦形意太極幾近相融,多數有條件的,是想方設法地去訪學到,現成的例子比比皆是。要知道當時八卦掌出現在武林的時間是比較晚的,難道在冷兵器時代,拳腳相向的月黑風高是以數點為勝的,非也非也!那時候是代代輩輩關起門來,只傳子不傳女,只傳嫡不傳庶,只傳長不傳幼的年代,是以拳以武才能生存下來的年代,這在拳術大家們的眼裡,心裡都跟明鏡似的。
遙想當年八卦掌祖師董海川(公)拳道之深入法海,傳徒之因人而授;二代宗師程廷華(公)掌術之威猛,傳藝之枝繁葉茂,面對曾經洋人的霸凌,不畏生死,挺身而去,其浩氣之日月長存。三代劉斌(公)功精藝高,肩承重負,勵精圖治,延承國粹。四代王文魁(公)也是筆者的師爺,身小力沉,被京城人譽稱大把式,德高望重,不避門戶而傳藝,默默薪火繼相承……
遠去的時代,逝去的武林。是歷史前進的必然,年輪滾滾,塵封了的,哪怕是往昔的輝煌燦爛。再好的珍寶,在不需要它時,與常物也沒有什麼兩樣,所以在中華傳統文化的血脈裡,生於茲也長於茲。一切所要傳承的基因,實際也早就刻在了血脈裡,不必枸人憂天,在一定的土壤環境下,有一顆懷滿其基因的種子,它就會生根發芽,長出它昔日的珍果來。
拳術之道既明,八卦掌之秘,又到底在哪裡?那就是在運動中去用好它,雖然所有的拳術都是運動的,但八卦掌是化繁從簡,是從人類雙腳站立之初,最簡單的走步開始練起。走,就是其中之法;轉,就是其中之訣,這就是她神奇的地方。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