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釣鯽魚,發窩慢是所有釣魚人的共識。冬季鯽魚身體僵硬遊動速度明顯減慢,不僅鯽魚在冬季變得不愛遊動了,即使開口吃餌也是慢吞吞的樣子。這並不是我空談,而是我透過多次、多水域水下攝像頭觀察所得來的結論。
有時候不僅發窩慢,即使窩點出現鯽魚了,有時候鯽魚也不開口覓食,而是在窩點吃了一點碎酒米以後,就慢慢消失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釣魚人,在打了隔夜窩以後,釣上幾條魚就停口的原因。
隔夜窩為何差別很大
鯽魚在冬季有非常明顯的停口期,一般情況下上午覓食的積極性大大降低,而是到下午2點以後,魚口就慢慢好了起來。但有時候也是會遇到做了隔夜窩,第二天釣魚出現沒有魚口的情況。
在冬季這個季節,釣鯽魚出現空軍的情況十分正常,不管是哪位釣魚大師也不敢保證每次釣魚都不會出現空軍。之所以有時候做了隔夜窩第二天沒有魚口,這是因為你所選的釣位下面沒有魚,當然也有極少數的情況下,窩點有魚活動,但不開口。
隔夜窩選什麼位置
做隔夜窩,我們應該選擇水面比較窄的位置打窩,而且所打窩的位置水深要2米以上。水面窄鯽魚相對比較集中,如果選擇的是大水面,那麼很難把鯽魚誘到我們的窩點。但如果選擇的是比較窄的水面,那麼窩子經過一晚上的發窩,會聚集不少鯽魚,第二天無需補窩就可以直接開釣。
如果我們所釣的水域,水面比較大,沒有較窄的水面,那麼我們這時候選擇隔夜窩的位置同樣要滿足水深2米以上,但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第二天選擇補窩後等上2小時在開釣。之所以第二天選擇補窩,那是因為大水面或多或少都有一點走水,昨晚的隔夜窩即使沒有被魚消耗掉,這時候大多數窩料也會被水底的醬層所遮蓋,所有第二天補下窩等上一會在開釣是不錯的選擇。
為什麼打隔夜窩要選擇深水位置呢?那是因為深水位置相對來說小魚不是很多,對於隔夜窩來說,最怕的就是小魚,因為小魚數量如果比較多,很容易就把隔夜窩消耗掉,即使小魚沒有全部吃下,一些小雜魚也會透過嘴巴把窩料含著跑,導致窩點不集中。
隔夜窩打多少合適
隔夜窩究竟打多少合適?很多釣魚人特別是新手釣友非常糾結這個問題,也有很多釣友留言詢問過我,在這裡我把我自己做隔夜窩的量告訴大家一下,但經驗僅供參考,如何變化還是需自己掌握。
我一般做隔夜窩,水越深做得越少,因為深水小魚比較少,窩料消耗慢,所以我打上100-200克酒米。但是如果迫不得已,所釣水域水都比較淺,那麼我這時候會打上300克酒米。
100克酒米差不多大號羽毛球打窩器剛好一籠。當如具體打多少,釣友們還需要根據當前所釣水域魚情去選擇,比如魚多則多打,魚少則少打,小魚多則多打,小魚少則少打。如何變化自己要靈活改變。
隔夜窩怎麼打窩
做隔夜窩,有的水域小魚多,而且相對來說水都比較淺,那麼我們這時候可以選擇在酒米中加入菜籽餅等方式減少小魚對我們窩料的消耗。
如果魚情比較極端,這時候我還可能會摻入少許泥巴,把酒米、泥巴和菜籽餅混合起來握成球狀打隔夜窩。
不同的魚情需要靈活改變做隔夜窩的方式,這種魚情比較複雜的水域,摻入泥巴後可以有效控制窩料的消耗。讓鯽魚或者一些其它魚種,在我們窩點既有食物吃,又吃不飽,相對來說第二天作釣效果就會提高不少!
說在最後
隔夜窩的不同做法,可以有效提高留魚率,窩點留下的魚越多,第二天相對來說魚口也就越好。
但是隔夜窩具體打多少或者是否要摻入泥巴或者菜籽餅,我們需要結合自己當前所釣的水域魚情去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