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長廊中記載了輝煌燦爛的文字載體,行、草、隸、篆、楷可謂是琳琅滿目、百花齊放。唯獨“梅花篆字”獨樹一幟、自成一體。現已列入工藝美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文字自誕生之日起,其書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漢字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其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由象形到表意,由具象到抽象,完成了對用筆,結體和章法佈局的美化與完善構成了漢字的形式美。秦統一六國之後,由李斯在六國文字的基礎上,經過改造形成小篆,統一了文字。官方使用的文字雖然統一了,但作為藝術的字型並沒有消弭,使得藝術的百花園裡爭奇鬥豔,絢麗多姿。
梅花篆字就是這百花園中的一朵嬌豔的奇葩。梅花又名“五福花”,是傳統的名花,它象徵著健康、美德、幸福、平安、吉祥。它不僅具有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讚美,更是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為世人敬重。梅花篆字是指在篆字的基礎上,利用書法、工筆、水彩、水墨、寫意等筆法,將花鑲嵌字中,將篆字與梅花巧妙地融為一體巧奪天工,富有遒勁、淡雅的文化內涵、樸厚灑脫的意境、枯中求腴的美感,達到“遠看為花,近看為字,花中有字,字裡藏花,花字交融”的獨特藝術效果和深刻的藝術內涵,具有超凡的欣賞魅力。
梅花篆字發展源遠流長。據現存資料考證,在我國出土的商朝殘存的古陶器上,就發現刻有“南無阿彌陀佛”的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漢代梅花篆字已成為人們欣賞收臧的佳品,當時名聲顯赫的著名書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識誡龐增抗極》的名帖。由於篆字能識辨者本來就不多,加上梅花點綴,就更加生澀難懂了,所以也一直蒙裹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歷史上有關她的記載並不多,大部份都是民間傳說,有歷史可考的是明武宗年間,被人們認為是歷史上有評書《楊家將》夜審潘洪一段,就提到過寇準會寫;《三國演義》中也曾提到徐庶的母親會寫;國粹京劇《陳三兩爬堂》中的陳三兩也能雙手書寫。她的發展歷經了商、漢、唐、宋、元、明、清七朝的風雨沉浮,這顆璀璨的民間藝術魂寶,卻漸漸不為人知了,能寫出梅花篆字的人更是寥若晨星。
說起當代梅花篆字傳人王洪軍先生,結緣梅花篆字,頗具傳奇色彩。王洪軍生於六十年代初期,出生在宿州古城蘄縣一鄉村。一九八零年五月,受父親教導自學醫學,承包土地12畝,卻喜好丹青,四處塗鴉。一牆之隔的大伯王從彬,已是耄耋老人,體弱多病,兒女又不在身邊,小洪軍常常幫著老人打水掃院,下地割麥種豆,忙得不亦樂乎。王從彬老先生看到小洪軍天資聰穎,又喜歡寫寫畫畫,終於有一天,他把小洪軍拉到屋裡,說:“洪兒,大伯教你寫梅花篆字吧。”小洪軍高興得手舞足蹈,喜不自禁。此時“文革”結束不久,舞勺之年的王洪軍正式拜王從彬老先生為師,研習梅花篆字,這一寫就是四十多個春秋。
提到王從彬老先生不能不提到他的老師郭敬齋(文山)。
王從彬老先生解放前,出生在富足之家,讀過私塾,後來在家鄉一學堂執教。有一年冬季,天氣異常寒冷,寒風刺骨,大雪堵門。王從彬先生早晨推開大門,卻發現一箇中年男子蜷縮門前,已凍僵昏厥。他趕忙喊來家人,把中年男子抬到床上,加衣蓋被,熬藥餵飯。中年男子慢慢甦醒過來。原來他叫郭敬齋,山東惠民縣人,因戰亂流落他鄉,以賣畫求生。郭敬齋來到古城蘄縣街頭,餓著肚子連擺了三天的地攤,無人問津,分文未進。在那個時代人們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哪有閒情逸致去買字畫,懸於家中欣賞呢?那天晚上無處藏身的郭敬齋就躲到王家大門屋簷下避風禦寒,夜裡竟被凍僵門外。
為了報答王先生的救命之恩,郭敬齋就把祖傳的梅花字寫法全部傳授給了王從彬。並告訴他;這梅花篆字是祖上所傳,先輩曾拜陳三兩為師學習這門技藝。雖不被世人所器重,郭家卻是視為傳家之寶,輩輩傳承下來。
陳三兩是業內人員公認的梅花篆字大家,原名李淑萍,祖籍山東惠民縣臨清李家寨人,明朝正德年間舉人李九經之女。李九經夫婦被宦官劉瑾謀害,陳三兩賣身葬父,後流落山東惠民縣街頭,又被人賣到妓院,陳三兩賣藝不賣身。為了贖身,陳三兩夜以繼日書寫梅花篆字,一幅賣得紋銀二三兩。為了不辱李姓家門,她隱姓埋名,取名陳三兩。
王從彬先生也不是一個張揚的人,學會梅花篆字後很少示人,只是在農閒之時寫上幾幅自娛自樂,也從未收徒授藝,王洪軍可謂唯一的入室門徒吧。王洪軍在傳統藝術傳承的道路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他走進自然觀梅而取骨質,採神韻。食骨化今,相容幷蓄,漸入化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篆字的基礎上,利用光學、距離、方位、色彩、水墨等筆法,將花鑲嵌字中,將篆字與梅花巧妙地融為一體巧奪天工,富有遒勁、淡雅的文化內涵、樸厚灑脫的意境、枯中求腴的美感,達到“遠看為花,近看為字,花中有字,字裡藏花,花字交融”的獨特藝術效果和深刻的藝術內涵,具有超凡的欣賞魅力。
他在用墨和用色上大膽突破,讓畫中的每一條線都活起來,並充滿著作品看上去是一幅畫,更像一首抒情的讚美詩,可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令人為之陶醉。四十餘年來,在古人的基礎上,走特色之路。在弘揚中國文化上走遍大江南北目前“梅花篆字藝術”已經融合蘇州刺繡文化、在宜興創作紫砂文化。
為響應中央號召,工業和資訊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為促進行業發展,牽頭成立了【國家工藝美術平臺】敬請微信搜尋關注,獲取更多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