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患者69歲的鄭大叔輾轉來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住院時,已經距上次住院又過去了1星期。他的肺部屬於重症感染,至今不知道感染了什麼菌,據他反映,上次給他醫治的醫生說,「我們這裡條件有限,你這個感染要麼合併有真菌,還有可能是耐藥菌……」
患者家屬:「護士拿給我幾個小盒子,告訴我留取患者吐的痰……我讓他每天有痰就朝裡面吐」
鄭大叔的妻子王阿姨在電話裡告訴我們,老伴上次住院時,護士隔天都會拿來幾個圓圓的空盒子,囑咐家屬說這是裝「痰標本」用的,讓她幫助留取患者吐的痰,要拿去實驗室做檢驗,查出感染的到底是什麼菌。於是王阿姨讓老伴每天有痰就朝裡面吐。然而,取了幾天「痰標本」,啥也沒查出來。
有一次,護士對她說,你們的標本查出來全是口水和飯菜殘渣,吃了飯菜要記得漱口。她這才知道,原來取這個標本還有如此多規矩。但來了西安住院後才又知道,取這個標本還有更多細節要注意,比如吐痰的時間,吐的是什麼痰等等都有要求。「我們家屬要學的太多了,以前都不懂……」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目前,鄭大叔已出院在家休養。醫生會定期做電話隨訪,再過1星期,他就要到醫院複查了。
鄭大叔在電話裡告訴我們,住院期間,醫護人員耐心地對他們進行了床旁指導,包括像他這種本來就有慢阻肺等肺部基礎疾病的患者,吐痰應該怎麼吐,咳嗽了該如何拍背,應該如何吸氣、呼氣,這些都是「技術活」,但只要認真學就一定能學會,這些技術對身體的康復有好處。尤其是,透過這次住院,他們體會到了醫護人員與患者及患者家屬充分溝通的重要性。「我最想說的除了感謝醫護人員的耐心,還有想對病友和病友家屬說,不要想當然地去行動,什麼事都要問清楚,一旦自己操作不當,既影響醫生的判斷,也延誤了自己的治病時間。」
醫生:為何他的「痰標本」啥也查不到?查到全是「口水和飯菜殘渣」?到底該怎麼「吐痰」?……他的經歷值得我們深思!
針對患者鄭大叔在外院治療期間「痰標本」查到的「口水和飯菜殘渣」問題,該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和平教授告訴我們,通常情況下,醫護人員在囑患者或患屬取「痰標本」時,都應當明確告知相關細節和要求,如:
- 取晨起後的深部痰液為佳:晨起清水漱口,去除口腔雜質,深呼吸數次後用力咳出氣管深部的痰液留取於標本盒;
- 取痰標本最好是在用餐之前,如果是用餐後,最好用清水漱口3次以上,確保無飯菜殘留物;
- 取患者深部痰時家屬可給予幫助,可用手輕拍患者背部,但用餐後一小時內不要拍背;
- 患者最好是稍微含胸低頭,在拍打的同時從肺部咳出痰液,而不是直接吐出口腔內的唾液。
除此以外,還要注意留取痰液之前再開啟標本盒的蓋子,留好痰液後立即擰好蓋子以避免汙染,留痰後注意洗手……
和教授告訴我們,患者鄭大叔一家的口述,確實值得醫護人員深思,比如在囑患者及其家屬取標本時,比如在獲取患者排洩物量值時,都應對注意事項做好宣教。痰標本到底質量過關與否,尿液標本到底是否中段尿液,糞便標本到底該如何留取,每日獲得的患者二便(大小便)量值是否準確,是否給患者提供了有度量衡的容器,每個細節也許都能對診斷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不可大意。